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農副產品物流中心今日起正式營業
2008-4-28 15:11:00 來源:杭州日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昨天下午,杭州三里亭蔬菜批發市場正式停止營業,在經歷了14年的風風雨雨后,三里亭的所有商戶集體搬遷到位于勾莊的杭州農副產品物流中心,該中心于今日凌晨4點正式營業。
貼在市場門口的停業和搬遷通知,提前預告了這個市場馬上將人去樓空。
到了昨天下午,三里亭批發市場已經關門,筧橋批發市場和馬路對面的水果攤位基本上已經搬空,只有少數幾家商戶還在告別前做最后的忙碌。在農貿市場內,地面上一片狼藉,堆滿了殘剩的蔬菜葉子。
和三里亭相鄰的巷子如今冷清了許多。這些巷子里住著不少賣菜的菜農,一些店鋪林立在巷子兩側:燒餅店、全羊湯……現在,不少店鋪已經關門大吉。
對不少杭州市民來說,三里亭農貿市場的遷走,改變了他們慣有的生活方式,使得他們將逐漸適應另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
離別的感傷寫在買菜人臉上
聽說三里亭農貿市場結束營業,新市場搬到勾莊,楊阿姨特別感傷。
楊阿姨住體育場路的樹園小區,每隔三五天,她都要騎著自行車“吭哧吭哧”半個多小時趕到三里亭農貿市場買菜。上午七點鐘出發,中午10點半左右回來,買回來的菜足夠吃上四五天。
“三里亭市場的菜真的很便宜,比如說,在一般農貿市場買一斤水果要5元錢,在三里亭差不多只要2.5元,在別處買一個蘿卜要一兩塊錢,到三里亭買只要幾毛錢。比較一下,整整能便宜一半的價格。”楊阿姨說。
算算看,如果一個月的菜錢需要800元錢,一個月就可以省下400元。對善于精打細算的“馬大嫂”們來說,這筆節余可不算小。
楊阿姨說,她們小區里有位阿姨,每次去三里亭買菜,都要帶上一只麻袋。為什么?因為小區里不少鄰居都找她幫忙買些水果蔬菜。她每次就要在一張紙條上記著,誰家要一斤蘿卜,誰家要兩斤白菜,還有誰家要三兩生姜、一把芹菜、兩斤水果。到了中午回來,自行車上馱著一麻袋蔬菜,找她幫忙買菜的人家忙把錢帶上,前去把要買的菜取回來。
三里亭農貿市場搬遷后,楊阿姨多年來的生活習慣隨之中斷。
如今,三里亭市場要搬到勾莊,楊阿姨說,距離自己家太遠了,以后是沒法騎車去了。
“想到以后不能去了,心里總覺得有點空落落的。”楊阿姨說。
批發市場內已經不再喧鬧
昨天下午,三里亭農貿市場內已經一片冷清,地上堆滿了殘余的蔬菜葉子。這里的商戶已經搬出,只有少數幾家商戶還在市場內做最后的忙碌。
七八個女工圍成一片,或蹲或站,或彎著腰,忙著將茄子裝進紙箱,放上碎冰,然后捆扎和包裝進白色的塑料袋。老板汪先生在一旁進行指揮和幫忙,兩輛大卡車停在一邊,地面上包裝好的袋子堆了兩大片,有四五十袋之多。
“地面上這些蔬菜是要運往北京豐臺區的,得裝滿滿兩卡車,運到北京要兩天時間,所以我們在紙箱里放了一些碎冰,給蔬菜保鮮。”汪先生解釋,忙完這些,他們明天就要趕到新的農貿市場進行營業。
汪先生已在這里做了十幾年的蔬菜批發生意。用汪先生的話說,這次搬遷對他們沒啥影響。對零售商影響也不大,只是路程稍微遠了點,零售商要趕到勾莊去批發蔬菜,也只是多花一些運費,平攤到蔬菜上,也就相當于貴出一兩毛、兩三毛錢。
“這里到勾莊新開通了191路等幾路公交車,附近居民趕過去買菜也會很方便的。”汪先生說。
附近還會有個“小三里亭”
與兩個蔬菜批發市場相比,馬路對面的水果區看上去熱鬧很多。市場門口聚攏了黑壓壓的人群,拎著大包小包,前來買水果。實際上,市場內的攤位大部分已經搬空,只有少數幾家攤位老板還在高聲吆喝著,攤位前掛著一張醒目的降價表。
“這兩三天真的是人多,比過年還多。我們的存貨早就賣光了,每天的營業額相當于過去的兩三倍。現在貨賣光了,大家也都收拾東西回家了。”攤位老板說,他們已經領回攤位押金,打算換到別的農貿市場去。
其中有幾個攤位老板仍坐在攤位前守著,盡管面前的水果早已賣個精光。眼看著要離開這個守了很多年的農貿市場,他們心里多少有點不習慣。
張女士住在三里亭附近,自家開了個工廠,工廠食堂的蔬菜平時都到這里來買,感覺比較實惠,距離也近。
“我們以前每次都要批發很多蔬菜,量多了價格就更顯得便宜,起碼比別的農貿市場便宜1/3左右,有些便宜一半左右。比如說,以前我們買一次菜要花100元,現在可能要花兩三百元,從成本上來說是增加了一些。”
張女士說,這對一些居民也會有一些影響,特別是有不少大媽阿姨經常過來買菜。現在這里突然停業,等于改變了他們十幾年的生活習慣。
離開前,張女士突然轉過頭來,“對了,聽說這附近有個農貿市場,就在馬路對面批發市場的路口往前走四五百米,市場內有些商戶商量后決定,白天做蔬菜零售,夜里12點到早上7點之間做批發,這從一定程度上可以滿足部門居民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