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企業物流案例

家電供銷:從制衡到依存

2008-4-18 10:25: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 本報記者 宋馥李
    編者按:憑借強大的分銷能力,國美和蘇寧等流通企業在廠商關系中處于強勢地位。也正由于制造商與銷售商太多的相互制衡,使得家電行業整體的效益沒有發揮出來。既然制造商自建渠道并不可取,在國際化的機遇面前,是不是應該攜起手來,共謀一條和諧的相處之道呢?
    在家電這單生意里,造電視的和賣電視的能心無芥蒂,把自己的底牌亮給對方嗎?
    3月26日,家電連鎖行業趨勢論壇暨蘇寧電器發展策略研討會在清華大學舉行。某媒體記者發問創維電器總裁楊東文: “如果給創維與蘇寧的合作打一個分,你打多少分?”
    楊東文略顯躊躇,瞥了一眼坐在一旁的蘇寧電器董事長張近東。“分確實不好打,我打80分吧。”楊東文解釋說,80分是對我們合作歷史的總結,還有20分是留給未來的,我覺得蘇寧電器完全有能力再爭取20分,達到100分。
    張近東隨即回應: “從蘇寧和創維多年來坦誠的合作來看,我對這個分數是不滿意的。”
    回首中國家電行業30年發展史,論及廠商關系, “剪不斷,理還亂”。80分的評判,有所肯定,亦有所遺憾。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理事長霍杜芳指出,在引導消費環節中,近十幾年,家電連鎖企業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從利益關系來看,制造商與銷售商更多的是相互的制衡,沒有發揮出我們家電行業整體的效益。”
廠商關系
    終端為王或渠道為王,在家電業界,故事最為精彩。
    憑借強大的分銷能力,國美和蘇寧在廠商關系中處于強勢地位,很多供應商根本無法與其建立對等的關系,而更多地受其控制。其過程,就是先進行大規模降價,然后再去廠家那里要補貼,或者通過收取各種費用來填補。這實際是將利潤從廠家轉移到消費者,對消費者進行部分讓利,而國美和蘇寧本身,則保持著相當的利潤。
    于是,名目繁多的進場費、上架費、促銷費等等,最終落在企業身上,使很多企業不堪重負,廠商矛盾頻繁暴發。
    不過,同樣是家電銷售巨頭,國美與蘇寧在廠商關系上風格迥異,一個強硬霸氣,一個則相對溫和。
    4月16日,蘇寧電器物流管理中心副經理陳清接受記者采訪時稱,“從現在來看,蘇寧仍然保持著對供應商的強勢,但在與供應商的博弈中,他們很看重互利共贏。”
    2003年,國美曾經因單方面的降價行為兩度與聯想等IT巨頭翻臉,當時曾引起了定價權到底由誰決定的爭論。后來由于聯想的強硬,此事不了了之。
    2004年,國美又與家電行業同樣以強硬出名的供應商格力鬧翻。當時,由于成都國美擅自降價,惹怒空調行業龍頭格力,格力遂決定停止供貨。于是,國美向各地分公司下發了一份措辭強硬的 “關于清理格力空調庫存的緊急通知”,在全國范圍內將格力空調撤柜。格力隨后還以顏色,宣布取締國美的經銷商資格,弄得沸沸揚揚。
    業內人士指出,本質上,蘇寧與國美走的是幾乎同一條路,不過,蘇寧對于廠家施加的壓力,一般都控制在其能夠接受的限度內,并且時有妥協。
自建渠道?
    國美、蘇寧,或之前的大中、三聯、永樂,也由此成為眾多制造商又愛又恨的對象。
    在渠道商由弱變強的整個過程,制造商試圖 “另起爐灶,自建渠道”的念頭就從未斷過。可惜,國內家電市場短兵相接的激烈拼殺,容不得制造商們轉移絲毫的資本和注意力。所以,幾年間,渠道商發展壯大。
    如今, “自建渠道”重新又被反復提及,但其內涵逐漸嬗變。
    2006年,格力、志高、美的、TCL、創維等知名家電廠商紛紛表露了自建銷售渠道的意愿,格蘭仕也宣布將在全國主要地區建立分公司,大規模地推動其在全國自營門店的建設。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自建渠道的美好愿景,無論是被逼無奈,還是心向往之,不可確定性太大。中國家電業風起云涌的歷史機遇不能再有,自建渠道究竟是善果還是惡果,尚待歷史的檢驗。
    據 《21世紀經濟報道》消息,作為國內彩電行業第一家向平板電視轉型的企業,廈華電子目前正經歷著最為嚴重的生存危機。在今年的元旦和春節兩大銷售旺季中,廈華電子的國內銷售只有8000萬元,不到2007年同期的1/5,其市場占有率已經下跌到不足2%,徹底被擠出國產平板一線陣營的行列。
    去年9月間。廈華電子董事長王炎元表示,廈華將逐步減少對家電連鎖賣場的銷售依賴,加大對國內市場的開發,尤其是拓展三、四級市場,此舉等于主動放棄了一、二級城市的主流渠道。彼時,便有很多業內人士為廈華的決策表示擔心。此番巨虧,更有業內人士指出,這與廈華放棄一、二級城市家電連鎖賣場的主流渠道有極大關聯。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國內家電巨頭嘗試自建渠道的效果都不理想,而曾經與國美發生過激烈摩擦的格力,腰桿之所以強硬,自有一番道理。
    早期的格力,即以省級為單位,由格力牽頭聯合當地主流的格力經銷商共同出資,組建格力電器銷售分公司,專業經銷格力空調。這種“將分開的五指握成拳頭”的方法,由于調動了主流經銷商的積極性,受到眾多格力經銷商的追捧。
    據了解,格力空調的國內銷售額,70%通過格力自建的專賣店渠道來完成。在門店區域位置選擇方面,格力采取跟進國美蘇寧門店的緊貼戰術,只要有連鎖門店的地方,不出200米,必然有一家格力空調專賣店。這種貼身緊逼策略,使得專賣店的客源得到基本保證,從而為下一步實際銷售提供了可能。
    但是,業內人士卻指出,在整個家電業中,格力只是一個特例,不具備很強的代表性。渠道專業化自古以來從未改變,自建渠道只是在市場不規范背景下的一種短暫現象。因此,對于其他企業而言,格力之舉不可模仿。
    一位家電業專家指出,一方面,現代市場經濟下,越來越注重社會分工,即專業化運作。不同環節的企業均要立足本職,做專做精;另一方面,在家電企業利潤不斷走低的情況下,企業再度投入精力進行渠道建設,不僅加速資源內耗,還會造成渠道資源重復投入下的浪費。
戰略依存
    渠道商與制造商聯手國際化,為兩者關系的改善帶來了新的契機。
    3月26日,在家電連鎖行業趨勢論壇會上,張近東表示,在達到國際化標準和能力后,蘇寧將會走出中國大陸市場,將在2010年進入香港。
    國際化的道路荊棘叢生,渠道商和制造商,無論二者誰先突破,都面臨著水土不服的巨大風險。如果二者攜手,則成功的幾率大大增加。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理事長霍杜芳說,我國的家電產品,在進入國際市場,由于渠道建設中的種種問題,出口產品普遍價格壓的很低,利潤很少。而一些中東的經銷商,為了賺取利潤,把一些質量差,甚至質量有問題的產品帶到了國際市場,造成很多國家對中國家電產品產生不好印象,影響我們的市場形象,甚至引發貿易糾紛。
    “我非常希望像蘇寧電器一樣具備一定市場經驗的企業,能從國內市場向國際市場擴展,規范我們的出口渠道。”霍杜芳說。
    此前,中國家電制造企業在走出國門的過程中,曾遭遇諸多打擊,比如長虹與APEX的糾紛,TCL進入歐洲市場遇阻,都跟不熟悉國外的渠道有不可分割的關系。
    引人注目的是,作為外資企業的三星電子,表現出愿與渠道商蘇寧精誠合作的良好姿態。彬彬有禮的三星 (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大中華區總裁樸根熙,詳細地講解了三星即將與蘇寧的戰略合作。
    樸根熙說,三星和蘇寧已經共享經營情報系統,雙方正在構筑連接兩個公司運營的資源管理系統SAP來共同分析銷售數據、庫存數據等經營情報的體制。通過系統的數據共享,共同進行研究分析,商討各自需要補充和完善的部分,進而減少庫存費用,實行物流效率化。
    很顯然,與蘇寧結成戰略合作關系,為三星電子產品搭建中國市場的快速銷售通道至關重要。
    “只有大家都在產業鏈不同位置拿到屬于自己的合理利潤,才能夠達到互商共贏。”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理事長霍杜芳說,渠道商與制造商的依存關系,應該是長遠的,從個體的作用提升到產業鏈整體的效益發揮,這樣的依存關系才是戰略依存關系。從相互依存,相互制衡,提高到戰略依存和互商共贏,到那時,我們的家電行業才稱得上成熟。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