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國家統計局局長:如何認識宏觀調控有效性問題

2008-3-31 10:0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近幾年宏觀調控是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過程中進行的,也是在經濟體制加快轉軌、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大背景下進行的。國內經濟與國際經濟聯系更為緊密,經濟深層次問題與新情況新矛盾交織,風險和挑戰嚴峻,宏觀調控面臨的復雜性、特殊性和艱巨性前所未有。實踐證明,由于見事早,決策果斷,措施有力,標本兼治,宏觀調控有效防止了苗頭性問題演變為趨勢性問題、局部性問題演變為全局性問題,避免了大起大落,取得了顯著成效。當然,社會上對宏觀調控還存在一些模糊或錯誤認識。為了澄清事實、統一思想,正確認識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問題,本報從今天起在理論版開設“如何認識宏觀調控有效性問題”專欄,陸續刊發國家統計局局長謝伏瞻、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劉樹成、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汪同三的文章,分別論述宏觀調控取得的顯著成效、宏觀調控的主要做法和特點、正確認識宏觀調控的有效性等問題。這些文章用事實說話、用數字說話,析事明理、答疑釋惑,有助于讀者深化對宏觀調控的認識。

   2003年以來的五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五年來,全國各族人民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推進改革開放,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全面加強社會建設,努力克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以及國內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和嚴重自然災害等不利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國民經濟持續平穩快速發展,綜合國力邁上新臺階

   2003年以來,國民經濟不僅增長速度快,而且持續時間長、穩定性好,為實現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經濟實現了連續五年10%或以上的增長速度。2003年以來,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6%,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增長快、持續時間長的時期之一,不僅比同期世界年均增長4.5%高出6.1個百分點,而且比改革開放以來年均增長9.8%高出0.8個百分點。同時,年度之間波幅比較小。

   經濟總量在世界上的位次五年內連升兩位,居于第四位。2002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為120333億元,2007年達到246619億元,年平均增加25257億元。到2005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連超法國和英國,在世界上的位次由第六位躍居第四位。2002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分別相當于美國、日本和德國的13.9%、37.0%和71.8%,到2006年已分別相當于美國、日本和德國的20.0%、60.6%和90.7%。相應地,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占世界的份額也不斷提高,2002年為4.4%,2006年提高到5.5%,2007年又有提高。

   財政收入在五年間增加了近兩倍。2007年國家財政收入達到5.13萬億元,五年年均增長22.0%。財政收入增加量一年多于一年,2003年比上年增加2812億元,2004年增加4681億元,2005年增加5253億元,2006年增加7111億元,2007年增加超過1萬億元,五年間增加了近兩倍。依靠財政收入的快速增長,我們辦了多年想辦而無力辦的一些大事,加強了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很多薄弱環節,有效保障了經濟社會的穩定協調發展。

   企業利潤連續五年保持高速增長。2006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9504億元,比2002年的5784億元多13720億元。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連續五年高速增長,五年年均增速超過30%。

   經濟結構調整出現積極變化,產業及地區發展和投資與消費關系的協調性增強

   優化經濟結構是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的重要內容。2003年以來,經濟結構調整出現了積極變化。

   農業基礎得到加強,糧食產量連續四年增產。2003年以來,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年均增長4.5%。2004年糧食生產出現重要轉機,全年糧食總產量達9389億斤,扭轉了1999年后連續下降的局面。此后又連續三年增產,實現了1985年以來的首次連續四年增產。2007年糧食總產量達到10030億斤,成為歷史上第四個高產年。2007年棉花總產量達到760萬噸,比2002年增長54.6%。

   工業生產增長迅猛,裝備制造業不斷升級。2007年工業增加值突破10萬億元,達到10736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2002年增長了79.7%,年均增長12.4%,比改革開放以來的年均增長速度快0.8個百分點。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增長迅猛。初步統計,附加值較高的發電設備2007年比2002年增長5.1倍,冶煉設備增長3.4倍,工業鍋爐增長1.3倍,數控機床增長3.7倍,金屬切削機床增長96.6%,交流電動機增長1.7倍。裝備制造業明顯升級。

   服務業快速增長,呈現出全面發展的格局。過去五年,第三產業比重平均達到40.0%。多種所有制、各種業態、不同規模的商業企業保持了較快發展,活躍、繁榮了市場。2007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9210億元,五年年均增長13.1%。金融機構發展壯大,各項貸款余額大幅增加。交通通訊保持了較快增長,五年旅客周轉量年均增長9.0%,貨物周轉量年均增長15.0%,郵電業務總量年均增長27.7%。

   中西部地區發展加快,區域發展的協調性增強。隨著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逐步落實,區域經濟發展的協調性出現了積極變化。東、中、西部及東北老工業基地快速發展,2007年分別比2002年增長1.3、1.3、1.3和1倍。2007年中部、西部、東北三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占全國比重分別為20.2%、20.5%和10.2%,比2002年分別提高3.1、0.9和2.2個百分點,表明這些地區經濟發展后勁增強。

   投資保持較快增長,消費增長加快。2003年至2007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增長27.7%、26.6%、26.0%、23.9%和24.8%。投資增速總體呈現穩中回落的態勢。而消費增速逐年加快,2003年至2007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增長9.1%、13.3%、12.9%、13.7%和16.8%。投資與消費關系的協調性有所增強。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