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再增加252.5億投入 全力支持農業和糧食生產
2008-3-31 10:10:00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國家給咱種糧農民的補貼又增加了!”這一消息,對于正在春耕備耕的廣大農民來說就像一場及時雨,不但化解了他們心頭的焦渴,更增強了底氣和信心。
與往年相比,今年春耕不利因素增多:年初南方部分地區的雨雪冰凍災害,全國大范圍的持續旱情,給農業生產帶來了嚴重影響;去年以來柴油、化肥等農資漲價,也給農民帶來不小的壓力。在認真分析當前形勢的基礎上,國務院決定:在今年預算安排“三農”投入5625億元、比上年增加1307億元的基礎上,中央財政再增加252.5億元投入,進一步加大對農業和糧食生產的支持力度。
今年種糧農民得到的糧食直補和農資綜合直補總額達789億元,是補貼規模最大、增長最多的一年
新增資金中,直接補貼給農民的占主要部分。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說,對種糧農民進行直接補貼,是我國加大財政支農力度、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促進糧食生產的一項重要舉措。目前,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主要包括糧食直補、農資綜合直補兩項。糧食直補政策2004年開始在全國正式實施,補貼力度逐年加大,從2004年的116億元增加到2007年的151億元。為了更好地保護農民利益,彌補農資漲價對農民種糧收益的影響,從2006年開始,中央財政每年安排資金對農民進行農資綜合直補。2006年為120億元,2007年為276億元,增長130%。
今年,中央財政進一步加大對種糧農民的直補力度,農資綜合直補在年初增加206億元補貼資金的基礎上,再次增加156億元,使2008年農資綜合直補資金額達到638億元,較2007年增長了131%。加上糧食直補資金151億元,今年國家對農民的直接補貼總額達到789億元,是補貼規模最大、增長最多的一年。
農業補貼制度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良種補貼面積大幅增加
在增加對農民直接補貼的同時,中央財政設立的良種補貼范圍不斷擴大,面積大幅增加。
2007年,農作物良種補貼品種擴大到高油大豆、優質水稻、小麥、玉米、油菜和棉花等六種,補貼資金增加到66.6億元。今年,國務院決定在2008年預算安排農作物良種補貼70.7億元的基礎上,再增加補貼資金50億元,并擴大全國水稻、小麥、玉米補貼面積。
其中,新增水稻良種補貼23億元,使2008年水稻良種補貼資金達到61.7億元,將全國4.4億畝水稻全部納入良種補貼范圍。為了遏制“雙改單”勢頭,鼓勵擴大雙季稻種植,提高復種指數,晚稻補貼標準由每畝7元提高到每畝15元。新增小麥良種補貼10億元,使2008年小麥良種補貼資金達到20億元,在擴大11個小麥主產省的補貼面積的同時,還增加了內蒙古和寧夏兩個補貼省份,使補貼面積由1億畝增加到2億畝,初步實現將優勢主產區小麥納入良種補貼范圍。新增玉米良種補貼17億元,使2008年玉米良種補貼達到20億元,玉米良種補貼面積由3000萬畝增加到2億畝,占玉米種植面積的50%左右。
過去五年中央財政 “三農”支出累計1.6萬億元,農業生產基礎大大夯實
促進糧食生產,加強農業基礎投入是關鍵。過去的五年,中央財政用于“三農”的支出累計1.6萬億元,農業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大提高。
為改善農業生產條件,2007年中央財政投入42億元,支持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投入115.7億元,改造中低產田、建設高標準農田2360萬畝,全年新增糧食生產能力30億公斤。2008年,中央財政安排3044.5億元支持農業生產,比去年增長17%。
考慮到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更新改造任務繁重,以及今年以來全國旱情嚴重對糧食生產的影響,國務院決定,中央財政增加20億元特大防汛抗旱資金和小型農田水利補助資金;增加20億元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主要用于農作物種子工程、旱作農業示范基地、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及中部排澇泵站、油料和甘蔗生產基地等建設。
此外,為促進畜牧養殖業發展,保障農產品市場供給和價格穩定,近幾年,國家將口蹄疫、禽流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納入到了強制免疫范圍,并將口蹄疫、禽流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等疫病納入強制撲殺范圍。為支持各地做好動物疫病防控工作,中央財政在據實安排疫苗和撲殺補助經費的同時,又調劑安排基層動物防疫工作補助經費6.5億元,重點用于支持基層動物防疫人員開展強制免疫工作,增加免疫密度,提高免疫率和疫病防控水平。
大幅調高糧食最低收購價,確保農民種糧收益不“縮水”
糧價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糧食生產和農民增收。為保障農民的種糧收益,穩定糧食市場,從2004年起,國家出臺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也就是說,當糧價高時,農民賣糧可以隨行就市;當糧價低時,國家在糧食主產區按規定的最低收購價收購農民手中的糧食,確保農民種糧收益不“縮水”。
這項政策實行以來,全國以最低收購價累計收購糧食1850多億斤,對保護農民利益、保障市場供應發揮了重要作用。
2004年以來,國家制定的最低收購價水平為:早秈稻0.70元/斤、中晚秈稻0.72元/斤,粳稻0.75元/斤,白麥0.72元/斤, 紅麥與混合麥0.69元/斤。為進一步調動廣大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今年國家大幅上調了糧食最低收購價,稻谷每斤提高7分錢,白麥每斤提高5分錢,紅麥與混合麥每斤提高3分錢。大幅調高最低收購價,充分體現了國家對農民利益的保護,絕不讓種糧農民吃虧。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為支持各地春耕備耕,今年中央財政在大幅度增加農業支出的同時,更加注重提高支農資金的時效性。2月20日,633億元農資綜合直補及糧食直補資金一次性全部提前撥付,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測土配方施肥等專項資金也趕在春耕前提前預撥到省。此次新增的各項支農資金也將盡快撥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