日本三大遠洋物流巨頭
2008-4-6 16:5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發展物流是一向以集裝箱班輪運輸為主業的日本郵船 (NYK), 川崎汽船 ("K" Line)和大阪三井 (MOL) 等日本遠洋承運人的首要戰略, 目前已經形成以信息技術為核心,以信息技術、運輸技術、配送技術、裝卸搬運技術、自動化倉儲技術、庫存控制技術、包裝技術等專業技術為支撐的現代化物流運作體系。其發展趨勢表現為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和集成化。其中,高新技術在物流業的應用與發展表現尤為突出。但是在具體做法上三家公司既有共同之處: 如在行業總體中所占的地位和在市場上的運作模式都是以輔助航運主業為主,又存在很大的差別: 例如在資本市場的投資方式, 特別是在中國這樣一個朝氣蓬勃, 迅猛增長的市場的發展規劃等方面三家公司各有其獨特的招數。
不過最令人刮目相看的是, 日本遠洋承運人經營的物流收益, 在過去幾年都獲得長足的進步。日本遠洋承運人在物流方面逐年增高的收益有力地促進了集團整體經濟效益的全面興旺。 例如日本郵船物流2002年總收益是28億美元, 占到日本郵船集團2002年總收益 (不包括該集團所屬的Yusen 空運公司收益) 的17%, 而川崎汽船物流2002年總收益是10億美元, 是該集團2002年總收益的15%。 大阪三井物流2002年收益是6億美元, 占到該集團2002年總收益24億美元的25%。
成立于1885年, 公司總部設立在東京的日本郵船(NYK Line), 如今是全球遠洋運輸的大戶之一。 談到日本遠洋承運人過去幾年在物流行業所獲得的巨大效益的時候, 日本郵船物流公司副總經理利昭武田(Toshiaki Takeda) 先生眉飛色舞地說, 現在是國際遠洋承運人在物流行業大發展的黃金時代, 物流簡直是“搖錢樹”和“聚寶盆”, 這對于目前已經被逼迫到“薄利多銷” 經營境地的國際集裝箱班輪運輸經營人來講, 似乎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因此當前日本眾多遠洋承運人面臨的緊迫任務就是, 集中力量, 投資物流, 擴大物流經營范圍, 提高物流質量。
日本郵船 (NYK), 川崎汽船 ("K" Line)和大阪三井 (MOL) 等三家日本遠洋承運人在物流業的大發展起源于10多年以前, 在眾多的日本物流公司中, 這三家辦的物流企業似乎最有起色, 日本一些物流經濟學家指出, 以最保守的標準估計, 這三家物流公司目前的經濟活動規模和年收益額度, 最起碼是1992年各自的40倍。
川崎汽船 ("K" Line) 物流總經理久保島(Kubo Kuboshima) 在談到遠洋承運人開展物流經營所經歷的種種艱辛的時候說, 沒有想到發展到今天的物流,變化速度如此之快,空間領域是如此的廣大, 因此遠洋承運人在物流這一項業務多花錢, 辦大事, 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衡量都是英明的。 他認為, 世界上各行業、企業間的國際聯合與并購,必然帶動國際物流業加速向全球化方向發展,而物流業全球化的發展走勢,又必然推動和促進各國物流企業的聯合和并購活動。新組成的物流聯合企業、跨國公司將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及時準確地掌握全球物流動態信息,調動自己在世界各地的物流網點,構筑起本公司全球一體化的物流網絡,節省時間和費用,將空載率壓縮到最低限度,為貨主提供優質服務。除了并購之外,另一種集約化方式是物流企業之間的合作并建立戰略聯盟。日本遠洋承運人經營的物流也不會是例外。
素有辦事穩妥, 在行業中左右逢源的大阪三井物流總經理俊喜西東 (Toshiki Saito) 說, 目前有關以資本重組為基礎的擴大物流的戰略, 只要條件許可和客戶需要, 還是必須堅持的, 必要的物流資本投入還是必要的, 但是作為遠洋承運人, 物流外包是上乘的得益之作。 他認為遠洋運輸企業通過互聯網加強了遠洋運輸企業內部、遠洋承運人與托運人、客戶、經紀人,海關、 乃至其它政府部門或者機構的聯系溝通、相互協調、相互合作。客戶可以直接在承運人網站上獲取有關船舶動態, 航線或服務信息,實現網上訂艙。這種網上的"直通方式"使遠洋企業能迅速、準確、全面地了解集裝箱運輸及其艙位的需求信息,實現基于客戶訂艙的運輸模式和物流供應方服務。此外,承運人的電腦系統可以在線跟蹤發出的貨物,聯機實現 "門到門" 和港口到港口的運輸路線的規劃、 遠洋承運人的物流調度以及集裝箱運輸的安全檢查等可以一并辦成。電子數據交換系統(EDI)可以把遠程通訊、計算機和數據庫有機地融合在同一系統中,進行數據交換和信息資源共享,從而實現了大范圍遠程物流管理; 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由于能夠通過多個通信衛星對地面車輛、船舶, 甚至集裝箱動態等進行精確的測定和跟蹤,隨時查詢集裝箱貨物的所在位置,所以大大地提高了物流服務水平和遠洋承運人的經營透明度; 此外,物流管理中逐漸普及起來的TPS (事務處理系統)、MIS (管理信息系統)、DDS (決策支持系統) 以及條碼、射頻、電子標簽等新技術的應用,確實使日本遠洋承運人的物流運作今非昔比,如虎添翼。可以說遠洋承運人的物流運作的信息化已成為21世紀遠洋承運人在物流業發展的趨勢。一方面物流的興起,進一步刺激集裝箱化運輸的需求和發展; 另一方面,新興的遠洋承運人物流的迅猛發展,促使遠洋承運人的觸角伸向全球各地。
在運作物流這個層面, 盡管操作方式有所不同, 日本郵船 (NYK), 川崎汽船 ("K" Line)和大阪三井 (MOL) 等日本三家遠洋承運人的最終目標還是相同的, 例如為客戶提供21世紀的遠洋綠色物流。綠色物流主要包含兩個方面,首先是對遠洋承運人物流系統有關的污染進行控制,即在物流系統及其交易的規劃與決策中盡量采用低度環境污染方案,如采用排污量小的貨車車型,近距離配送,夜間運貨, 以減少交通阻塞、節省燃料和降低排放等, 在污染發生源、交通運輸、等方面予以嚴格控制; 第二就是建立遠洋運輸物流國際防污染運輸系統; 除此之外, 日本郵船 (NYK), 川崎汽船 ("K" Line)和大阪三井 (MOL) 等日本三家遠洋承運人都是致力于為客戶提供“港到港”和“門到門”的一站式國際集裝箱運輸服務, 不斷擴大服務范圍, 攬取更多的也是更加穩定的集裝箱貨源。日本遠洋承運人比誰都明白, 現在的托運人和貨主最感到興趣的是供應鏈管理的全面合作和相互配合, 希望從單一運輸服務提供人那里獲得穩定可靠的集裝箱全程運輸服務已不現實。幾十年來的日本遠洋承運人在大辦物流業的同時似乎一直在矢志不渝地朝著滿足客戶要求的方向努力。 對于大多數托運人和眾多的客戶來講,日本遠洋承運人在物流服務方面還要做出進一步的努力, 而事實上只要與幾十年之前, 甚至幾年以前的遠洋運輸服務模式相比, 現在的日本集裝箱遠洋運輸服務在訂艙、裝運、 單證、 配送、 跟蹤、 清關、 核算和客戶服務等方面, 尤其是在第三方物流甚至是第四方服務等方面, 確實是越來越先進, 甚至達到很高的水平。
特別是日本遠洋承運人的多條集裝箱班輪航線, 幾乎無一例外地把技術水平高超的供應鏈管理作為服務, 尤其是為關鍵客戶提供的重要服務。 例如2003年初, 日本大阪三井與中國華東地區的蘇州一家客戶簽訂合資經營協議, 在緊靠一家大型生產廠商之處建造大型倉庫, 從而成為華東地區的重要物流供應方基地, 專門提供日本, 中國香港, 中國臺灣, 中國各地和全世界的備件, 原材料和產品的配送, 采購, 運輸和供應等全套物流服務。毫無疑問, 日本郵船 (NYK), 川崎汽船 ("K" Line)和大阪三井 (MOL) 等日本三家遠洋承運人相聚在中國市場 , 迅速擴大運輸和物流市場的營銷活動, 都是為了進一步挖掘中國市場上巨大的潛力。迄今日本這三家遠洋承運人在中國物流市場的經營活動已經從海上發展到陸地, 還有航空運輸, 其主要內容基本集中在: 為進口中國貨物的美國公司提供FOB的運輸; 為日本國內的生產加工廠和公司提供把產品從日本運送到中國的海上和空中運輸服務。
日本郵船 (NYK), 川崎汽船 ("K" Line)和大阪三井 (MOL) 等日本三家公司在中國物流市場上的經營策略就是充分發揮各自的網絡信息功能, 互相交換物流市場的重要信息,互相合作和有機配合, 絕對不搞互相摩擦和自我消耗。他們喜歡滿足客戶提出的有關物流的任何新要求, 至于客戶選用誰的物流牌子是次要的, 關鍵是不要丟失他們在中國已經占有的市場份額, 當然同樣重要的是不能錯過在中國物流市場上遇到的任何發展機會。
目前, 日本郵船 (NYK), 川崎汽船 ("K" Line)和大阪三井 (MOL) 等日本三家遠洋承運人已經把關注的目光集中在中國的鮮活產品、 保鮮產品和易腐產品的物流經營上。因為已經全面進入市場經濟的中國廣大農村已經開始積極種植和養殖高利潤和市場緊銷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