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榆次:搶占先機著力打造太原“臥城”
2008-3-9 10:5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古稱“晉藩首府”、“并州治所”的榆次,曾經以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秀美的山川風物、叱咤風云的晉商巨賈著名三晉。如今,在黨的十七大精神鼓舞下,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榆次又在晉中市“建設山西中部最具活力的經濟帶和城市群”中爭當領頭雁,全力打造現代晉商中心區,建設省城臥城。
主動承接,在“大太原經濟圈”中搶占先機
省委、省政府提出構建“大太原經濟圈”戰略,為榆次創造了發展的機遇。榆次區委書記王建林說:“面對機遇與挑戰,榆次必須科學把握,搶占先機,以太榆同城化、市區一體化為新的契機,著力推進在城市規劃、基礎建設、生態保護、物流市場等方面的實質性對接,加強與周邊地區的經濟合作,把榆次的優勢轉化為勝勢,把榆次的先機轉化為勝機。”在構建“大太原經濟圈”戰略中,榆次處于核心圈位置,圍繞這個戰略,榆次準確地制定了自己的奮斗目標:緊緊圍繞全力打造現代晉商中心區的總體戰略目標,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基地、新型工業集聚基地、晉商文化旅游基地、商貿物流擴張基地、文教科研服務基地、省城居住臥城基地六大基地,全面推進榆次新型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進程。主動承接,搶占先機。這就是榆次在構建“大太原經濟圈”戰略中的積極態度和具體行動。順應省城向東、向南擴張的趨勢,三個園區橫空出世,使榆次區北進、西聯、南擴、東延的構思順利實施,好戲連臺。
榆次工業園區和修文工業基地成比翼齊飛之勢,150余戶企業入駐,產值、稅收連年翻番,園區實現銷售收入34.4億元,增長37.8%;上繳稅金1.7億元,增長34.4%。同時,拉動冶金、機械、輕紡、食品、電氣等八大支柱行業競爭力不斷提升,實現產值40億元,增長33.4%。北進方面,把烏金山鎮小集鎮作為重要載體,依托北部新城,加快基礎設施與中心城區的對接,抓好瑞光電廠熱電聯供和智海水泥三期擴產項目,推進省禁毒基地、清泰安養園建設,加快與太原在金融、通訊等方面的同城化步伐,放大太原對城區的輻射帶動效應,使該區域成為太榆同城化的強力跳板。西聯方面,以張慶鄉北七村整體搬遷為突破口,加快工業園區二期開發,加速與太原小店區汾東新區對接,結合新農村建設,統籌基礎設施和產業布局等規劃,使其成為吸引外來投資、推動產業升級、實現與太原對接的天然紐帶。南擴方面,以全力打造修文工業精品基地為重點,扎實推進瀟河物流產業園區建設,充分利用國電熱電廠的輻射帶動作用,實施好修文集鎮建設工程,加快南部新城發展步伐。東延方面,啟動山西國際能源與環境產業園區項目,籌備建設新付民營經濟園,實施好源高線改建工程,打通東出口,通過產業園區帶動,交通條件的改善,輻射帶動周邊鄉鎮和相關產業發展。
文化興區,營造底蘊豐厚的人文環境
2007年,榆次區榮膺“中國晉商文化之鄉”、“中國晉商文化研究基地”兩項殊榮。這里人文薈萃,底蘊深厚。榆次車輞常氏開拓萬里茶路,執北部茶葉對外貿易牛耳;榆次聶店王家、大張義宋家叱咤商海,傳為佳話;榆次北六堡賈繼英首任大清戶部銀行行長,名垂青史。豐厚的晉商文化底蘊,形成了榆次重商親商,重德誠信的文化傳統。時光荏苒,魅力勃發。文化特色濃郁的現代都市,都有其響當當的文化品牌。放眼榆次的文化傳承之路,展現的是文化龍頭托起城市文化多元化健康發展的繁榮景象。
2003年,投資1.1億元的榆次文化中心大樓落成并投入使用。這座全省首家規模宏大、設施一流的綜合性文化活動場所的亮相,以其涵蓋影視欣賞、藝術表演、圖書閱覽、會展、休閑、文化傳播等多種功能,筑起文化領域的亮麗景觀。承載時尚、高雅、有影響力的文化交流活動,使其成為城市的文化品牌。多姿多彩的精神文化產品,極大地滿足了當地乃至周邊區域日益增長的對文化生活的需求。僅2006年這里圓滿承辦包括國內外頂尖文化藝術團體的演出和重要會議200多場,接待人數超20萬人次,《一把酸棗》、《立秋》等精品劇目成功演出,贏得業內外好評如潮,也有力地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帶動當地文化活動和文化產業蓬勃發展。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推進,榆次區委、區政府以空前的財力、物力、精力投入到新農村的文化建設中來。新建80個文化大院和138個農村圖書流動點,實施農村電影“2131”工程,全年送電影下鄉2300場次,2007年區政府將其列入為全區人民所辦的十件實事之一,并圓滿完成。
榆次區通過節慶活動以及民間大賽,鼓勵扶持群眾文化,傳承文化遺產,弘揚民間文化藝術。在一年一度的文化旅游節和“兩節”街頭文藝演出中,始終堅持“傳承民間文化,促進經濟發展,豐富文化生活”的宗旨,廣泛調動基層參與,大力發揮民間文化優勢。全國第六屆民間藝術節的成功舉辦,讓榆次多姿多彩的民間文化藝術得到集中展示,并一舉奪得金獎。長盛不衰的城鄉文化活動,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更為榆次這座古老而青春勃發的城市注入了獨特的文化魅力。
以人為本,構筑宜商宜居的生活環境
“南來北往商賈地,千車百貨旱碼頭”,榆次自古為商賈云集的南北集散樞紐,如今借助優越的區位和交通優勢,依托優越的資源和產業布局,逐步形成得天獨厚的商貿物流中心區域。
圍繞大太原經濟圈,榆次以大商貿、大流通為目標,近年來,新建百貨大樓、田森超市等十多個大型商業市場,商業營業面積達到60萬平方米,專賣店、品牌店、總經銷、總代理等新型經營業態不斷擴張,三友、國美、蘇寧撐起國內著名電器經營品牌,肯德基、山姆士等名牌企業紛紛加盟榆次,280余種知名品牌爭奇斗艷。全區星級賓館達到12家,旅行社達到31家。榆次舊城改造、城中村改造的有效推進,帶來的是房地產業的蓬勃發展和城鄉面貌的巨變,南苑新區、書林世家等20余個樓盤筑起城市新景觀。榆次的房價、肉價、藥價等,在全省同類城市中保持最低。優良的消費環境吸引了大量外地人到榆次定居,特別是太原人越來越多地成為“榆次市民”,如今,“生活在榆次,工作在太原”已經成為時尚。文化旅游產業迅猛發展,去年共接待游客231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3250萬元,旅游綜合收入達到3.6億元。城區商貿流通的繁榮活躍,“村村通”1763公里道路工程的竣工,拉動了農村商貿物流的快速發展。榆次區扎實開展的“萬村千鄉”市場工程,使農村連鎖農家店達到164個。2007年榆次區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1207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311元。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態勢,逐步縮小城鄉差別,使城鄉居民充分享受改革發展帶來的成果。榆次榮獲“國家級生態示范區”稱號,去年城區二級以上天數達290天。榆次扎實推進的節能減排行動,使萬元GDP綜合能耗、平均耗水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學耗氧量分別下降8.3%、15.9%、17.9%和18%,節能降耗任務圓滿完成,全區節能13.7萬噸標煤。榆次工業園區榮獲“2007環渤海省級開發區循環經濟競爭力百強”。全區造林綠化工程植樹350萬株,造林3.7萬畝,被省政府表彰為“全省造林綠化先進縣(區)”。榆次區以穩健的步履,向山綠、水清、生態更美、人居更優的目標邁進。(來源:晉中日報;本報通訊員 冬青 增亮 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