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行業追求實時理想 先建立實時信息系統
2008-3-4 0:5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實時物流(RTL)是順應新經濟變革的當代物流理念,與現代物流理念區別在于,實時物流不僅關注物流系統成本,更關注整體商務系統的反應速度與價值;不僅是簡單地追求生產、采購、營銷系統中的物流管理與執行的協同與一體化運作,更強調的是與企業商務系統的融合,形成以供應鏈為核心的商務大系統中的物流反應與執行速度,使商流、信息流、物流、資金流四流合一,真正實現企業追求“實時”的理想目標。
從歷史上看,物流理念的內涵和外延一直伴隨物流經營理念與物流運作實踐的發展而發展,其中信息技術的進步往往是物流理念變革的主導因素。
與時俱進的現代物流理念
傳統的物流運作,由于信息溝通技術的落后,物流作業環節間信息難以共享和溝通,因此物流運作只有一系列的獨立的功能性活動,難以統一考慮,進行有計劃的實施。也有人認為那時沒有物流理念,即認為沒有物流,只有運輸、儲存、裝卸、搬運等功能作業。
在20世紀50~60年代,隨著人類信息溝通技術的發展,電話、電報的普及應用,人們可以將物流作業各功能環節的信息進行共享,同一考慮,運籌管理,也因此產生了現代物流理念的萌芽,使得人們可以“對原材料、在制品、制成品由生產地到消費地高效運動過程所實施的一系列功能性活動進行計劃和控制”,從而出現現代物流理念的萌芽,產生“實物分配”的物流概念(PD)。
到20世紀80年代,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得原料、在制品、制成品從供應地到消費地運動和儲存的物流各功能作業活動中產生的相關信息可以更方便地溝通,尤其是EDI(電子數據交換系統)信息技術的成熟與應用及基于EDI等信息技術帶來的信息網絡的形成和電子商務發展雛形的出現,使得企業可以在研究客戶需求信息的基礎上,對物流作業各功能性環節的活動進行高效而經濟的計劃、執行和控制,從而引發了現代物流理念的再次變革,形成了“后勤保障”的現代物流理念(Iogistics)。
物流理念是與時俱進的。20世紀90年代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電子商務的不斷深入,使得企業可以以客戶需求為導向,通過企業信息系統的快速反應及生產線的柔性制造,做到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進而進入服務的競爭,產生服務經濟現象。隨著服務經濟的出現及客戶需求的快速反應的實現,物流運作的價值取向必然從企業內部生產制造調整到外部市場與服務,即更加強調物流運作的客戶服務導向性,從而帶來物流理念的進一步更新,初步凸現基于滿足“客戶服務”理念的物流概念。美國物流管理協會也于1998年對物流的概念作了修改,強調了客戶服務。
20世紀90年代后期,電子商務與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促成了企業供應鏈、生產鏈與需求鏈的一體化集成,使得企業可以在更廣泛的背景下考慮物流運作,從而將物流納入了供應鏈一體化范疇,作為“供應鏈的一部分”,出現了基于“供應鏈一體化”條件下的物流概念,也初步將物流納入了企業間互相協作的管理范疇。為順應這一理念,美國物流管理協會再次對物流概念作了修訂。
進入21世紀,新經濟的快速發展,互聯網技術的成熟,使得人們有能力從單純關注交易這一節點向關注商務全過程轉移,這將涉及整個供應鏈上各方業務之間的協作。在企業內部,有各部門之間的業務協同、不同的業務指標和目標之間的協同以及各種資源約束的協同,從而使電子商務向協同商務時代變革。作為支撐商務活動的基礎活動---物流運作,也必然要適應時代,與時俱進。因此,美國物流管理學會把2001年年會的主題確定為“在多變經濟環境中的協作關系”。而協同物流也已經在實踐中初露端倪。
近年來,商業速度的加快,現代物流技術的成熟,使得企業可以通過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等手段,進一步提高市場反應速度,追求系統的實時目標。同時利用信息手段,協同化的技術,可以把物流各作業環節的實時執行與企業管理系統相結合,把利用自動識別的物流信息實時采集、利用移動計算技術對物流信息的實時處理、利用現代通信技術的物流信息實時傳輸、以及物流的在線管理與實時追蹤等環節統一考慮,協同運作,追求物流系統的實時管理與執行,從而實時物流也就必然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