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流通資訊

江都糧食物流運輸狀況及措

2008-4-21 11:5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江都市地處全省糧食產銷過渡帶,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南面長江,內河四通八達,寧啟鐵路穿境而過,京滬高速、寧通高速在此交匯,省道安大公路貫穿南北,基本構建了公路、鐵路、水路立體式糧食物流網絡。全市現有總人口10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5萬人,土地復種面積123萬畝,主要糧食品種為小麥、稻谷,平均糧食總產量51萬噸左右,糧食供求平衡略余。全市現有持證入市收購糧食的社會各類主體93家,無中央駐蘇糧食企業,其中:國有糧食購銷企業37家(儲備庫1家,基層糧管所35家,糧食收儲總公司1家)。據調查統計,社會糧食企業的倉容量絕大部分都在500噸以下,年購銷糧食量大約為5萬噸。全市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總倉容量18萬噸,絕大部分為六七十年代建設,單位倉容量1萬噸以上的庫點只有國家糧食儲備庫1家,全市2007年糧食購銷總量突破100萬噸,其中本地糧食收購量30萬噸。各購銷企業以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目標,以服務農民增收為己任,敞開收購農民余糧,特別是2006、2007年小麥托市收購期間,全市共有謝橋、花蕩等9個糧管所在倉容不足的情況下,采取市內集并移庫、搭建露天囤等措施加以緩解,每年露天糧食儲存量和集并數量均在1.5萬噸以上,基本滿足了本地農民的售糧需求。2007年,籌集資金130多萬元重點對永安、邵伯等單位的倉儲設施進行了修繕,在謝橋、浦頭2個單位新建倉庫4000噸。目前已制訂了維修計劃,利用三年時間累計投入750萬元對現有倉儲設施維修一遍,不斷提高倉儲設施的完好率,以保證糧食購銷主渠道作用的發揮。 
  隨著糧食流通大市場、大貿易格局的逐步建立,以“四散化”為核心的糧食現代物流體系建設步伐加快,我市現有糧食流通體系將愈來愈不適應現代流通產業的不斷發展的要求,主要表現為:企業小而散、小而弱,隨著農村種植結構的調整,全市倉容倉容不平衡性較大,局部地區收儲矛盾比較尖銳,影響了農民余糧及時交售;由于建筑年代久遠,倉儲設施完好率下降,糧食安全儲存的隱患增多;全市規模企業少,宏觀調控能力不強,保障糧食安全的體系需要加強;有效投入不足,糧食儲存、運輸等流通環節機械化程度不高,“四散化”水平低,等等。這些因素如果不能較好地加以解決,將制約我市的糧食流通產業水平。
  圍繞保障糧食安全,搞活糧食流通,服務農民增收,培大做強企業的目標,我市的糧食現代物流發展應納入地方經濟發展的總體規劃,根據我市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產業優勢,準確定位,科學規劃,做到科學性、前瞻性、可行性。
  江都市制訂了三至五年的糧食現代物流發展目標及發展思路:堅持政策性收購與市場化收購雙輪齊驅,不斷穩固本地收購市場,大力拓展外部購銷市場,年糧食購銷總量穩定在百萬噸以上,其中本地糧食年收購量不低于30萬噸;年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實現利潤1000萬元。加大倉儲設施修繕力度,通過上爭一點、地方財政補貼一點、企業自籌一點的辦法,投入資金750萬元修繕現有倉儲設施,倉儲設施完好率不低于90%;結合產業結構調整和城鎮建設規劃,盤活資產,對倉容規模小、地理位置偏僻的庫點有序撤并,通過資源整合,聚合生產要素,培大企業規模,新建或擴建真武、永安、小紀、丁溝等中心糧庫4個以上,每個庫點倉容量達到3萬噸以上;通過投資主體多元化或股份合作形式,計劃投入1.5億元新建沿江糧食物流園區,集收納、倉儲、中轉功能于一體,規劃倉容量20萬噸,并配套建設萬噸級長江岸線泊位1座;依據我市米、面、油加工產業優勢和區位優勢,積極創造條件,打造具有倉儲、中轉、加工、檢測、批發功能的沿江物流園,形成新的沿江糧食集散地。同時,籌建江都火車站糧食中轉庫區。(江都市糧食局)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