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出口價格漲5-10% 中外平板半對半
2008-4-24 13:16:00 來源:南方日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跌破“7”關口的敏感時刻,在被視為“出口晴雨表”的廣交會上,家電產品的出口狀況受到業界的廣泛關注。
記者從春蘭、志高等廣交會參展商處了解到,家電出口價已經普漲,比去年的價格上漲5%-10%不等。企業亦紛紛采取各種辦法去應對匯率風險,“即時結算”成為各大企業青睞的付款方式。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家電的定價權取決于國際市場,家電出口價格上漲其實是緣于全球性的通貨膨脹,人民幣升值不是根本原因;貿易方式的改變治標不治本,產業調整勢在必行。
點評:最近,部分西方國家在奧運圣火傳遞中表現出來的態度,讓中國人更多地了解了中國在西方國家中的形象。我想,中國制造在西方的形象也由此可見一斑。產業結構調整,在國際市場打造自有品牌,中國企業已經說了很多年。但是,中國家電自有品牌的出口情況依然不容樂觀。
我相信,每個企業在強調自有品牌出口時都是發自內心的。在一個陌生的國家拓展市場,面臨的困難和風險可以想象。但希望我們的企業不要放棄,就像金晶在談到火炬傳遞時說過的那樣,“因為艱難,才更顯出價值”。加油,中國制造。
平板品牌對決呈現“對半格局”
中國電子商會發布《2008年一季度中國平板電視城市消費者需求狀況調研報告》顯示,國產平板電視的市場占有率有進一步萎縮的趨勢。國產平板電視和外資品牌的銷售比已由2006年的7:3,2007年的6:4演變到今年一季度的5:5。
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國內市場平板電視消費需求實現210萬臺,比去年同期增長26%。外資品牌在大城市市場略微強勢,索尼、三星、夏普等主流外資品牌銷量份額已超過50%。而三、四級城市市場國產品牌優勢明顯,海信、長虹、TCL、創維等品牌占據80%以上的市場份額。
報告指出,外資品牌市場份額的增長得益于價格策略的運用,尤其是對中小主流尺寸平板電視價格的下調,使外資品牌平板電視消費需求激增。以近三年來32、37英寸平板電視價格變化為例,中外品牌產品價格差距逐年減小,到今年一季度價格差距已從2005年的每臺10000元變為1000元。
點評:說完國際說國內,在國內市場,國產和外資平板的爭奪一直是近年來家電行業的熱點話題。電子商會內外資平分市場的數據并不是近年來對國產平板最糟糕的描述。在此之前,黃金周市場的統計已經屢屢出現外資份額大幅超過國產的報告。
站在一個低點上,我們反而能夠看到希望。跟手機等電子制造業相比,國產電視廠家在產品迅速更新換代的情況下能夠跟上時代步伐已經是一個了不起的成績。我們在產業鏈核心領域上的把握雖然不力,但在整機領域依然保持著不錯的整合能力。產品也并不比外資差多少,價格依然保有微弱的優勢。也許,需要改變的不僅是制造廠家,還有國內消費者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