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消費品行業的供應連管理
2008-3-4 2:0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快速消費品行業供應鏈上存在的普遍問題
長期以來,CPG供應鏈上一直存在著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其中大部分是缺少信息化管理工具所導致的,下面是一些主要的問題:
1.需求管理不到位,缺少供應鏈上前向的洞察力
供應鏈上成員各自作預測,所用數據僅限于下游客戶的直接定單,導致牛鞭效應,對未來的掌握度極差;下游需求不明,只知道客戶買了多少,不知道客戶消耗了多少,無法掌握客戶真正的需求;定單管理不統一,面向客戶缺少一個單一的窗口,數據混亂;上游供應不穩,對上游供應商的產能和庫存無法掌握,導致供應不穩。
2.供應鏈上的協同性差
供應鏈上的企業之間、企業各部門之間的信息不共享、業務的不協同造成了信息滯后和缺少溝通,導致大量的不確定性;供應鏈上同層次間難以實現調撥轉運、互通有無,往往是各自持有自己的高額庫存,無法采用共擔風險的策略。
3.供應鏈上各層次的計劃不準
單個企業/部門的計劃由于需求掌握不準和缺少快速優化確編制計劃的工具,導致計劃不準,編制速度慢,以至于計劃無法滿足真實的市場需求和變化,重排計劃困難,響應速度慢;整個供應鏈的計劃更是由于缺少好的根據而無法實現上下游的聯合協同計劃,在鏈上的各環節上存在業務銜接失誤和滯后,無法緊跟市場需求的變化,致使整個供應鏈的運行效率底下。
4.庫存高
太多的需求與供給不確定性和供應鏈成員間缺乏互信與協同,牛鞭效應等導致高庫存數據處理復雜,各系統、成員間無法直接交換數據,太多的數據需要重新輸入和轉換,信息滯后流程不連續性(即使能夠交換數據,但不能共享流程,從原材料-供應商-產成品消費者,供應鏈業務流程缺乏連貫性);缺少有效的策略(共擔風險策略,集中/分散策略,直接運送策略,越庫作業,延遲策略,分銷商一體化DI,零售商-供應商伙伴關系RSP,VMI,協同計劃、預測與補貨CPFR、nPL等)與軟件系統工具來控制整個鏈上的庫存,造成庫存據高不下。
5.響應速度慢
缺少現代化的供應鏈決策與優化工具,無法及時掌握和把握市場機會,無法快速地捕捉需求信號,并對這些信息快速地作出反應;靈敏性差,對預防和快速處理例外事件的能力差,導致整個供應鏈的響應能力差。
6.縱向一體化管理
運作模式上采取“小而全”“ 大而全”的策略,將各種生產與經營資料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從原材料、零部件加工、生產裝配、倉儲、包裝、運輸、配送、分銷與銷售等環節的業務都納入自己的業務范圍之內,形成了整體業務一條龍,企業形成了龐大、臃腫的 超級組織結構,缺少有效的競爭優勢。
7.供應鏈網絡設計不合理
企業生產過程和物流過程的設計未考慮整個供應鏈的合理性,造成高額運營成本;整個分銷網絡沒有實現優化設計和改進,上下游網絡設施與物流作業設計銜接差,無法實現協同運作,影響了流程的順暢性;供應鏈的配置與管理不周,只針對和著眼某一個局部,沒顧及到整個供應鏈的資源;供應鏈的競爭衡量失真,缺乏供應鏈管理績效的衡量標準和指標。
8.來自物流業務的挑戰
缺乏跨越擴展的供應鏈的、對特定用戶的發運和訂單的可見性;無法收集和監控多數據源的海量信息,缺少例外處理機制和能力(沒有適當的機制來響應超出容忍限度的情況,如延期交付、服務中斷和其他意外事件,無法自動、提前進行預警和及時推薦應變方案);對運輸能力需求缺少可視性,缺少優化的發運計劃和補貨計劃,同時考慮到各種變量(成本、服務、運力、自有車隊的利用等);無法考慮到多重因素的限制以最大化利用現有的運輸能力;無法將供應鏈中的問題及時通知貿易伙伴和監控網絡上的績效表現。
9.物流業務外包中出現的問題
缺乏對核心承運人資源進行合理利用,難以使運輸需求得到優化處理;缺乏同核心承運人間的協同,不能和他們共享詳細的物流業務數據、無法保證對未計劃的運輸或“最后一分鐘”式的運量和運力問題進行有效解決;對承運人管理協調的成本高昂,時常出現延遲交付和缺少;會發生對未授權的運輸欺詐性;對服務中斷無法進行快速響應和缺少有效的全球化價值鏈管理工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