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未來汾河西岸將成為重要的物流中心
2008-4-15 14:09:00 來源:太原晚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全長710公里,縱貫太原全境,黃河的第二大支流,這就山西最大的河流——— 汾河。汾者,大也,汾河因此而得名。自古以來,汾河將太原隔成兩半,兩岸的發展也就走上不同的路,河東的發展速度要遠遠領先于河西。一條河,阻隔了一個區域的發展,一條河,竟然成了城鄉的分界線。當我們無限唏噓于河西的后進時,卻不禁要問,到底是什么牽制著河西的發展步伐,河西到底凝聚了多少太原人的心愿……
事易時移,新的城市建設規劃圖譜里,它名下的重點詞是調整、搬遷與改造。河西的命運也牽動著無數人的心——— 河西向何去?西進的布局將會如何體現?河西能否與時俱進、和諧發展?河西未來的價值會在哪里……
宜居元素整裝待發
在2006年中國博鰲房地產論壇上,一家地產公司提出了“城市宜居社區十大標準”:城市發展度、交通便利度、社區純凈度、建筑審美度、花園生態度、景觀共享度、空間舒適度、公共空間私享度、配套完善度、家園感知度,令眾多開發商及消費者耳目一新,在地產界引起了不小爭議。那么,什么是宜居?河西是否宜居?河西能否宜居?圍繞這些問題,讓我們來共同了解河西、關注河西……地利——— 西依龍山 東眺汾河
美麗的汾河西岸,人文與自然的結合,古韻與時尚的連接。綿延的汾河、天然的濕地、蜿蜒的西山、啁啾的鳥鳴……使人頓時產生沉靜的心緒和卓越的靈感。
這也許就是汾河西岸帶給人們的另一番享受。風景秀麗、微波蕩漾的汾河西岸,一座座宜居樓盤正在依山傍水而起。汾河西岸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不可再生的天然生活家園,它吸引與凝聚了財富精神與價值觀,成為一種符號與身份的象征。同時,也深刻的詮釋了宜居新區的寓意。
太原市“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加大河西北部工業區的改造力度,推進水泥、焦化、化工等重污染企業的異地搬遷和清潔化改造,加快企業重組和用地的置換,推動晉西機器廠、汾西機器廠、太重集團、三益集團、太原鍋爐集團等企業基礎設施和社會服務設施的共建共享,構建機械裝備制造專業化區域創新網絡,提升產業承載能力。
還要積極調整河西南部化工區,推進焦化、電力和硅鐵等重污染企業的清潔化改造,以搬遷為契機,引導太原化肥廠、太原化工廠退出初級化工產品生產領域,向煤化工技術研發基地、大型精細化工管理中心、生產性服務中心以及高新技術產業方向發展。
另外,還要整合河西的西南部自然、文化資源,加快晉陽湖及周邊風景旅游區開發,努力把晉祠——晉陽湖地區建成集風景、文化、旅游、高科技、高尚社區為一體的,類似杭州西湖的風景名勝區。這一系列的動作已經證明,未來河西的天更藍,水更清!
晉祠、神堂溝度假村、黃坡烈士陵園、省博物院、省展覽館、中國煤炭博物館、市圖書館、汾河城西段綠化美化帶,以及在建的長風文化商務區中的山西省會展中心、太原市音樂廳、太原市博物館……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居住者。
汾河外灘、西岸、藍水假日等專業地產紛紛盤踞一處,駐扎軍團,這里已成為實力發展商的又一“練兵場”。飛云大院等精品別墅也粉墨登場……地理上的得天獨厚,自然上的資源共享,更決定了汾河西岸版塊未來的發展潛力。
未來的河西無疑是太原市最適合人居的區域之一!水文化——— 小橋流水人家
現代社會,人們一直在關注人與自然的關系,而實際上,建筑就是人與自然最直接一種交流。“綠水人家繞”,人們逐水而居、傍水而聚的習性逐漸形成了時尚居住理念。世界很多大都市均擇水而建:巴黎之于塞納河、倫敦之于泰晤士河、開羅之于尼羅河、上海之于黃浦江、杭州之于錢塘江……人類與水的關系,不僅限于實用性方面,而且還體現在文明的發展、感情的依戀,甚至信仰的寄托上。幾乎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母親河,水不僅僅是養孕人們的物質體,更是眾多民族精神與象征的物象。
人類對于水,有著與生俱來、不可割舍的眷戀,依水而筑,臨水而居,更是千百年來貴族精英與建筑師之間不變的心靈默契。不知是上天的青睞,抑或是自然的饋贈,才有了汾河兩岸這如詩般的韻致。作為太原的母親河,汾河的煙波浩渺,曾滌蕩了多少人的心靈。而依托于汾河的汾河景區,更是將河道治理、環境保護、城市綠化有機結合起來,保持了城市濱河區良好的自然生態,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城市與環境的協調發展。隨著汾河二期美化工程的建設完成,河西板塊將成為更多人的宜居首選。離繁華不遠,離自然很近,河西板塊,一個講究“人·城市·自然”和諧互動的地方,正以自然優美的居住環境與舒適便利的居家生活,構筑一處自由自在的現代都市桃源。
事實上,汾河景區從規劃設計到施工建設都積極貫徹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始終圍繞“人·城市·生態·文化”的主題,把河道治理、環境保護、市綠化有機結合起來,進行環境綜合整治,保持了城市濱河區良好的自然生態,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城市發展與環境建設的協調發展。根據總體規劃,太原汾河景區即汾河太原城區段治理美化工程將再向南、北延伸6.2公里,總投資6億元。未來的汾河景區將形成長達近13公里長的綠色生態走廊,為省城市民提供一個休閑、度假、觀光旅游的好去處。
沿濱河西路一直向南,整個西岸地帶就像一條藍色的絲帶,給這個區域增添了說不出的嫵媚,這也正是整個西岸區域中不可復制的稀缺資源,也吸引了不少開發商,在這條藍絲帶上構建美麗的宜居社區,2007年飛達地產打造的汾河外灘,就是將稀缺的產品、貴族的生活理念展現給太原人。交通——— 七龍橫跨 六縱六橫
許多城市的發展史告訴我們,交通可以成就一座城市,也可以制約一座城市。多年來,由于交通的相對滯后,人們對河西的印象總是很模糊。但是在不久的將來,相信這種情況一定會得到有效的改善。從太原市規劃局筆者了解到,未來圍繞兩岸的連通,將有很大的動作,其中包括火炬橋、南內環橋及漪汾橋加寬,長風橋東西立交改造,迎澤橋東西立交改造,勝利橋東西立交改造,柴村橋改造。當七條巨龍橫跨汾河時,交通已經不會阻礙居民的出行,新的交通便利必然會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河西的出口也有了新的方向。
出路解決了,讓我們再來關注內部交通,目前,濱河西路南延及快速化改造正在進行中,萬柏林區政府已經著手實施千峰南北路、北中環等6條城市主干道及10條次干道建設,并對12條小街巷進行拓寬改造,開通西山運煤專線,完成西客站建設并進行客貨運樞紐的科學調整,形成區域“六縱六橫”及局部循環相交織的路網格局和交通站場合理布局。
在走訪中筆者發現,很多在建的地產項目都在期待新的路網改造成功后給項目帶來的良好條件。有了這些完善的交通市政設施,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西岸人們的生活會更加便利。商業——— 物流護航 商業升級
有關研究表明,一個城市的綜合競爭力越來越取決于包括現代物流在內的現代流通業的發達程度,能否加快現代流通業的發展已經成為提高經濟運行速度、效益和質量的關鍵。
在以商品全球化為主要標志之一的經濟全球化時代,現代物流能力代表了一個企業、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國家的競爭力。在國外發達國家及我國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物流業已發展成為經濟領域內的支柱產業。
從太原市政府的規劃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未來河西將會成為重要的物流中心,規劃中的西物流中心站址就位于萬柏林區,該中心定位為太原西北部省際區域整車零擔貨運物流和工業原材料、快速消費品倉儲物流配送集散平臺,主要為太原市西部的煤焦及深加工企業和太原市北中部的工業企業、汾河以西勝利街以北的各種商貿市場服務。同時為汾河西岸現有的各類商貿市場,整體向東社一帶遷移后提供物流服務。
可以相信,借著物流中心的強勢勁頭,未來的河西必然會發展成為一個大的商貿集散中心,而這又會帶動商業的快速繁榮,必然會促使整個西岸板塊的快速崛起。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會看到一個嶄新的西岸。
商業的先天不足一直以來牽制河西的發展,這一點已經引起了萬柏林區政府的重視,他們在狠抓項目招商實施了下元商貿中心、河西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等30余個重點商貿項目。商貿企業逐步從單純性的擴張向高品位、規模化、多元化方向提檔升級,星級市場達到27個,2000平方米以上的專業市場達到79個。這樣快速的發展實屬難得,商業的日漸繁榮也必定給人居條件的便利提供更加完善的保障。
有了發達的商業做保障,河西房地產業開發潛力無窮。下一步,長風文化商務區與晉源新區的建設啟動,讓河西的崛起占盡了天時、地利,作為未來最適宜居住的核心區域,河西的定位已逐漸清晰。
一個商業發達的區域必定會帶動相關的服務行業快速發展,必定有著巨大的開發價值和入住價值。
宜居新區的后發之力
大環境的迅速提升將促使區域大環境的改善,而區域大環境的改善反過來將帶動周邊房地產業的開發。行家分析,隨著政府投資力度的加大和整個大環境的形成,必然會帶動整個河西區域的快速發展。
有句老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雖似笑語,卻也無疑道出了真諦,河西凝結了太原人無限的情結,河西已經沉寂了許久,盡管目前還不是十分繁華,但通過政府的宏大手筆和眾多地產開發商的精心打造,加上大量資金的注入,河西的未來指日可待。
河西從地域上來看,可以大致劃分為三個區域:北部區域和南部區域還有沿河帶狀區域。而且三個區域由于地段的不同,導致了依托的相關資源也不盡相同。
一、北部區域 地段先行
在15年前,沿漪汾街一片區域還屬于城市郊區。雖然離城市中心的主干道府西街很近,然而因為隔著一條汾河,便感覺處在了城市的邊緣。到1992年,漪汾橋完工,將漪汾街和府西街、府東街全線貫通。很快,這里就成為太原市最熱鬧的區域之一,吸引了很多開發商,當年開發的漪汾苑也曾是太原市最高檔的住宅小區。
如今,穿過美麗的漪汾橋一路西行,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幅開闊、時尚的都市畫卷,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現代化的都市氣息立刻顛覆了印象中的河西形象。一批優秀的地產項目錯落有致地點綴在這條路的周圍,早年政府興建的興華苑小區,還有北美楓情、望景花園、濱河花苑等小區就是成功的典范,而一些在建的項目像藍水假日、佳境觀邸、世際柏林等等,也已吸引了大批的消費者前來咨詢。隨著市政配套的逐漸完善,新一輪的開發高潮即將到來。這樣的形勢,這樣的規模,已經彰顯出河西的宜居潛力,無疑會吸引更多人的目光。
二、南部區域 配套完善
房地產經濟發展到今天,地理位置固然重要,但配套服務及物業管理等生活條件更重要。生活條件和地段決定了樓盤的價值,如果僅僅依靠地段來提升樓盤價值,這樣的模式無疑會成為商業區,卻不一定適合居住。因為購房者在買房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買一種服務和相關的市政設施。這就要求開發商在觀念上與時俱進,在服務上狠下功夫,不斷順應市場,滿足消費需求。
當我們仔細打量位于迎澤西街南部的大片區域時,這片熱土煥發出的勃勃生機讓我們吃驚。同時區域內又有太原理工大學、山西中醫學院、財會學院等高等學府,教育資源相當充足。再加上規劃中的晉陽湖公園、晉陽文化產業帶的形成以及晉祠等一大批旅游休閑勝地,這個區域無疑將成為得天獨厚的優質商務住宅區。不但可以享受到近郊的優美環境,濃郁的文化氛圍,還可以更加精準地把握城市的脈搏,融入現代生活。
伴隨著建設步伐的加快,河西房地產開發也迎來了新的機遇。除許多本地實力大盤的落戶外,一些外地品牌開發商不斷進駐。這里必將成長為太原一個嶄新的宜居區域,也會得到越來越多的太原市民的認可與青睞。
在一家售樓部,為兒子購房的李經理興沖沖地告訴筆者,自己這已是第二次置業,這里的居住條件日漸成熟,而且隨著河西的快速發展,將來這里的房價肯定會飛漲,所以趁早在此購房。
在不久的將來,南部區域一定會聚集更多的人氣,吸引更多的投資,并最終形成成片開發的規模效應,使得河西的房地產市場乘勢崛起。
三、沿河區域 園林景觀
宜居城市是基礎設施完備、空間布局合理、市民生活便捷的城市;是傳承歷史文化,展示現代文明,有著濃厚的文化特色、人文關懷和良好公共道德的城市;是生態良好、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的山水園林城市。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存,創造優美舒適的人居環境,建設現代宜居城市,已經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愿望。
而一個稱得上“宜居”的居住社區,必定是水景園林、商務居住等眾多元素綜合而成的。成熟的社區,應是一處居所,兩處綠景,坐擁中式園林,遠眺濱河公園。隨著經濟的發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改善,人們對住宅的選擇開始從解決住房基本需要轉向追求舒適的居住環境,親近大自然、追求清潔安靜的住宅環境是這一時期住宅選擇的方向,人們對居住的要求開始超越建筑本身,上升到對生活方式的追求。
隨著房地產業的迅猛發展,城市住宅建設從區位優勢為主,到項目基本配套為主,然后進入目前的環境、生態為主的階段,居住區的“生態園林”呼之欲出。
園林設計重在闡述園林的立意構思,即項目本身蘊含的精神文化。有的宜居社區一方面吸收中國古典園林的精髓,另一方面吸收國外先進園林設計的經驗和手法,成為一處有著中國精神內涵和靈魂的中式園林景觀,東方風味彌漫其中。這無疑將成為繁忙都市人的心靈棲息地。
帶狀區域緊鄰汾河,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還是連接東西七座大橋在河西的落足點,而濱河西路的和新晉祠路的南北貫通,使該區域在交通上搶先一步連接了河東,非常便利地利用到兩岸的優勢資源。
正在建設的汾河外灘、“西岸”等一些項目,靠近汾河自然景觀和汾河公園,與即將建設的濱河公園相鄰,對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們來說,這種純水岸、純公園的住宅有無限的吸引力,而社區內部的園林景觀為宜居生活增添了新的內涵。
汾河外灘位于漪汾橋畔,直面汾河第一排,三幢高層呈“八”字型面向汾河,憑樓遠眺,不由的讓人心曠神怡,青山、碧水、花樹、飛鳥、梭魚,交織出一幅和諧健康綠色生態卷軸。如果汾河外灘是一本書的話,那么水就是天賦其中最靈動的部分,你可以用你所能想到的所有方式去閱讀它,感受它:動的、靜的,形而上的、形而下的,東方的、西方的,哲學的、文化的……這正完美地體現了生活本質。長風文化商務區的建設加快了太原市城市化進程的步伐,拉動了太原城南區域整體的建設和發展。而市政府南遷更標定了新城市中心的坐標。在此背景下,由千峰南路、長風西街、濱河西路、南內環西街共同圍合成的西岸板塊乘勢崛起,一舉成為絕無僅有的優質商務住宅區。
而“西岸”則以30萬平方米的大體量傾心打造中式園林、景觀居所,將水的概念融入社區生活,將汾河、晉陽湖與社區的水脈相連,瀑布、噴泉、荷塘,牡丹、梅竹、迎春,水之靜謐與花草之嬌美相互映襯,讓充斥著城市喧囂的心靈沉淀出自然的色彩,讓生活充滿靈動的韻律。在這樣的水景園林,盡可以用眼睛欣賞水面的云朵,用耳朵傾聽花開的聲音,用鼻子品味自然的氣息,用肌膚觸摸空氣里遍布的幸福滋味。
就在河西一售樓處,前來購房的吳女士告訴筆者,之所以選擇在河西買房,是因為這里不僅房價相對便宜,而且離汾河景區特別近,能夠經常看到美麗的風景,閑暇之時帶上孩子就近游玩,挺愜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