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綜合物流論文

中國發展第四方物流的局限性

2008-4-6 0:2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盡管第三方物流(尤其是貨代)已經存在了幾十年,這個行業只是在最近才由于公司對供應鏈管理的態度變化而得以顯著增長。然而,盡管缺乏這方面的準確統計數字,第三方物流在整個物流市場上的占有率仍然很低,就是在美國,第三方物流行業也只占整個物流市場的7%。   在中國,我們還處在發展第三方物流的初始期。國際上第三方物流公司在中國尚未被允許經營真正的第三方物流業務。國有的以物流為主體的公司也尚未完成經營機制的轉換,民營的第三方物流公司雖在崛起卻還沒有羽毛豐滿,同時制造企業把物流外包給第三方也尚未形成氣候。在中國,盡管政府和媒體一直在推動這個行業的發展,傳統的運輸倉儲企業也紛紛翻牌,第三方物流占整個供應鏈市場的分額仍然很低(大大低于7%的水平)。
  在中國,第四方物流的發展需要一些早期的領先者的探索和試點行動,需要市場上的信譽和信息系統的高度透明才能夠實現。然而由于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些獨特的機遇,中國極有可能會出現一些大型的第四方物流公司。比如,中國目前由于第三方物流公司尚處在嬰兒期,第三方物流公司和儲運公司小而分散,全國范圍內復雜的物流設施和各地迥異的交通狀況以及差異化極強的地區性物流標準和立法,都為出現幾個大的第四方物流來有效整合社會物流資源提供了條件。
  然而,中國目前供應鏈管理技術尚未發育成熟,供應鏈/物流管理專長稀缺,企業組織變革管理的能力較差,同時整個物流的基礎設施落后,通常企業規模較小,還承擔不起第四方物流的服務。因此,第四方物流的發展必須在第三方物流行業高度發達和企業供應鏈業務外包極為流行的基礎之上才能夠發展起來。
  無論如何,正如電子商貿的潮起潮落所帶給人們的教訓:新概念不會解決物流的瓶頸,只有實實在在的運作和對行業的扎實深厚的功底才能推動整個物流產業的發展和促進中國流通行業的變革。
  我國物流發展明顯不適應我國經濟繼續發展需要,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這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觀念上,落后的觀念導致我國不論是國民經濟或企業管理均不重視物流,缺乏規劃,投資嚴重不足,現有的儲運被看著是物流的全部內容,更談不上現代電子商務物流。
  在管理體制上,我國物流業仍然是分散的或者稱多元的管理方式,涉及到鐵道部。交通部、民航局、國內貿易局、外經貿局、能源部、農業部等專業部委和國家計委、經貿委等綜合部門。由于體制沒有理順,各部門之間分工又有交叉,造成了物流行業管理中存在的條塊分割、部門分割、重復建設等種種問題。
  在物流硬件上,物流設施如:物流站、場,物流中心、倉庫,物流線路,建筑、公路、鐵路、港口等;物流裝備如:倉庫貨架、進出庫設備、加工設備、運輸設備、裝卸機械、包裝工具、維護保養工具等都是五六十年代的陳舊建筑,功能單一,無法實現機械化、自動化,且工作效率低下。
  通訊設備及線路、傳真設備、計算機及網絡設備等信息技術硬件設施缺乏,跟不上電子商務物流的要求。在物流信息系統建設上也明顯滯后,表現最為突出的是:一是工商企業內部物流信息管理和技術手段都還比較落后,如條形碼技術、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物資采購管理(MRP)和企業資源管理(ERP)等物流管理軟件,在物流領域中的應用水平較低;二是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臺,以EDI、互聯網等為基礎的物流信息系統在我國還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
  物流設施和裝備的標準化是物流產業發展中一個關鍵問題,標準化程度的高低不僅關系到各種物流功能、要素之間的有效銜接和協調發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全社會物流效率的提高。我國物流設施和裝備方面的標準化程度還比較低,這主要表現為:一是各種運輸方式之間裝備標準不統一,二是物流器具標準不配套,三是物流包裝標準與物流設施標準之間缺乏有效的銜接。目前,網絡經濟、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勢頭,加劇了物流瓶頸的作用。這些問題,表面上看是我國物流服務問題,其背后的原因,是我國為物流服務運行的物流平臺不能滿足發展的要求。
  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要求物流業向專業化方向發展,于是就產生了第三方物流。誠然,在物流發展進程中,第三方物流解決了企業物流某些方面的問題,如節約了物流的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但是物流作為一個社會化系統產業來說,為了使整個地區、國家乃至全球范圍內物流高效率運作,第三方物流的力量顯然不足以整合社會所有的物流資源,解決當今物流瓶頸。第三方物流雖然在某個和幾個企業看來,物流運作是高效率的,但從整個地區、國家來說,第三方物流企業各自為政,這種加和的結果不一定高效率,甚至是低效率的。因此,第三物流從解決一定范圍內企業物流應該說是有效的,但是解決經濟發展中物流瓶頸以及電子商務中新的物流瓶頸是遠遠不夠的。
  尤其在我國,第三方物流的局限性更是明顯,發展第四方物流更為迫切。這是因為:一是我國工商企業長期形成“大而全”格局或者說,使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重復建設不僅不利于降低生產成本,而且已成為物流發展的障礙。二是我國的絕大多數物流企業存在“小”(經營規模小)、“少”(市場份額少、服務功能少、高素質人才少)、“弱”(競爭能力弱、融資能力弱)、“散”(貨源不穩定且結構單一、網絡分散、經營秩序不規范)等問題。三是有些企業想涉足第三方物流,也只是功能單一,管理水平不高,并不能適應第三方物流的要求;四是第三方物流受自身能力的限制,在物流信息、技術不可能滿足整個社會系統物流需要,更不能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五是我國加入WTO后,我國第三方物流公司面對的將是跨國物流公司的競爭,很難短期內在技術服務方面達到與對手匹敵的綜合競爭能力。這就需要一批具有領導力量的第四方物流提供商,提供綜合的供應鏈解決方案,以整合社會物流資源,形成中國物流產業的綜合協同能力。
  第四方物流是有領導力量的物流提供商,它提供可以通過整個供應鏈的影響力,提供綜合的供應鏈解決方案,也為其顧客帶來更大的價值,顯然,第四方物流是在解決企業物流的基礎上,整合社會資源,解決物流信息充分共享、社會物流資源充分利用問題。同時也是發揮政府職能,在推進我國現代物流產業發展所能做的唯一切入點。而且,我國在加入WTO后,提高我國物流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應對跨國物流公司的競爭,短期內不可能通過改造落后的物流企業來實現,只有通過第四方物流才可能實現。這也是我國政府在如何發展現代物流方面所要考慮重點。而網絡經濟的發展使第四方物流成為可能。首先,通過國際互聯網網絡平臺可以達到信息充分共享。網絡平臺在信息傳遞方面具有及時性、高效性、廣泛性等特點,通過互聯網很容易達成信息共享的目的。其次,通過國際互聯網網絡平臺減少了交易成本,實現最大物流資源的整合。由于網絡平臺的信息共享的優勢,減少了信息不對稱,使中小物流企業也能夠獲益。再次網絡平臺是一個虛擬的空間不受物理空間的限制,也沒有企業自身的利益面,容易組成第三方物流企業和其它物流企業都認可的形式,比如聯盟形式。最終實現物流產業整合。
  顯然第四方物流企業如何實現整合第三方物流,必須滿足三個條件:A、不是物流的利益方;B、能實現信息共享;C、有能力整合所有物流資源。而真正滿足此條件的只有一種就是以多個企業集體為核心建立的物流平臺及全國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立在網絡上的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可讓所有用戶輸入的資料都直接進入數據庫以便進行各種各樣的數據處理,所有的數據可以永久儲存,所有的用戶都可以在這個平臺上互動式經營。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整合了社會資源,解決了物流信息充分共享、社會物流資源充分利用的問題。它作為客戶間的連接點,通過合作或聯盟提供快速、優質、高效、低耗的多樣化服務。它作為新的生產方式所產生的時空概念,可以大大縮短物流時間,為企業帶來贏利來源和利潤的新增長點。發展第三方物流是解決企業物流的關鍵。而第四方物流則能解決整個社會物流系統的主要問題。
  第四方物流健康發展的具體思路
  一、著力發展第三方物流企業,為第四方物流的發展提供基礎。在整個物流供應鏈中,在社會分工上,第四方物流是第三方物流的管理和集成者,第四方物流是通過第三方物流整合社會資源基礎上再進行整合,如果沒有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存在和發展,那么第四方物流去管理、集成和整合誰?因而,只有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企業,第四方物流才有發展的基礎。我們還處在發展第三方物流的初始期。國際上第三方物流公司在中國尚未被允許經營真正的第三方物流業務。國有的以物流為主體的公司也尚未完成經營機制的轉換,民營的第三方物流公司雖在崛起卻還沒有羽毛豐滿,同時制造企業把物流外包給第三方也尚未形成氣候。因此,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是當前提高我國物流產業發展水平最重要的措施。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培育大型企業集團,這樣既可以在不增加資本投入情況下,提高物流業的效益,又可以為協作企業創造“第三方利潤源”。第四方物流的發展必須在第三方物流行業高度發達和企業供應鏈業務外包極為流行的基礎之上才能夠發展起來。第四方物流所倡導的物流運作新思路、新理念,即為企業設計融合物流技術與通訊的整體物流秩序、無縫連接下游經銷商、上游供應商以提高企業物流全環節運作效率、降低物流整體費用的經營方針是第四方物流思想的精髓和希望所在,而第四方物流只有與第三方物流在服務上更多的互補和合作,才能做大物流成本的最小化,提高運營效率。
  二、大力電子商務物流,建立全國物流公共信息平臺。電子商務=網上信息傳遞+網上交易+網上結算+物流配送。一個完整的商務活動,必然要涉及信息流、商流、資金流和物流等四個流動過程。其中物流是基礎,信息流是橋梁,資金流是目的,商流是載體。物流是電子商務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信息流和資金流的基礎與載體,沒有現代化的物流運作模式支持,沒有一個低成本高效的、合理的、暢通的物流系統,電子商務所具有的優勢就難以得到有效的發揮,沒有一個與電子商務相適應的物流體系,電子商務就難以得到有效的發展。正如前述,發展第四方物流是解決整個社會物流資源配置問題的最有力的手段。我國目前正在推進信息化進程,同時物流業在我國經濟中地位越來越突出,這就需要將當前蓬勃發展的電子商務和現代物流產業結合起來,而結合二者的最佳途徑就是發展電子商務物流,培育第四方物流,建立全國物流行業的公共平臺。通過國際互聯網形式整合物流企業(包括第三方物流企業)的資源,這樣可以使我國物流產業真正有質的提高,也只有這樣才能從容應對加入WTO后跨國物流公司的競爭。目前物流方面網絡企業很多,能夠整合一定社會資源的和具有一定的社會影響不多,目前重點培育已經具有第四方物流的雛形,在整合物流資源有一定基礎的物流信息平臺,發展成為第四方物流。
  三、政府要轉變其管理職能,搞好物流基礎建設、產業服務、標準化、規范化工作。我國物流產業真正提升,必須通過第四方物流來完成。對第一方或第二方物流不能靠政府通過財稅政策傾斜,因為目前物流資源在沒有充分利用的情況下,已經處于飽和狀態,如倉儲和運輸能力已經是供過于求。第三方物流企業本身是物流業“利潤點”,可以靠企業自身發展規律就能生存。唯有第四方物流對整合社會資源,物流產業的提升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建立物流信息公共平臺,發展第四方物流應該是政府重點的發展的對象。為此,在物流產業政策上,應重點放在物流基礎建設、產業服務、規范工作。
  由于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額大,投資回收期長。因此應建立以政府資金為主導,引導外資、民間資金形成多元化的物流投資體系,并借鑒國外的經驗,改革物流設施投資的純現金回報制度,讓物流企業低成本運作,適當時候可以發行物流建設債券,或者放寬科技含量高的物流公司發行股票并上市的條件,為物流建設籌資。對物流行業來說,還需要用標準化的方式將供方-干線物流-配送-送達需求方等物流環節有機連接起來。如果沒有相適應的物流接口標準,很難想象其鏈接的難度和成本。另外要加強物流的規范化、制度化管理,一方面要制定科學規范的操作規程、管理制度,加強物流業法制建設;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科學管理體制,從硬件、軟件各方面提高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物流從業人員的技術和管理素質,全面提高物流業的服務水平。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