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國際物流論文

國際物流研究的新動向

2008-4-6 16:5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一、中國物流業的發展必須借鑒國外先進的研究成果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必然引起信息與商品全球流動的增長,而這種增長趨勢又必然要求相應的物流設施的提升。支持物流戰略的新型信息技術和多式聯運的迅速發展為各國政府在制定物流戰略時帶來了許多新的挑戰。而物流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已為許多專家、學者、物流從業人員以及政府機構所認同。

  我國對物流的研究開始于80年代,起步較晚,與西方國家相比,無論在理論研究,還是在實踐方面都比較落后。目前,我國對物流的研究仍局限于分行業、分部門的研究,如公路運輸、鐵路運輸、航空運輸、水運和遠洋運輸以及貨運、貨代、或過關代理等。從對物流功能的研究來看,各物流研究機構仍局限于物流基本過程和基本環節的研究,如倉儲、運輸、物料搬運等方面,對物流的綜合研究相對國外發達國家還處于剛剛起步階段;還沒有形成系統的觀點,物流的專業化、社會化程度不高,物流的整體功能尚未得到充分的發揮。

  加入WTO之際,國際跨國公司已瞄準了我國巨大的物流市場。按我國與美國、與歐盟達成的協議:我國承諾在經過2——3年合理的過渡期后物流服務方面取消大部分外國股權的限制,不限制外國物流服務商進入中國目前的物流市場,具體包括取消租賃、速遞、貨物儲運、貨倉、技術測驗和分析、包裝服務等與物流有關的原有市場準入和活動的限制,在此期間外國供應商可以百分之百的全資擁有在中國境內的分銷和物流服務分支機構或經營機構。

  我國的物流業仍然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薄弱環節,面對外國物流企業的沖擊,我們必需加速物流市場的規范和發展,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加速整合我國物流市場的資源:同時要認真學習國外先進的現代物流技術和觀念,把握國際物流研究的新動向,尋找到中國物流業發展的切入點,以此來增強我國物流業的國際競爭力,使物流業真正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

  國際間的合作是國際上物流研究與實踐的一大趨勢,目前國際上有多個國際合作的組織對全球物流業的發展進行研究。由國際經合組織(OECD)領導的多邊合作物流研究機構就是其中的一個。對該機構的研究結果及研究方向進行追蹤、分析,對我國物流研究和實踐均有很大的借鑒作用。

  二、國際經合組織領導下的多邊合作物流研究機構

  早在1997年世界經合組織(OECD)就在歐共體、北美自由貿易區和亞太地區分別成立了三個多邊合作物流研究小組。其主要任務是研究本地區物流的現狀和特征,把握觀代物流的發展趨勢,描述在全球經濟和區域經濟聯盟的基礎上建立全球物流網絡的構想,為本地區各個國家制定物流政策提供決策依據。亞太地區的多邊合作物流研究小組起先由國際經合組織的成員體的代表參加,1998年起吸收了中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等非國際經合組織的成員體的代表參加。

  多邊合作物流研究小組致力于貨物運輸的高級整合物流研究,以及由當代信息技術與通信技術推動的多式聯運發展趨勢問題的研究。其宗旨是促進關于多式聯運管理和基于跨區域物流理論和經驗的交流。物流支持系統的實施和全球整合物流基礎設施的有效利用被認為是未來10年內全球物流發展的目標和挑戰。

  多邊合作物流研究小組認為在過去的20多年中,由于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及其在生產和流通領域的應用,極大地促進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同時,國內和國際物流的結構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廉價的勞動力、原材料的獲取以及當地的消費市場已不再是影響公司跨過發展的重要因素。相反,怎樣在全球范圍安排復雜的生產設計和分銷系統則是跨國公司首要考慮的問題,因此,跨國公司的生產鏈——從原材料的獲取、半成品和成品的運輸以及為消費者提供分銷服務——都將在全球范圍內實施,而這一復雜過程將運用JIT技術進行最有效的操作。信息技術的發展對全球物流系統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為預測全球物流系統的發展趨勢,有必要對變化中的國際經濟形勢和跨過貿易的特征加以研究,這就要求企業必須把握多式聯運系統和物流基礎設施發展的新趨勢。在全球化生產的價值鏈中,跨國公司的重點在于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研發、采購、生產、銷售以及財務支持活動的協調安排,以使整個價值創造過程利潤最大化。為取得高質量的全球物流服務,跨國公司對跨國界運輸管理的要求越來越強烈。

  國外物流研究的熱點主要表現在對環境問題和綠色物流的研究,以及信息技術和智能化運輸系統對全球物流產生的影響。綠色物流是當前國際物流研究的一個熱點。隨著1997年全球環境問題會議在Kyoto的召開,環境問題已經不再只是一個理論性的問題。許多國家對將環境問題給予高度的重視,而伴隨著環境問題的提出,綠色物流的發展成為當務之急。環境問題對物流影響的另一個方面表現為回收物流的產生,包括運用可再利用資源對產品的重新設計以及廢棄物資的回收問題,而由世界經合組織
(OECD)支持發展起來的三個物流研究小組則走在對這方面問題研究的前沿。

  三、亞太地區多邊合作物流研究小組的研究成果

  世界經合組織(OECD)建立多邊合作物流研究小組的重要目的就是把握全球物流發展的狀況,并提供關于全球物流的綜合報告。多邊合作物流研究小組經過幾年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果。世界經合組織(OECD)通過對三個地區——北美自由貿易區、歐共體和亞太地區——有關物流研究報告的綜合以揭示21世紀全球物流發展的狀況。因此,各小組都必須按照由RTR執行委員會公布的標準和要求準備各自的研究報告。在這方面,亞太地區研究小組已經將其研究報告“亞太地區的物流整合”于2000年12月份提交并出版發行。

  亞太地區物流研究報告有其自己的特點,它從多方面綜合描述了亞太地區的物流現狀、存在的問題及未來面臨的挑戰。這一報告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運輸物流的全球化發展趨勢。
  2.亞太地區物流發展的區域特征。
  3.亞太地區行業物流的基礎狀況。
  4.多式聯運和信息技術在物流系統中的應用。
  5.全球物流系統的財務支持。
  6.全球運輸物流的人力資源開發與應用。
  7.物流系統評估指標體系。
  8.結論與建議。

  亞太地區的物流研究報告為亞太地區各個國家進行物流研究工作提供了一個基本的框架,并將這一框架與21世紀全球物流發展體系銜接起來。然而,更進一步的研究仍然是十分必要的。在此基礎上,亞太地區多邊合作物流研究小組繼續關注亞太地區的區域物流研究,并進行更深層次的、結合具體的行業進行可操作性的研究,為達到這一目的,2001年6月醞釀產生了一個新的研究小組,這一小組將關注于信息技術和智能化運輸系統對亞太地區物流的影響。

  四、亞太地區多邊合作物流研究小組的新的研究方向

  新的研究小組2001年6月在東京會議上討論確定,研究小組將從信息技術和智能化運輸系統方面研究亞太地區的物流現狀以及與此有關的各國政府的政策措施,通過國際合作多方面地反映亞太地區先進的和具有推廣價值的物流經驗。新的研究小組還將致力于建立一個有形的可視界面以反映在未來10年內信息技術和智能化運輸系統對亞太地區的物流活動產生的影響。

  這一新的研究小組將實行分工合作的方式進行研究,共分為五個工作小組(WG)。通過五個小組的分工協作,綜合研究出亞太地區IT與ITS的現狀及其對物流系統的影響,從而為各國政府、行業機構、企業組織和私人部門的物流決策提供操作指南。這五個小組的具體分工為:

  1.WG1關于亞太地區的IT和ITS現狀的研究.

  信息技術的發展是令人驚異的。雖然有許多先行者已經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商業領域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們仍驚詫于信息技術的發展速度。在現行條件下,任何商務活動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信息技術的影響,當然,物流活動也不例外。因此,工作組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調查信息技術在亞太地區各個國家或地區的發展狀況及其對物流活動系統發展的促進作用。物流發展的另一個重要新現象是ITS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的出現。智能化運輸系統運用GPS(全球定位系統)、網絡技術、現代通訊技術、三維條形碼技術和紅外線感應系統等新型信息技術,將運輸管理過程與網絡財務支持系統、電子商務融為一體。雖然這一智能化運輸系統仍處于發展階段,但許多具有局部功能的應用軟件已經被應用到物流服務過程中或正處于調試階段,因此,工作組的第二個任務就是對ITS在亞太地區各個國家的發展及應用狀況加以調查和研究。

  2.WG2對各個國家或地區相關政策的研究。

  政府在信息技術和智能化運輸系統的發展過程中通過提供交通基礎設施利網絡結構而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政策措施、規章制度及其部門協定都會影響到物流活動的開展,同樣對信息技術也有影響。當然基礎設施的建設對IT和ITS的發展是必不可少的,新的研究小組將對各個國家利地區在物流、IT和其他方面的政策加以研究。

  3.WG3對亞太地區物流需求狀況的調研。

  在亞太地區的各個國家和地區,其經濟發展水平有很大的差別,因此對物流服務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同時,由于新技術的應用以及物流運行效率的提高也會引發其他一些問題(例如:失業的增加)。這就是為什么在許多情況下政府政策成為物流發展的障礙,而不是物流發展的推動力。因此,新的研究小組必須對各個國家和地區對物流服務的需求狀況做一番調查,以掌握不同國家和地區對物流服務的需求水平。

  目前,在臺灣和印度尼西亞還沒有關于物流需求方面的調查,亞太物流研究小組的調查是—個新的起點。由于調查資源的限制,WG3將考慮與APEC物流調查小組合作,聯合進行亞太地區物流需求狀況的調查。

  4.WG4對擁有先進技術和具有推廣價值的案例的研究。

  新的工作小組必須結合具體的行業進行實地的研究、把那些實施效果較好的企業作為例案并加以推廣。案例的研究應包括私人部門和公共部門。

  在這方面的研究WG4將關注3PL的發展趨勢,運輸效率的提高以及先進運輸方式的應用。

  5.WG5區域內的國際合作。

  案例研究并不局限于先進技術方面,對國際經濟合作具有促進作用的案例也應成為研究的對象。因此,工作小組的任務還包括找出能促進區域經濟合作的物流工程項目,并加以研究,為以后的區域經濟合作提供決策依據。

  在區域內的國際合作將不再局限于運輸經濟帶和邊界地區的發展,它將使亞太地區的所有國家和地區都參加進來。各國政府在區域物流合作中將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各國政府物流政策的協調將匯集大地促進相鄰地區物流的發展。

  國際運輸經濟帶已經在亞太地區得到應用。由亞洲開發銀行資助的區域物流項目——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一項月開始于1992年,經過近十年的合作,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時也為其他地區的物流合作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人們對信息技術在物流系統中的促進作用的認識上存在一個誤區,即認為新的信息技術只有在物流基礎建設完成以后才能發揮其作用。然而事實并非如此,信息技術完全可以用作戰略性調整物流運行系統的有效手段。加強對信息技術在物流系統中的應用研究,必將促使現代物流朝著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物流對國民經濟的促進作用將更顯著地發揮出來。為此亞太地區物流研究小組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就是信息技術和智能化運輸系統對亞太地區物流的影響。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