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訊 加快綜合交通網絡建設,是構建東部煤電化基地的重要支撐體系之一,是實現物暢其流的有效途徑。

前進鎮至撫遠鐵路
撫遠縣位于我省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交匯處的三角地帶,隔江與俄羅斯遠東邊區相望,與哈巴羅夫斯克市航道距離僅65公里,是國家對俄經濟貿易合作的重要窗口之一。前進鎮至撫遠鐵路新建工程位于我省東北部的同江市與撫遠縣境內,是東北東部地區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鐵福前線向撫遠方向的延伸。新建前進鎮至撫遠鐵路工程,對促進撫遠縣及三江地區經濟發展,開發建設撫遠三角洲,完善我省東北東部地區鐵路網,提高綜合運輸能力,具有重要意義。該段鐵路建成后,必將帶動我省東部地區經濟快速增長,改善我省東部地區的運輸結構。
該工程從國鐵福前線前進鎮站接軌,經洪河、前鋒、二道河、前哨、濃橋,終點于撫遠站。該工程建設正線里程166.6公里,總投資估算16.8億元。目前,該項目國家發改委已正式批準立項,下一步將開展可研報告報批等工作。該項目擬于2008年開工建設。
同江鐵路大橋
同江鐵路大橋及相關工程位于我省同江市與俄羅斯下列寧斯闊耶市之間,鐵路大橋將連通國內合資的向陽川-同江-哈魚島鐵路與俄羅斯西伯利亞鐵路下列寧斯闊耶支線。同江鐵路大橋及相關工程建成后,經國鐵福前線、圖佳線、綏佳線通往佳木斯、牡丹江、哈爾濱及全國各地;在俄羅斯經下列寧斯闊耶支線到達西伯利亞干線的比羅比詹市,與俄羅斯西伯利亞大鐵路干線相接,通往俄羅斯各地。同江市的哈魚島港與俄羅斯的下列寧斯闊耶港均有鐵路相連,建設兩港間的中俄跨江鐵路大橋,將使我國東北鐵路網直接與俄羅斯西伯利亞大鐵路連通,形成新的國際鐵路通道。中俄跨江鐵路大橋的建設,符合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對擴大中俄兩國貿易往來,有效利用俄遠東地區資源具有積極意義。
大橋全長2.6公里,我國境內正線長約1.9公里,中方總投資約12億元。目前,該項目國家發改委已正式批準立項,下一步將開展可研報告報批等工作。該項目擬于2008年開工建設。
寶清至虎林迎春鐵路
該項目列入了《鐵道部、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黑龍江鐵路建設的會談紀要》中,寶清縣位于雙鴨山市境內,自然資源極為豐富,是我省資源開發潛力較大的縣份。隨著我省經濟的快速發展,現有東部地區鐵路網的運輸壓力逐漸加大,作為連接我省中部和東部地區的現有鐵路濱綏線和牡佳線運輸壓力更是與日俱增。目前在我省東北地區缺少一條中部和東部地區的鐵路通道,建設寶清至迎春鐵路既可以緩解牡佳線的運輸壓力,又可以完善我省東北地區的鐵路路網,促進地區經濟的發展。
據了解,該項目全長80公里,總投資5億元,為單線內燃機車牽引。
公路 170億全力支撐“煤電化”
本報訊(記者陳淥)構建東部煤電化基地,公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處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如何促進更加便捷、通暢、高效、安全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形成,增強對煤電化基地建設的支持保障能力,是省交通廳正在積極規劃的內容。目前,圍繞省委、省政府的戰略決策,省交通廳進一步加大對東部六個城市的公路網建設的力度,未來五年,即2008年至2012年,預計將對東部六市重點公路建設投資約170億元,占總投資的28%以上,預計實現東部六市區域GDP增長約5486億元。
據了解,省交通廳積極響應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以省委、省政府確定的我省四大經濟板塊建設宏偉目標為中心,近幾年一直大力支持我省東部地區的交通建設。截至2007年底,我省公路總里程達到140909公里,公路網密度達到31.0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44公里,一級公路1453公里,二級公路7443公里,二級以上公路總里程達到9940公里。在全省公路中,東部地區高速公路614公里、一級公路206公里、二級公路2290公里,分別占同級別公路總里程的58.8%、14%和31%。由此可見,相對于東部地區區域面積、人口分布和地區生產總值占全省的比重,交通建設在東部地區的投入力度是非常大的。
同時,2005年至2007年,我省對東部六市共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105.4億元,占全省近三年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23.4%。其中,完成公路基礎設施投資101.7億元、場站基礎設施3.6億元及水上運輸業0.08億元。以06、07年為基數,交通固定資產投資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則分別拉動東部六市GDP總量增長約0.67個百分點。交通建設投資對東部地區經濟發展的保障作用同樣巨大。此外,通過對該地區交通的有效投資和不斷建設,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該區域部分人口的就業問題。
近年來,重點建設的佳木斯至方正段高速公路于2006年通車,標志著哈同公路的全面提檔升級,極大提高了哈同公路的服務水平和使用功能,大大緩解交通事故頻發的現狀。實現了東與鶴大公路、中與依勃公路、西與哈爾濱繞城高速公路連接,進一步促進我省東部三江經濟區的可持續發展;實現了以快速大通道連接東、西部經濟區,促進佳木斯市、富錦市、同江市、撫遠縣、饒河縣五大邊貿口岸經濟貿易的發展。綏滿公路三期海林至阿城段、海林至亞布力段工程的建成通車,提高了我省公路主骨架的整體功能,完善了以哈爾濱為中心的“一環五射”高速公路體系,帶動了牡丹江、尚志、阿城、海林的經濟發展,對開發東部地區的旅游資源,促進對俄貿易具有重要的意義。
據省交通廳負責人介紹,2008年至2012年,我省預計完成重點公路建設總投資近600億元,其中,對東部六市的投資約為170億元。其中,重點建設國道雙鴨山(集賢)至佳木斯段高速公路擴建工程,該工程已于2007年9月9日正式開工建設。是同三公路在我省的重要區段,途經雙鴨山市、佳木斯市2個行政區,是連接我省東部工業重鎮佳木斯市和煤炭工業基地雙鴨山市的重要通道。雙佳高速公路擴建工程通車后,將進一步完善我省高速公路路網結構,進一步促進東部三江經濟區的持續發展,對開發東部地區礦產、旅游資源和促進哈爾濱市、佳木斯市、富錦市、同江市、撫遠縣五大邊貿口岸經濟貿易的發展具有歷史性意義。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省交通廳正在全力推進依蘭至七臺河、七臺河至雞西高速公路的前期工作;積極推進富錦至綏濱松花江公路大橋的建設,樺南至雙鴨山路網建設;籌建寶清至密山、八五二至虎林、虎林至虎頭等項目。這些項目的建設,將進一步促進東部六市,乃至我省四大板塊經濟區域的發展,真正起到經濟發展,交通先行的重要作用。
鐵路 打開東煤外運瓶頸
□本報記者陳淥
眾所周知,我省作為資源大省,所產糧、木、煤、油的主要消費市場都集中在南方沿海城市,而我省地處祖國最北端,由于沒有往南走的沿海口岸,因此所有往南的物資全靠鐵路運輸。近年來,我省每年需要長距離運輸的產品2600萬噸左右;口岸過貨物資1800萬噸以上。這些貨物目前主要靠鐵海聯合運輸經大連、營口中轉的方式進行外運,運量每年在1.5億噸左右,給鐵路運輸造成了極大的壓力。有資料顯示,鐵路運輸滿足率不到30%,運輸旺季僅為20%,并由此產生了影響當地經濟持續發展的“瓶頸”問題。
為支持我省東部煤電化基地建設,哈爾濱鐵路局創新管理方式,打開東煤外運運輸瓶頸。
路企合作成為東煤運輸的“綠色通道”
為有效地緩解我省煤炭運輸緊張的局面,哈爾濱鐵路局先后在七臺河、雞西、雙鴨山等礦業集團建立了煤炭戰略裝車點。該局與省龍煤集團選擇在運量較大的七臺河礦業集團集配站搞試驗,進行站場設備改造,延長站內線路,實行“直進直出”的運輸組織方式,擴充煤炭運輸能力。在雞西戰略裝車點記者了解到,過去這里裝一車煤需要2個小時,現在采用現代化裝車設備,只需1分鐘就可裝完。據悉,目前該局已陸續建立煤炭戰略裝車點13個。因為做到快裝快卸,而使全路56萬輛貨車提高了運行速度。目前,全局在戰略裝車點開行列車2506列,合計123799車,日均裝車339車。戰略裝車點的建立,使煤炭等重點物資外運進一步得到保證,全年發運電煤3671萬噸,同比增加241萬噸。
整合專用線,使運輸鏈條高效運轉起來
如何讓車輪快速地轉動起來,從2006年年初起,哈鐵局在全國鐵路率先對專用線進行全面整合。全年共整合專用線192條,專用線總數由2500條減少到2308條。整合后,專用線運力資源配置得到優化,一些設備條件落后、裝卸效率低下的專用線被關閉,而設備條件優越、裝卸能力上乘、服務手段規范的貨場和專用線得到充分利用。統計數據表明,去年全局涉及到專用線整合車站的貨場平均利用率提高了35%。
記者在七臺河站了解到,地處圖佳線、勃七線盡頭的七臺河站積極鍛造高效、快捷、流暢的運輸鏈條,在不進行站場改造投入的情況下,充分挖掘七臺河礦業集團專用鐵道能力,實施路企直通:由哈爾濱鐵路局組織對七臺河礦集配站進行股道延長和連鎖設備改造,使其具備了在專用鐵道內直接組織列車到發作業條件,實現了煤炭運輸的“直進直出”。實行路企直通以后,專用鐵道始發終到列車納入了運行圖治理。過去,部分在七臺河站站內完成的運轉、貨運、列檢等作業遷移到專用鐵道集配站完成。
同時,七臺河站與專用鐵道內的各家企業簽訂了專用線運輸安全協議,明確了路企雙方責任。車站貨運人員與企業運輸員進行交接檢查,建立了簽認登記制度。對專用鐵道內地方貨場規范治理,不僅推進了運輸鏈條高效流暢運轉,還讓七臺河煤電化工業基地建設駛入快車道。
航空三個機場通四方
□本報記者韓雪
“打”飛機出行,這在我省東部地區早已不是夢。
近些年,圍繞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我省東部地區加快民用航空運輸業發展步伐,機場建設規模和建設速度都是空前的。一個便捷、通暢、高效、安全的民航交通運輸體系正在這里構筑,將為東部煤電化基地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目前,我省共有5個機場,而東部六市(牡丹江、佳木斯、雞西、七臺河、雙鴨山、鶴崗)中已占了2個,同時,雞西支線機場正在加緊建設。
牡丹江海浪機場位于牡丹江市西南隅,經機場路與鶴大公路相連,距市中心9公里。民航機場組建于1985年,先后進行了三期擴建和改造,目前,機場達到國家4C級機場標準,設計吞吐量為50萬人次,能滿足B-757以下中型客機。機場經營以來,先后開通了牡丹江至哈爾濱、沈陽、大連、延吉、北京、上海、廣州、天津、煙臺、青島、長春、俄羅斯海參崴等12個國內外城市的定期和包機航線,旅客吞吐量最高為15.1萬人次,周航班密度最高為28班。
在遼闊的三江平原,飛機早已成為人們重要的出行工具。
位于佳木斯市東郊同三公路南側的佳木斯機場,距市區10公里。機場始建于1932年10月。自從1958年成立中國民航佳木斯站以來,佳木斯機場先后有L-2、YN-7等小機型執行佳木斯—哈爾濱航線。1998年省、市政府投資1.47億元對機場進行改擴建,規模達到了4C級標準,可起降波音737中型客機及其它同類型客、貨機。候機樓面積5728平方米,貨運倉庫584平方米,設計年旅客吞吐量可達30萬人次,高峰小時300人次的使用能力。2000年元月實現佳木斯—北京(B-737)首航成功,從此,佳木斯歷史上有了第一條進京航線。
佳木斯機場改、擴建以來,曾先后開通了國內國際7條航線。2007年6月起,佳木斯-北京(南苑)航線開通,每日執行往返一班,使佳木斯機場進京航線增至每周10班。目前有佳木斯-北京(南苑)航線、佳木斯-上海-廣州航線、佳木斯-大連-青島航線保持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