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搭建國際農產品物流平臺
2008-4-25 14:26:00 來源:農民日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上海名特農產品國際物流與交易基地近日在南匯區開工建設。這個由南匯現代農業園區和谷成置業發展有限公司聯合開發的基地,承載了各方設計者的遠大設想:我國東北的大豆、非洲地區的花卉等要實現大宗交易,只要在基地交易中心的網上平臺進行登記,將很快會有世界各地的買家通過競拍形成合理價格,遠程快速交割,貨物直接由供貨地發往銷地。
國際農產品物流平臺服務全國“三農”
無獨有偶,深圳國際農產品物流園近期也舉行了奠基儀式。這個備受深港兩地農產品流通業關注的國際級農產品物流中心項目一旦建成,將使深圳在不久的將來成為整個華南、并輻射港澳的農產品物流中心。業內人士向記者介紹,天津、浙江杭州等大型城市也在籌建類似的國際農產品物流或配送中心。我國目前已成為世界第四大農產品進口國和第五大農產品出口國,在世界農產品貿易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些中心建成后,將發揮各大城市的科技、信息、市場等優勢,在國內率先打造快速、敏捷的交易平臺,通過國際國內兩個市場來指導各地農民生產,最終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全國“三農”服務。
媒體透露,上海市領導表示,上海要為全國解決“三農”問題創造新經驗。配合洋山深水港啟動而規劃的上海名特農產品國際物流與交易基地,將在未來幾年內創造5000個就業崗位,直接使50萬個農戶收益,并力爭成為國內農產品走向國際市場的“綠色通道”,搭建一個現代農業國際大流通平臺。取得服務“三農”新經驗的同時,上海也將淋漓盡致地發揮出自己獨特的歷史積淀、區位和經濟的優勢。
上海建設國際農業流通中心條件具備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越來越多的生產經營和資源配置在全球范圍內展開,全球性貿易供應鏈正在逐步形成,每一個國家、地區尤其沿海港口城市都成為國際物流網絡的重要組成。據了解,國際物流中心一般具有這些特征:聚集了一大批國際知名的物流企業,能夠提供國際化、專業化、多樣化的高水平綜合物流服務;物流服務輻射范圍廣,有較大的貨物、資金、信息集散量,域外物流需求量大,且具有一定規模的加工貿易基地,有相當規模的本地物流需求;具有現代化的物流基礎設施和高效率的物流通道,如公鐵港航相結合的、完善的綜合交通體系與便捷高效的公共物流信息平臺;聚集了與物流業服務相配套的金融、保險、貿易、信息等諸多產業,建立了完備的物流信用體系,形成了國際化的物流服務體系。
上海谷成置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潘國和認為,上海具備了建設亞太地區特別是東北亞地區特大型世界級國際農業流通中心的最佳條件,可以依托空港、海港、路港、信息港、保稅港“五港”的獨特優勢,憑借上海高度國際化、市場化、信息化和法治化的底蘊和軟環境,遵循打“中華牌”和“國際牌”的要求,完全應該也有條件率先建成和建好一個能服務全國“三農”、輻射海內外的世界級國際農業流通中心。
據他介紹,上海名特農產品國際物流與交易基地將有縱向的糧食、水產、水果、花卉、蔬菜、醬菜、肉類和涉農產品等類別性專業市場,與橫向的國別、地區、省市等區域性綜合市場復合而成。雖然項目基地剛開始建設,但在長達6年的準備醞釀期里已簽訂了一批正式合作協議,基地運營后近80%的業務量現已落實。
為打造一個花卉交易平臺,基地已與浙江、廣東、福建等主要花卉產地建立合作,合作網絡中的花卉將全部進入上海平臺交易。項目規劃中建設的中國臺灣交易館、非洲交易館、亞太交易館、歐盟交易館、南美交易館等區域平臺,目前已拓展各自的跨國采購業務。屆時南匯乃至全國各地都可能從這里獲取國際大訂單,所生產的農產品也可通過這個交易平臺賣個好價。
國際交易平臺要著力于“市”而非“場”
記者了解到,從大市場、大流通的角度出發,上海名特農產品國際物流與交易基地這一交易平臺著力于“市”,而不在“場”,真正實現以銷定產、以銷促產。近年來,全國各地農產品紛紛搶灘上海,幾乎每隔幾天就會在上海舉行一場農產品推介會,就是希望能通過上海這個市場前沿陣地,更好地進入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問題是這些搶灘和推介,沒有實現產銷的高效率銜接。專家認為,上海急需一個集中為全國農產品流通服務的平臺,但核心絕不在于建“倉庫”,大搞現貨交換,而在于提供一個整合了信息流、資金流、物流等的服務平臺。頭腦在上海,生產在全國。
在南匯基地建設的有形市場空間并不大,一期占地只有300畝,并不鼓勵入駐商租賃過多的房產門店。基地重點建設網上交易平臺,今后將通過高科技支撐,逐步引導由“電子商務”走向“電子競拍”,再走向“期貨交易”。值得一提的是,這個交易基地緊鄰浦東國際機場和洋山深水港以及在建的浦東鐵路等,具有“海、陸、空、水、鐵”五運并舉的高效物流優勢。目前,項目方在空運、水運、鐵運等方面都已委托專業公司,采購雙方在農產品物流方面基本用不著擔心。
為了保證市場的安全性,該平臺還借鑒國際經驗嘗試“會員制”。不管是供貨商、采購商、經銷商、服務商,都要進行嚴格的資格篩選,并設立了相關門檻。比如,對供貨商就有3方面要求,一是信息必須可實現互通,這樣不管距離上海有多遠,都能通過“信息高速公路”及時調撥。二是要嚴格執行生產、檢測等方面的標準,這樣就能確保產品的一致性,保障順利交割。三是要有完善的冷鏈條件,這樣才能讓農產品新鮮“不走樣”。
鏈接荷蘭農產品物流中心各有分工
位于歐洲中心的荷蘭,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條件發展農業物流。荷蘭在不同的城市建立了分工不同的農產品物流中心,鹿特丹主要是協調聯運物流中心,經營糧食、魚、肉、水果等貨物運輸,阿姆斯特丹港專門從事進出口可可豆等農產品,弗拉辛港經營水果批發。荷蘭的冷凍行業非常發達,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人均制冷和冷凍容積量能夠超過荷蘭,這一行業的公司大都具有現代化的制冷和冷凍技術設備,且工作效率高,能充分保證高質量的農產品的運輸、儲存和配送服務。
在這些農產品物流中心,通過網絡電子虛擬技術,農產品物流供應鏈環環相扣,連接農業生產資料供應商、生產商、種植主、批發商、零售商。由于網絡訪問者可以共享供應鏈上的信息,供應鏈變得更加活躍,及時改進物流計劃、管理、調配、優選等操作也更加現實。荷蘭的花卉和園藝中心的新式電子交換式信息和訂貨系統建立后,把他們的優勢農產品賣到了世界上更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