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采購資訊

我國啟動WTO政府采購協議談判

2008-4-30 17:2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4月30日報道 中國與GPA成員方的談判已經啟動,中國的代表團將與來自GPA13個成員方的代表將就中國加入GPA的問題進行磋商。這是本報記者在4月28日舉行的中歐政府采購研討會上獲得的消息。 
    參會的財政部國庫司副司長王瑛則表示:“中國履行了承諾,啟動了(GPA)談判,而談判何時結束不取決于中國政府,而取決于GPA對中國出價的接受程度。”
體制接軌是難點
    GPA的全稱是WTO政府采購協議。WTO對成員的市場開放,分為商業消費市場和政府采購市場兩部分。2001年中國入世時,只加入了商業消費市場協議,盡管當時美歐認為中國應該同時加入GPA。中國有所保留,但承諾“盡快加入”。
    2007年12月28日,中國正式向WTO秘書處遞交了加入GPA《政府采購協定》申請書和初步出價清單。今年2月中方在日內瓦與GPA成員方進行了首輪會談,討論了出價清單和中國要享受的待遇。這是中國就GPA與外方的一次初步接觸。
    按照世界貿易組織的指導性規定,此類談判需在18個月內結束,但事實上即便發達國家也極少能在18個月內完成談判。英國諾丁漢大學公共采購研究組副組長王平博士估計,中國加入GPA的談判恐怕很難如期結束。
    最大的難題,也是會上雙方提得最多的一個詞,是“體制”。
    在市場經濟國家,政府采購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其管理制度非常健全,采購范圍也比中國寬泛。它不僅包括政府預算購買貨物、工程和服務項目,也包括鐵路、市政工程、電力、通訊、機場、停車場、港口等公共基礎設施項目。
    而中國實施政府采購則是最近10年的事情。而我國法律規定的政府采購范圍是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使用財政性資金的購買行為,在采購管理范圍口徑上,比國際管理范圍窄。規模總量與國際上政府采購規模占GDP10%的比重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
    規范政府采購的兩部主要法律《招投標法》和《政府采購法》分別于2000年和2003年方才生效。
    因此如何讓GPA與中國的體制接軌是會上的焦點問題。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的曹富國教授表示,“在國內制度上的障礙解決之前,不太可能(對GPA)做進一步承諾。”
    “政府采購的觀念尚未確立,需要更多的政制意愿的投入。”他表示。
    中國的政府采購盡管年輕,但采購規模擴張速度卻令人刮目相看。1998年中國政府的采購金額僅為31億元,2007年則達到4000億人民幣,10年來翻了130倍,年均增長40%。
     GPA素有“富人俱樂部”之稱,目前的13個成員方中絕大部分為發達國家,包括歐盟和美國。為了吸引中國這個“年輕的大國”入會,歐盟代表愿意考慮中國的國情,“給與中國更多時間調整和適應純市場經濟”。
    對此,歐盟代表Elies Messaoudi提出數項過渡性措施:在給定時間當中不拒絕限制性政策等。
中國的機會和風險
    加入GPA就像早年加入WTO一樣,對中國是把雙刃劍。
    有人擔心向世界敞開政府采購的大門將威脅中國本土企業、行業的成長。某省財政廳采購處人士私下向記者表示,他希望不要加入GPA最好。“中國貨競爭不過外國貨,這樣做(加入GPA)只會威脅本土企業的成長。”
    機會與風險總是并存的。
    歐盟是GPA締約國中相對開放的一個。歐盟相信開放的市場將最終有利于所有締約國的采購,至少可以降低成本,因此歐盟并不排斥非締約方加入政府采購競標。
    已經有中國的企業參與到歐盟政府采購當中,據歐盟委員會內部市場和服務總司的Elies Messaoudi透露,中歐之間的合同年交易額以上億歐元計。
    對中國企業來講,中國加入GPA也蘊含著大量機會。比如在建筑業,歐盟在這方面的采購額每年在2000億歐元左右,每有新成員方加入歐盟,都意味著大量工程建設的政府需求。
    目前,中國財政部和歐盟都在評估中國加入GPA的得失。王平博士初步估計,中國企業在輕工業上會有優勢,但是在機電、電子產品上則面臨挑戰。這一看法與上述省級財政廳的采購人士不謀而合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