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2007年全年進口原油較上年增長12.4%

2008-3-6 10:2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數字顯示,中國2007年全年進口原油1.63億噸,較上年增長12.4%;2007年全年進口成品油3380萬噸,較上年下降7.1%。這樣,2007年全年我國的石油進口量已經達到1.968億噸,石油進口依存度已達到50%。由于我國石油產量不可能大幅增長,今后新增的石油需求量幾乎要全部依靠進口,在此背景下,我國石油進 
  口量將持續攀升,2億噸遠遠不是盡頭。(3月5日中國經濟網)
  從2007年起,我國每年近2億噸的石油進口量,已經是一個不得不接受的現實。按照國際上通行的一個觀點,如果一個國家的石油進口的依存度達到或者超過50%,說明該國已進入了能源預警期。那么,目前我國石油進口50%的依存度意味著什么?首先,這一數字意味著我國石油對外高依賴格局已經顯現。第二,我國的資源短缺矛盾日益暴露,未來資源對國內經濟發展的制約作用越來越大。第三,必須高度重視50%依存度所帶來的一系列潛在風險。
  其實,50%的依存度的背后是我國石油消費和生產關系的嚴重失衡的結果。據國家權威部門公布的資料顯示,由于經濟迅速發展,在過去10年間,我國的石油消費量年均增長6.66%;而同期我國石油的產量年均增速僅為1.75%。由于石油消耗與產量之間的巨大缺口,從1993年開始,我國作為“石油凈出口國”徹底成為歷史,并在進口數量上連續多年保持“高歌猛進”的態勢。
  然而,在石油進口量逐漸增加的背景下,我國的石油進口非但沒有利用自己的重要地位引導國際石油市場價格變動,形成對己有利的局面,反而呈現出“越貴越買”的尷尬情景,因而我國在石油進口上承擔了巨大的不必要成本。本來貿易往來和貿易互補原屬正常,但對進口的過度依賴則容易產生問題。在全球石油富余生產能力主要集中在歐佩克成員國,以及我國石油消耗持續居高不下的雙重背景下,特別是國際油價從2007年初50美元/桶攀升到現在的100美元/桶,石油進口50%的依存度所引發的風險和擔憂是顯而易見的。
  石油進口量的持續攀升,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沖擊將越來越大,一是對生產、消費的沖擊大。如果這部分成本轉嫁不出去,企業的贏利空間就被擠壓;如果這部分成本轉嫁出去,毫無疑問會增加居民的消費支出。二是對國際收支平衡有沖擊。由于進口石油的價格高,導致其他出口產品的生產成本、物流增加,對外出口產品的價格卻不能與石油價格一樣成比例增加,造成國際收支不平衡。三是造成國內財政收支不平衡。比如國家為了控制成品油市場價格,2005年和2006年分別給予中國石化100億元和50億元的財政補貼。
  目前,無論是歐佩克成員國,還是其它石油生產國的出口要依靠我國石油穩定的進口。發達國家的經濟已經發展得比較成熟了,對石油的消耗基本處于飽和狀態;而中國目前的石油消費量,主要是經濟發展的需求,這是任何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必要經歷的一個過程,無可回避。日本經濟發展時期,石油需求的增長也很快,甚至超過我國目前消耗的石油量,只不過日本趕上的是低油價時代,我國卻趕上了高油價時代。
  由于我國去年近2億噸的進口量,都是在國際原油價格高位時進口的,造成國內通脹壓力增大。通脹已經持續多年大幅上漲,2007年的CPI已處高位運行。作為一種基本的工業原料,油價上漲將通過一系列的價格傳導機制傳導至下游產業,最終對消費領域產生較大影響。這又會進一步增強人們對通脹的預期,加大通脹壓力,這對經濟決策層而言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就目前來看,我國對石油的消費是難以降低的,不要說難以維持10%,即使保持年均增長6.66%的速度也有相當大的難度。處理不好,甚至會引發經濟的大起大落。
  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2007年石油的消費比重為20%左右,雖然沒有達到發達國家的40%左右,但石油對經濟貢獻率的遞增速度也遠遠大于煤炭對經濟貢獻率的遞增速度。作為具有重要意義的戰略物資,50%依存度所帶來的石油供應風險不容忽視。因此,現在乃至今后較長時間,應對石油安全挑戰是我國石油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核心,我國應減少過分依賴石油進口對經濟安全的威脅,控制原油和成品油進口增長速度,減少原油對外依存度,積極參與國際石油市場的競爭,加強國際石油領域的合作,確保國家石油安全的一整套措施和相應的對策實施。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