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物流行業分析

貨代如何跳出“資格”尷尬?

2008-4-21 10:37: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顧瑾施平
    最近,在深圳蛇口一家國際貨代公司工作的鄭經理心情終于舒展開來,因為一直以來讓他焦慮不已的訂艙問題正在得到緩解。
    由于他所在的公司剛剛 “聯貸聯保”的貸款新模式,從建行深圳市分行獲得80萬元的專項貸款,用于繳納無船承運人資質保證金,從而拿到了向船公司訂艙的 “資格”。鄭經理清楚地記得,去年6月15日,交通部水運司發出一紙通告,規定在有限的期限內辦理相關手續,需向交通部交納80萬元押金,方能繼續向船公司訂艙。
一石激起千層浪
    目光落到鄭經理公司所在的深圳。這個連續四年位居全球第四位的集裝箱港2007年吞吐量再創新高,全年集裝箱吞吐量2109.91萬標箱,繼續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達14.24%。這個成績中,國際貨代業功不可沒——約有70%以上的集裝箱是通過國際貨代企業完成的。
    而另一方面,深圳國際貨代業在短短幾年時間內,發展到2600多家。而目前,擁有無船承運業務經營者資質的國際貨代企業只有370多家。
    也就是說,在接下來的時間里,還有這2000多家國際貨代企業,像鄭經理所在的公司一樣,因為不具備無船承運業務經營資質,而被一直 “合作友好”的船公司 “拒之門外”。
    深圳市國際貨代協會秘書長李澤英這樣向記者,通知發出后,在整個深圳國際貨代行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幾乎 “炸”了鍋。
傳統貨代面臨壓力
    事實上,無船承運資格只是點燃了一個 “導火索”。業內人士認為,“資格”之爭表面上是國際貨代企業的門檻之爭,實際上是傳統貨代行業的出路之爭。
    “企業正面臨著生存危機。”在沙頭角,從事國際貨代5年的鐘總盯著墻上的業務報表,內心感覺到重重的壓力。
    鐘總的公司位于沙頭角保稅區附近,與許多做貨代的企業一樣,公司從最初的兩間房間、幾部電話、幾個業務員做起,到目前已經小有規模。“但是,隨著市場越來越規范,競爭越來越大,小公司靠回扣,大企業靠壟斷這種競爭手段已經不靈了。”
    長期以來,中國的貨代企業實際上從事著 “貨運代理”和 “無船承運”兩塊業務,其收入包括以委托代理人的身份收取船東的傭金和以承運人的身份,用 “背靠背”的方式獲得其中的差價。
    受到全球許多船公司出現虧損,再加上激烈競爭的影響,貨代傭金不斷下滑,一些近洋航線甚至取消了傭金。由于運費幾乎透明,在老貨主對公司、航線和運價多少都了如指掌的情況下,獲得差價收入非常困難。
跳出 “資格”尷尬
    與前面鄭經理的遭遇有所不同的是,李經理在鹽田港一家國際貨代公司工作,他的一個長期客戶最近莫名其妙地 “失蹤”了。經過仔細了解,他發現船貨雙方完全越過貨代,直接取得了聯系。當李經理的電話打過去時,對方的理由讓他半天說不出話來:他所在的公司沒有獲得無船承運業務經營資質。
    “資格”的缺失帶來幾多尷尬?“過去的貨代企業,僅僅是貨運代理,幫貨主中轉、訂倉,找車作個中介,但現在情況不同了,傳統的中小貨代企業只能勉強維持 ‘溫飽’,面臨被踢出 ‘局’。”深圳市華展國際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歐陽海鵬這樣認為。
    如何跳出 “資格”尷尬,成為目前深圳國際貨代企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深圳市國際貨運代理協會會長吳湛樵表示,創新發展思路,是中小國際貨代企業生存之道。
    他告訴記者,目前國家交通部要求貨代企業申辦無船承運人資質需要繳納80萬元保證金,對許多中小貨代企業而言,這讓它們的資金運營更加緊張。
    因此,深圳市國際貨代協會與建行聯手,推出 “聯貸聯保”模式,首批7家企業通過這種形式獲得了資金,得以繳納無船承運人資質保證金,提升了企業的競爭實力。
    對此,有業內人士建議,深圳國際貨代企業應該加快貨代企業的結構優化,全面提高產業素質和市場競爭力,以應對目前的生存危機。
    一方面,要 “趨利”,將自己的某項優勢和服務做精做強,參與到跨國公司全球化過程的某個鏈條中去,從中分享全球化帶來的利益和機會。
    另一方面, “避害”。即避開跨國公司的優勢業務,尋找市場縫隙,采用聚集一點的競爭戰略細分市場、服務 (產品)、航線,集約經營,專業服務。這方面中小企業的市場空間非常大。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