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公司的老板
2008-4-4 3:0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西點軍校史迪夫 艾克上尉坦言:“如果自己是上司,一定會希望學員能和自己一樣,將西點軍校當成自己的事業,更加努力,更加勤奮,更加積極主動。因此,當學員向上司提出這樣的要求時,請不要拒絕他。”
人人都愛自己的家,家里的事情,不論大事小事,每個家庭成員都會盡心盡力地把事情做好,并力求完美。我們對待工作也要像這樣,主動地發現問題并竭盡全力地去解決它,把公司當成自己的家一樣去熱愛、去呵護;把公司當成自己的家,以一種主人翁的姿態來為公司服務。想象你就是公司的老板,這樣說,并不是讓你異想天開,是讓你在做任何工作的時候從老板的角度考慮問題,想象假如你就是老板,這件工作你會怎么做,換個角度想問題,你就知道自己應該為公司做點什么。
很多員工都會認為,公司是上司的,我只是替別人工作,只是將工作當成一門養家糊口的、不得不從事的差事,認為工作得再多、再出色,得好處的還是上司,對我有什么好處呢?有一些人還認為:我出力,老板出錢,等價交換,我們之間互不相欠。不用過分在意,所以在工作中,只想做企業的老員工,而不想做企業的功臣。對待工作的態度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存有這種想法的員工在工作上會很被動,他們每天只會按部就班地做一些工作,缺乏主動工作的熱情,這種想法和做法無異于在浪費自己的生命和自毀前程。
鋼鐵大王卡內基說過:“無論在什么地方工作,都不應把自己只當做公司的一名員工,而應該把自己當成公司的老板。”應該用老板的標準去對待工作,當看到身邊的同事在工作中心情不快時,應該主動伸手,盡自己的能力幫助他,并像老板那樣主動地去給他鼓勵。
當看到公司財產被浪費時,不能袖手旁觀,應像老板那樣去勸導阻止。當看到公司的市場正走向低落時,不能漠不關心,應該像老板那樣去主動尋找出路。
老板把公司的事情當做自己的事情,員工則認為公司的事情只是老板的事情。這樣的員工一定融入不了公司,也永遠成不了優秀的員工。像老板一樣時刻關注公司的生存和發展,不僅想到公司的現在,還會想到公司的未來,能夠把公司的事情當做自己的事情、主動為公司負責,有一個長遠的目光,能夠把公司未來的生存和發展作為自己應該關注的事情。如果你真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員工,要想在公司有所發展的話,把公司的事情當做自己的事業來做吧。
一些本來很棒的公司可能有一天經營不下去,也有些不被看好的公司逐漸走向成熟,這一切都需要公司老板和每一個員工共同肩負起應該承擔的責任。日本一家生產內衣的公司在日本市場的占有率最高時曾經達到70%左右,公司根據市場的變化,不斷地研發出一系列婦女用品、兒童服裝,泳裝、西裝等,不斷地適應變化的市場需求。能做到這樣的成就,當然離不開老板的才智,但是公司里的每一個員工也在幫助公司進一步發展,在工作中能夠不拘泥于現狀,開發新的思路。因為公司的生死存亡、勝敗得失不僅僅關系到老板的利益,而且還關系到每個員工。
工作是我們人生的一部分,而公司為我們提供就業機會,我們有理由以主人翁的心態來主動管理它,不僅要具有上司的心態,還要時刻提醒自己,我可不可以替公司多做一些事呢?我是不是比上司更積極主動呢?這樣的結果不僅能為公司分憂解難,也能培養自己的管理水平,使得別人更加注意你,從而有更多的晉升機會。當你形成了每天都要為公司多做點事的習慣時,無形中你就比其他人具備了更大的優勢,這樣,不管在什么公司,都會有許多人樂意和你合作。
一般說來,每一個企業對新員工都是一視同仁的,在剛進入公司的時候,他們的工作待遇、他們的工作水準差別都不會太大。無論你的才華多么的出眾,剛進入公司時的工作,都是從基層做起的,也就是從最簡單的部分做起,即使你應聘的是總經理職位,你也必須從最基本的工作職位做起。
但是在后來,由于他們工作態度的轉變,結果使自己的人生也發生了變化,一個做事主動的人,知道自己工作的意義和責任,并隨時準備把握機會,展示超乎他人要求的工作表現,那么他的事業一定會有所進步。
這里有個例子,美國標準石油公司曾經有一位小職員叫阿基勃特。他在出差住旅館的時候,總是在自己簽名的下方,寫上“每桶4美元的標準石油”字樣,在書信及收據上也不例外,簽了名,就一定寫上那幾個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4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沒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長洛克菲勒知道這件事后說:“竟有職員如此努力宣揚公司的聲譽,我要見見他。”于是邀請阿基勃特共進晚餐。
公司并沒有交待阿基勃特做這樣的工作,可是他能把公司的事當成是自己的事,他認為只要是對公司有利的事情,不論何時不論何地,他都有義務和責任來為公司的產品做宣傳。
后來,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長。
所以說,一個將公司視為己有并盡職盡責完成任務的員工,終將會擁有自己的事業。許多管理制度健全的公司,正創造機會使員工成為公司的股東。因為人們發現,當員工成為公司所有者時,他們會表現得更加忠誠、更具創造力,也會更加努力工作。有一條永遠不變的真理:當你像上司一樣思考時,你就成為了一名上司。
只要用心,就會發現很多東西其實很簡單,在為公司爭取到利益的同時自己也能有所作為,才華得到體現,機會也就不時而來。有些時候,老板也在為員工打工,他把自己的家當拿來做生意,光有頭腦還不夠,還要有魄力,而且還要勇于承當責任,他也是冒著巨大的風險經營一個公司,處心積慮獲得的利益,往往又投入到了公司里,為員工營造一個“謀生”的平臺,這難道不是給員工打工么?其實,老板開公司、辦實業,主觀上是給自己掙錢,實現抱負,客觀上也是幫助別人就業的一種形式。所以,老板雖然腰包鼓鼓,被人們稱為“黑”,但不可否認的是他時刻都處在高風險當中,一不留心,就會損失慘重。如果員工能意識到老板的難處,能主動幫助老板思考問題,從公司發展的角度來替他著想,老板會感到很欣慰的。再說,把自己當成老板,漸漸地培養自己這種老板的意識,對于以后想自己當老板的員工也是一種鍛煉和提高。
在IBM,每一個員工都樹立起一種態度——我就是公司的主人,并且對相互之間的問題和目標有所了解。
員工主動接觸高級管理人員,與上級保持有效的溝通,對所從事的工作更是積極主動完成,并能保持高度的工作熱情。
“如果我是老板”這種重要的工作態度,源于IBM創始人老托馬斯•沃森的一次銷售會議。那是一個寒風凜冽、陰雨連綿的下午。沃森在會上先介紹了當前的銷售情況,分析了市場面臨的種種困難。會議一直持續到黃昏,氣氛很沉悶,一直都是托馬斯•沃森自己在說,其他人則顯得煩躁不安。
面對這種情況,沃森沉默了10秒鐘,待大家突然發現這個十分安靜的情形有點不對勁的時候,他在黑板上寫了一個很大的“THINK”(思考),然后對大家說:“我們共同缺少的是——思考,對每一個問題的思考。別忘了,我們都是靠工作賺得薪水的,我們必須把公司的問題當成自己的問題來思考。”然后,他要求在場的人開動腦筋,每人提出一個建議。實在沒有什么建議的,對別人提出的問題,加以歸納總結,闡述自己的看法與觀點,否則,不得離開會場。
結果,這次會議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許多問題被提了出來,并找到了相應的解決辦法。從此,“思考”便成了IBM員工的“座右銘”。
英特爾總裁 葛洛夫對加州大學的畢業生演講時說:“不管你在哪里工作,都別把自己當員工,應該把公司看做自己開的一樣。你每天都必須和好幾百萬人競爭、不斷提升自己的價值,虛心求教,這樣你才會成為某一次事業統計數據里頭的一分子。”
我們想問題要全面,今天你可能是給別人在打工,明天你可能就是老板。要懷有這樣的思想來對待工作,對待公司,把一種我就是老板的態度帶到工作中,你就會自覺地加快步伐,自覺地學會節約,自覺地考慮下一步工作該怎樣做,并自覺地為公司將來的發展作計劃,那你離升遷的日子也就不遠了,或者說你離自己做老板的日子也就不遠了。(完)(轉自《讓自己升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