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品服裝出口:何日逢拐點?
2008-4-19 12:26:00 來源:服裝時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根據中國海關最新統計數據,今年2月份,全國紡織品服裝進出口113.5億美元,下降7.2%,其中出口102.9億美元,下降8.4%,這也是月度出口自2007年3月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從出口主營地來看,2月份排名前五位的省市出口全部下降,其中,廣東和上海的單月降幅超過20%。與此同時,1-2月份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256.2億美元,增長9.7%,增幅較去年全年回落9.2個百分點,僅為去年增長水平的一半。 “由于美國次貸危機影響進一步加深,從緊貨幣政策的實施,人民幣升值加快,能源、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價格上漲,加工貿易限制和出口退稅率下調等政策調整以及國際市場的不確定因素,導致1-2月份我國紡織服裝出口大幅回落。”近日,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曹新宇表示。同時,上述多種因素的重疊使得今年紡織服裝出口形勢的嚴峻程度將是前所未有的,紡織品服裝出口面臨著更加復雜的局面。
出口內外受壓
為了減少貿易順差,2007年我國政府全面調整了對外貿易政策,以縮小順差、擴大進口的政策取向,取代了多年來以出口為導向的外貿策略,進一步降低了出口退稅稅率,提高了加工貿易的門檻,加大了環保、節能措施的力度。“這些措施從長遠來看對發展經濟有利,但短期內企業不得不面對由此帶來的負擔。”中國紡織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孫淮濱說。
但這些因素并不是主要的,人民幣持續升值尤其對美元匯率的上升是紡織出口企業面臨的最大現實困難。盡管企業對人民幣升值有一定的預期,也通過積極的訂單談判和內部調整化解了一部分負面影響,但來自紡織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受此影響,2007年1-8月,紡織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利潤減少約96億元,全行業利潤損失約306億元。其次,由于次貸危機影響,美國經濟正在陷入衰退,消費能力下降,來自美國的訂單明顯減少,特別是中高檔紡織服裝向美出口萎縮。2月份的出口數據進一步證實了我國紡織服裝對美出口的疲弱態勢,當月對美出口下降16.3%,前兩個月累計出口下降7.5%。
山東即發集團是一家年收入50億元的大型外向型紡織企業,因為人民幣升值,2007年直接影響效益1.09億元,今年1-2月份影響效益3185萬元,導致企業利潤率從2007年的3%降至今年2月份的1%。在采訪中記者發現,由于無法預測人民幣升值速度,很多企業不敢輕易接單,而有些企業為了不停產,甚至要頂著虧損的壓力硬著頭皮接單。
生產要素成本,特別是勞動力成本上升,也削弱了紡織出口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據了解,廣東、浙江一帶近兩年的用工成本幾乎是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增長。據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近期對全國紡織服裝業現狀的調查結果顯示,新勞動合同法實施后,企業成本還將增加10%-20%。“目前廣東省紡織服裝企業普通工人最低工資標準為840元,而珠三角地區已達到1600元。”曹新宇表示,另外勞動力供應結構性短缺,也給企業帶來壓力。
受國際石油價格大幅攀升的影響,致使遠洋運輸費占紡織服裝出口成本比重增大,進一步積壓企業利潤空間。業內人士認為,受上述種種因素影響,今年紡織服裝出口的綜合成本將增加20%以上。
“發展中國家正逐漸成為我國在低附加值大眾化產品上最強勁的對手”,曹新宇說,“國外的定單已經開始向越南、印尼、孟加拉、柬埔寨等國家轉移,孟加拉去年在美國紡織服裝進口市場的量已經排名第二位。”據山東淄博市外經貿局對全市3000多家紡織服裝企業的調查顯示,該市目前已有30%的定單轉至上述國家。
拐點到來?
“可以很明確地看到,我國紡織服裝出口的拐點已經到來,”曹新宇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下降苗頭已早有顯現。2003-2006年,我國紡織服裝出口增速都一直保持在20%以上的高速增長,出口額不斷攀升,而同期國際上的紡織品出口平均增速僅在6%左右。2007年下半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增速明顯減緩,全年出口增幅5年來首次回落到20%以下,為18.9%。盡管如此,2007年出口的還是有水分的,實際上達不到18.9%。某些企業為了騙取出口配額,虛報出口,這種情況2006年就已經開始出現。但究竟水分有多大,很難查出來。”
對于拐點的判斷,孫淮濱表示并不贊同這種說法,“2月份的雪災、物流也一定影響到了出口,究竟是不是拐點,還要觀察一段時間。”但事實上,孫淮濱對今年出口的情況也并不樂觀,他表示,如果內外部環境沒有好的轉機,繼續惡化,今年的紡織服裝出口還將繼續下滑,對于出口型的企業來說將是一個巨大挑戰,企業必須尋找出路。而曹新宇則直接地指出,自2005年紡織品出口配額實行一體化以來,出口能量的釋放階段已接近尾聲,紡織品服裝的出口將進入一個平穩的發展期,“以前兩位數增長的態勢將很難再現”。他認為,從目前情況來判斷,從今年開始,我國紡織服裝的出口增幅很可能將會保持在8%-10%之間,略高于國際平均水平。
山東魯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國際業務部經理潘平利說,由于魯泰公司去年規模擴大,加上出口的是附加值較高的中高檔產品,因此今年1-2月份的出口量并沒有減少,截止3月份底已達到8700多萬美元,并且公司初步預計2008年全年計劃出口要比去年增長11%—12%。但潘平利同時表示,雖然出口總量增加但利潤率在降低。對于究竟會低到什么程度,潘平利表示不便于回答,但他相信“今年是比較艱難的一年”。
出路何在?
“2008年比較特殊”,曹新宇分析認為,對歐盟的出口已經沒有配額限制、中美紡織品協議今年年底將到期、歐盟對8類紡織品的監控會不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情況,2009年紡織品貿易會有一個怎樣的環境,需要密切關注。這也將關系到眾多紡織服裝出口企業的生死存亡。
與許多出口型企業一樣,歐盟、美國、日本是山東孚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紡織品出口的最主要的三大市場,該公司總經理助理門雅靜說:“今年以來,客戶對產品的標準要求越來越嚴格。”這無疑就加大了生產的成本,而客戶增加的那部分價格根本不足以抵消企業為此增加的投入。如何去應對,“我們必須練好內功,該投入的投入,該節省的節省,決不能含糊。”門雅靜的說法也許代表了大多數出口企業的心聲。
由于早有預計,山東魯泰及時地制定一些應對措施,比如加大研發力度,在品牌建設上下功夫,同時轉戰內銷市場,降低成本。
潘平利對內銷市場在短期內的表現并沒有多大期望,他說:“外向型的企業來稿內銷,總是不那么輕車熟路,也并不期望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我們主要是依托產品優勢和企業的知名度,挖掘國內市場潛在的消費需求,不會打價格戰。”
對于企業如何規避出口帶來的壓力,曹新宇指出:“企業不能盲目跟風,一定要做有效益的產品,做有效益的市場。”轉做內銷市場要注意與原來的內銷企業進行差異化經營,避免造成國內市場的過度競爭。
無論怎樣,在人民幣升值、世界經濟衰退、國際產業環境形勢嚴峻的情況下,“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全球性的產業轉移之后,我們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產業配套設施、產業集群在不斷完善。”曹新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