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物流能不能外包
2008-3-5 3:1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企業業務的任何環節都不應該是弱項,企業把物流外包給第三方物流商不是簡單地只專注于核心業務,而是轉變為對合作方的控制和管理。現在許多人都在談論企業物流外包,認為企業只要專注于生產,把運輸、倉儲業務交給物流公司是最好的選擇。其實事情并非這么簡單。有一點必須明確說明,外包是企業間互相交換各自善于解決的問題。外包方善于業務的操作,而出包方要建立和完善對外包方的管理。
外包應該放在價值鏈分工的角度來分析。成熟的外包業務具有兩方面的條件:第一個條件是:企業自己的業務理得較順,模塊化較強。如果企業業務模塊化做得好,物流可以外包,做得不好,更應該外包。業務水平低雖是多方面的結果,但反映了業務梳理不暢,模塊化較差,往往造成業務上不好剝離,想把物流外包都困難。
我對目前普遍接受的以“核心業務說”支持物流外包的觀點并不認同,起碼其說服力不夠。價值鏈上的任何部分都是重要的,都必不可少,任何一個環節都不應該是弱項。物流外包不是因為企業覺得物流不重要,但當我們告訴企業它應專注于主營核心業務時,實際上是做了肯定的判斷,而這種說法是有問題的。
家電企業大多外包物流業務,但卻相信“渠道是金”的道理。它們會說自己的核心能力是品牌建設、市場營銷或生產工藝等,物流不是自己的核心業務,但它們對物流的重視有增無減。
外包第二個條件是,企業只有相信物流公司能比他做得好才會考慮外包。外包有時是一個經濟理性問題,但有時需要在理性之上。理性的企業會考慮它對外包部分的控制能力。
這些年的討論過多關注于物流本身的操作能力,如計劃、運輸、倉儲等,以為具備這些能力就可以承擔物流外包了,而恰恰沒有考慮企業是否對第三方物流的控制能力有無信心。即使企業有而且相信自己有這樣的控制能力,但還是不肯外包,這就是信任問題了。這時,是否外包就轉化成了理性之上的問題。
企業外包決策還需要什么?現在的價值鏈和供應鏈的分析工具過多強調鏈的過程環節,如計劃、采購、生產、運輸、倉儲等,這可能是受了業務流程再造的思想影響。
價值鏈分析強調專業化是對的,分析核心業務能力也沒有錯,但卻忽略了一點,就是企業對整個供應鏈有著合理的控制愿望。滿足這種愿望的第一步就是建立控制能力,而前提是明白這樣一個道理:雙方,特別是企業(出包方)的角色改變了,從以前的操作能力為主轉變成對外部合作方的控制和管理能力為主,而不是簡單地轉變為專注于核心業務。外包以后,企業將對人和資產的管理轉變成對物流服務合同的管理。
如何在安排上讓企業不覺得失去控制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這不僅僅是成本和服務水平的問題,因為這些都比較容易解決。第三方物流企業應該幫助企業面對這個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