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美元刺激美出口企業數量增長
2008-4-24 12:58:00 來源:上海航運交易所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弱美元令美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抖增,加之美國國內消費需求下降,那些此前從未涉足過國際貿易的美國企業,特別是制造企業,紛紛將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場。 這一點在泛大西洋航線上表現得尤為明顯。美總輪船(APL)泛大西洋線經理Ken O’Brien說:“在我們的客戶名單里,可以看到許多新的美國廠家的名字。”對這些初涉外貿的企業來說,歐洲是他們的最愛,那里不僅貨幣堅挺,經濟形勢也遠比美國好。出口往歐洲的商品則包括,汽車部件等各類基礎工業品,二手車以及以集裝箱裝運的農產品等。
APL的統計數據顯示,07年泛大西洋線東行運量同比增長了14%。今年的增長速度預計還將達到兩位數。這與Piers全球情報服務公司(Piers Global Intelligence Services)做出的預期基本一致。據Piers預計,今、明兩年泛大西洋線東行運量的增長速度都將在10%以上。
不僅是APL,幾乎所有經營泛大西洋線的班輪公司,東行運量都有明顯的增長。他們的客戶,除了那些之前從未參與過外貿的企業外,還包括從前以散貨船或滾裝船出口現在轉而改用集裝箱的企業。
今年2月,APL還宣布對美國出口往歐洲的20英尺與40英尺貨分別提價400美元、500美元。看來美國貨在歐洲的銷路著實不錯。
與東行航線的熱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東行航線的蕭條,美國經濟的不景氣對進口的抑制相當明顯,某些對價格敏感的商品,如紙制品,如今都轉而在國內市場上采購。
Piers的統計數據顯示,07年美國經泛大西洋航線進口的集裝箱化貨物同比下跌了5.2%,為270萬teu。該公司還預期今年的貨量將下跌至250萬teu,跌幅為7.7%,而09年還將繼續跌勢。
另外,去年有幾家新的班輪公司加入了對泛大西洋線貨源的爭奪,令供需不平衡更加加劇,運價也比06年中期下跌了10%左右。根據Dynamar公司的估測,07年泛大西洋西行航線上的平均運價為1,700美元/teu,而06年為1,800美元/teu。
不過,O’Brien表示美元貶值的最壞影響可能已經過去。經過近幾周來一系列的航線調整,泛大西洋線上的供需正逐漸走向平衡。盡管美國人消費支出縮水,但歐洲的葡萄酒、啤酒以及飲料仍在大量銷往美國。“今年有些復蘇的跡象,形勢正在穩定下來。”他說。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泛大西洋線正呈現出“東強西弱”,東行運價也上漲得很快,但仍只相當于傳統占主要地位的西行航線運價的80%左右,班輪公司想要賺錢也并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