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樞紐建設:開拓發展空間

2008-3-3 15:2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交通樞紐對經濟的促進是全方位跨地區的。北京、上海、香港和廣州等地作為重要的交通樞紐地,分別帶動了京津、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經濟發展。 
  區域的發展與競爭,核心在形成樞紐。越是樞紐,越能在更大空間范圍內利用和配置資源要素。作為典型內陸城市的成都,不沿邊不沿海,如何打破交通、物流的制約,提升開放水平和經濟外向度,更好地融入世界經濟?機遇已來。國務院最新通過的《國家綜合交通網中長期發展規劃》中,成都被定位為42個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之一,處于第一層次。
  2008年,是成都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體系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全市綜合交通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將達80億元,完成《成都綜合交通運輸規劃》報批。成都將堅持國際化視野和眼光,抓緊完善市域城鄉體系和物流、交通等規劃,優化城鄉空間布局。抓緊雙流機場二跑道、成都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和公共口岸設施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成都第二機場前期工作,重點推進地鐵1、2號線、“三軌九路”、成都鐵路新客站等重大交通項目建設,構建公路、水路、鐵路、航空聯動的現代綜合交通體系。
  建設和鞏固樞紐,就是延伸拓展發展空間。未來的成都,不僅是市域范圍內,通江達海、乃至前往世界各地,都將變得迅捷無比——向南,連接東南亞、南亞;向東,通達環太平洋區域;向西,連通中亞、歐洲……在完善水陸空立體交通運輸體系、形成便捷國際大通道的同時,成都還將活力注入沿線區域,逐步形成連接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紐帶和新的經濟增長極。
  核心提示
  區域的發展與競爭,核心在形成樞紐。越是樞紐,越能在更大空間范圍內利用和配置資源要素。作為典型內陸城市的成都,不沿邊不沿海,想要打破交通、物流的制約,提升開放水平和經濟外向度,更好地融入世界經濟,就得建設和鞏固樞紐,以延伸拓展發展空間。
  核心
  打造樞紐 交通為先
  綜合交通樞紐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先決條件,更是促進成都跨越的重要保障。
  打造西部綜合交通樞紐,我市將建立“全域成都”的快速路網。打通與周邊地區的交通連接,將建設“中國中西部最大鐵路、公路樞紐”、打造西部地區的國際樞紐機場。同時,成都—拉薩、成都—格爾木、成都—蘭州、成都—貴陽、成都—攀枝花—昆明……一批高速公路項目建議方案也已經開始謀劃,并構建成都至廣元、宜賓,以及成渝“2小時交通圈”、“成綿1小時交通圈”等。
  建設成都大通關信息系統、實現電子化通關等項目也納入我市的通盤考慮。積極爭取建立綜合保稅區、探索建立“內陸港”、拉近成都的出海口等項目已列上工作日程。
  覆蓋全域的公路樞紐
  作為現代綜合交通體系的重要部分,我市對“全域成都”內的公路交通規劃提速。規劃形成了中心城區與城市外圍圈層的多路徑通道,確立了“全域成都”構想下的新的市域干線交通格局,將中心城與二圈層外圍組團間全長701公里的32條主要通道中的18條延伸至二三圈層的區(市)縣,并規劃在今后與德陽、簡陽、眉山等城市的快速道路進行連接,形成一張多通道、快走廊的交通網絡。 
  不僅僅是公路,我市將新建“包括成郫灌線、成龍線和成溫大線三軌”在內的、連接成都市中心城及外圍組團的三條市域軌道交通線路,將其納入“全域成都”網絡范圍內。“從中心城區出發,通過最便捷的軌道交通迅速來到二三圈層的郊區縣,只需要半小時的時間甚至更短。這樣的夢想即將實現。”相關人士透露,“三軌”全長105公里,建成后將初步形成中心城與郫縣等3個外圍組團及成溫邛城市發展走廊一體的大容量軌道交通系統。包括三條軌道交通在內的“三軌九路”建成后,將輻射60%的市域面積,惠及80%的市域人口,直接帶動50余個新市鎮、30余個產業化基地及5大物流園區(中心)的快速發展,鞏固和增強成都作為“內陸交通港”在西部地區的交通樞紐地位。
  通江達海的鐵路樞紐
  打造西部綜合交通樞紐,構建出川通道是重點。我省出川通道少,高速公路僅3條、鐵路僅5條;密度低,高速公路密度居全國第24位,鐵路密度居全國第27位。為解決這一難題,未來的四川鐵路網,將按照“樞紐強化、南北擴能、東西貫通”的原則,形成以成都為中心,貫通南北、連接東西、通江達海的西部鐵路交通網骨架。同時,成都將成為全國最大的六個鐵路樞紐之一。
  根據發展規劃,我省將在南北縱向修(擴)建6條鐵路,即蘭(州)渝(重慶)鐵路、蘭(州)成(都)鐵路、成(都)貴(陽)鐵路、成昆鐵路二線、成綿樂城際鐵路、隆黃鐵路納溪至敘永段。其中,年內有望開建的蘭成鐵路將徹底打通成都通往西北地區的鐵路通道,結束四川西部地區沒有鐵路的歷史。成貴鐵路利用既有成昆鐵路至峨眉,新建峨眉經宜賓、畢節至貴陽鐵路,并通過即將修建的貴廣鐵路與東南沿海地區相連接,成為四川最快捷的鐵路出海大通道。成昆鐵路的二線建成后,將通過南昆線直接到達廣西沿海,與東南亞鐵路接軌,成為四川與東盟國家物資交流的重要通道。東西方向,我省將建成貨運和客運兩條大通道:加快達成鐵路擴能改造和襄渝鐵路增建二線建設進度,打通東西貨運通道,形成成都經達成、襄渝線到武漢、合肥,再到南京、上海的億噸級貨運大通道。同時,加快遂渝增建二線、達成擴能力度,形成滬漢蓉大通道,屆時成都經遂寧至重慶將形成時速200公里以上的客運大通道,成都到重慶只需要2小時,到上海也將由現在的35小時縮短至8小時左右。遠期還將規劃建設成渝城際鐵路、川藏鐵路、川青鐵路和昭通至攀枝花至麗江鐵路。
  與之配套,我市將建設中國西部規模最大、標準最高的成都新客站,形成地鐵、城際鐵路、市內公交等一體、實現乘客零換乘的立體交通體系;修建全國規模最大,與上海、深圳、青島、天津、寧波港直接相連,具備通關功能的“內陸港”——成都鐵路集裝箱物流中心站,提升成都在西部物流體系中的領導地位;對樞紐內線路和貨場進行整合,建設成昆鐵路外繞線,并選址規劃建設新的大型綜合性貨場。
  而為了打通我市與周邊地區的交通連接,我市明確將規劃建設“中國中西部最大鐵路、公路樞紐”,打造連接蘭州、西安、拉薩、貴陽、西寧、格爾木、重慶等“7條鐵路交通走廊”,并快速推進成都連接周邊七省市區的高速公路路網建設。
  這些規劃和項目的實施,將使我省直接引入成都樞紐的出川鐵路大通道由現在的4條增加到10條,形成成都至周邊省會城市貴陽、蘭州、昆明、西安、武漢4小時交通圈,成都至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地區8小時交通圈。此外,將開通成都連接上海、深圳、天津等沿海主要港口的鐵路貨運五定班列,促進海鐵聯運的發展;開通成都連接歐亞大陸橋環北部灣地區等邊貿城市的鐵路貨運五定班列,形成5條通江達海的出海通道,最終構建中國西部最大的內陸港。
  連接世界的航空樞紐
  今年3月18日,成都至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的國際直飛航線將開通。同月,成都—大連—大阪定期航線也將開通,增加一條飛往日本的空中橋梁。6月,市民前往美國西雅圖又增添新通道。
  作為內陸城市的成都,要全面打造成為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和西部物流中心,一個國際性的航空樞紐將是其重要支撐。2008年,我市將以開通成都至美國、日本東京、印度班加羅爾國際航線為突破口,力爭開通多條國際直飛航線,讓成都飛往世界各地將變得更加“直接”。5月,有望將成都至阿姆斯特丹航班由目前的每周3班增至每周開行4班,明年力爭增加到每周5班;上半年,成都至班加羅爾國際直飛客運和成都至香港直飛貨運航班預計開通;年內,成都至日本、北美、中東(迪拜、多哈)國際直飛航線可望相繼開通。同時,我市還將爭取在今年上半年內簽訂機場、國航與市政府三方的戰略合作協議,促進國航成都基地飛機數量、國際國內航線數量的快速增加。
  2008年,我市將重點打造西部地區的國際樞紐機場。雙流國際機場第二跑道有望在6月底之前開工建設、并力爭在2009年10月完成,以提高雙流機場的承載能力,滿足我市航空預計將在2010年達到3500萬人次的進出港客流量需求。同時,啟動成都第二機場的選址論證和規劃建設方案,計劃再用五年左右的時間,開通成都連接世界主要樞紐機場和經濟發達國家的8條客運、5條貨運國際直飛航線,同時,還將大力引進和培育基地航空公司,基本建成中國第四個國際樞紐機場。
  延伸
  輻射西部的物流樞紐
  打造西部綜合交通樞紐,發展現代物流是目標。而在全球化的今天,資源將在世界范圍內的流動與資源在全球的共享,整合了各種交通運輸資源的綜合交通樞紐,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帶動了物流業,形成世界資源配置的樞紐,拉動區域經濟社會高速發展。
  因為物流發展與交通建設互為依托。建設交通樞紐,將縮短時空的距離,促進現代物流的暢達、經濟發展的跨越。著眼于完善成都的國際國內通道,我市進一步完善交通建設規劃,打造為中西部最大的公路貨運樞紐。優先安排各類交通樞紐和對外交通體系建設,開通更多的國際國內客貨通道;要加強大通關體系建設,積極爭取建立綜合保稅區,探索建立“內陸港”,拉近成都的出海口。按照規劃,我市將建設四大輻射整個西部地區的貨運樞紐,即青白江、城廂、花龍門、航空港貨運樞紐。其中,城廂、青白江、花龍門均為公(路)鐵(路)貨物聯運樞紐,城廂貨運樞紐還同時是中西部最大的集裝箱運輸樞紐;航空港貨運樞紐則為公(路)航(空)貨物聯運樞紐。此外,四大貨運樞紐在輻射西部地區的拉薩、蘭州、西安、貴陽、重慶、昆明的基礎上,還將加強與環渤海經濟區、長三角經濟區、珠三角經濟區的連通,并規劃與北美、歐洲、東南亞、東北亞貨運樞紐相聯系。 
  同時,我市還將同時建設5個服務于某一片區的公路貨運站,即新都、龍泉、雙流、都江堰、洪安危險品貨運中心。其中,新都貨運中心服務川陜方向,輻射范圍為成綿經濟帶;龍泉貨運中心服務重慶方向,輻射范圍為成渝經濟帶;雙流貨運中心服務成都南面方向,輻射范圍為攀西經濟圈;而都江堰貨運中心則服務成都西面方向,輻射范圍為三州地區。此外,位于龍泉驛區的洪安危險品貨運中心將被打造為川內最主要的危險品貨運集散地。
  溝通世界的通信樞紐
  “經濟全球化與全球信息化的相互交織,將加快通信資源要素的重組和區域間通信發展格局的重塑,使成都通信樞紐建設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相關部門負責人說。
  2008年開始,我市將加快建設成都通信樞紐,提升成都通信樞紐承載能力和信息集散層位,從而打造匯聚西部、服務全國和溝通世界的國家級通信樞紐。改變城市的通信環境,甚至大大提升城市現代化層位和核心競爭力。
  按照規劃,未來3年,我市將在通信方面實施國際通信出入口局、“三網融合”、“無線城市”等3大工程。工程的實施,將以國際電信業務合作形式,開通成都至歐盟、北美、新加坡、印度和大湄公河次區域等的直達國際光纖電路;并引導本地電信運營商和廣電服務提供商建設基于通信網、廣播電視網和計算機網的多業務統一網絡平臺,實現“三網”高層次業務應用的融合;形成覆蓋全市、上聯國家、互聯周邊的無線電監測網,有效維護空中電波秩序。此外,數字媒體發行中心、數字證書認證中心等八大中心的建立,則將發揮我市在數字影視、動漫、網絡游戲、電子競技和數字音樂以及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領先優勢,提供面向全國的數字發行服務等。最終,我市將建立信息災備、信息后援支持、IT服務等三大基地。
  手記
  以樞紐建設促區位優勢
  區域的發展與競爭,核心在形成樞紐。作為典型內陸城市的成都,區位優勢之所以不如沿海,主要表現就是開放水平和經濟外向度較低、國際化程度不高,關鍵原因就是交通、物流的制約。經濟發展的過程,也是一個轉化現實優勢、挖掘潛在優勢、創造競爭優勢的過程,既要充分發揮優勢,更要善于創造優勢。
  成都雖然不沿邊不沿海,但地處我國西南腹心,與重慶、西安、昆明、貴陽等位于西部的直轄市、副省級城市、省會城市相距500公里左右,具有經濟學意義上的最佳輻射半徑。就國內區位而言,可以輻射近500萬平方公里、近3億人口的西部市場;就國際區位而言,通過完善水陸空立體交通運輸體系,南向經廣西、云南可分別形成連接東南亞、南亞,東向可通達環太平洋區域,西向可連通中亞、歐洲的國際大通道。
  因此,我們必須加快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完善國際化通道,為建設西部商貿中物流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和交通、通信樞紐創造條件,強化成都在我國東、中、西部發展版圖上的區位優勢,甚至形成在國際區域中的區位優勢,形成和強化經濟高地,整合更多的發展資源,開拓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背景
  未來5—10年 綜合交通大發展期
  成都,位于川西平原腹地,東經102°54'—104°53'、北緯30°05'—31°26'之間。寶成、成渝、成昆、成達鐵路干線等在此交匯,形成以成都為中心的西南地區最大的鐵路客貨運輸樞紐;數條國道分別通往西南、西北各地;成渝、成綿、成雅、成灌等高速公路織布四通八達的公路路網。100多條國際國內航線,聯系國內外數十個大中城市,成都同時擁有西南地區最大的航空港。西部交通樞紐、通信樞紐位置凸現。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成都站在更高的層次和更寬的領域來思考自身的發展定位,確定目標,建設西部物流和商貿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和交通樞紐、通信樞紐以及中國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現代制造業基地、現代服務業基地、現代農業基地。而作為典型的內陸城市,成都將更積極地參與到國際競爭與合作,加快融入全球經濟。加快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將是實現這些目標,促進經濟發展、提升城市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今后5年到10年是綜合交通大發展的時期,也是黃金機遇期、大規模建設期,更是大通道和綜合樞紐的形成期。未來5年,成都將繼續加強綜合交通樞紐建設。積極開通更多國際航線,推動成都對外鐵路公路建設,增強物流園區承載能力,完善市域高速公路網、城市多通道路網、農村道路網等交通設施,加快建設西部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
  本報首席記者 蒲薇 本報記者 張立 陳偉 張全能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