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月外儲增量超過去年全年1/4 來源"不可解釋"
2008-3-28 10:5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知情人士證實,今年1~2月我國外匯儲備增長分別達616億美元和573億美元。前兩個月外匯儲備增量超過1100億美元,高于2007年全年外匯儲備增量的1/4,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幅分別達60%和9%,其中1月外儲增量系迄今為止的最高紀錄。
商務部數據顯示,前兩月貿易順差分別為195億美元和86億美元,而去年全年月均貿易順差是218億美元,同期FDI(外商直接投資)分別達112億美元和69億美元。據此計算,1、2月外匯儲備增量分別為當月貿易順差和FDI之和的約2倍和3.7倍。
大量資金來源“不可解釋”
即使扣除大型商業銀行與中央匯金公司所做的外匯期權交易等因素,外儲增量中還是有相當一部分找不到合理解釋,如果考慮到1月份金融機構用美元上交存款準備金,不可解釋的資金規模將更大。
一種盛行的觀點是,在次貸危機導致發達市場風雨飄搖之時,資金加劇流入新興市場,不過,反對觀點也不少。興業銀行資金部一位分析師認為,大型投行遭受次貸損失,會在全球范圍內收縮業務,如果缺乏投行的資金支持,對沖基金也無處借錢,而自有資金一般從事長期投資,很少進行短期投機性交易。
不少分析人士將視線轉向國內。廣東金融學院教授陸磊認為,以往企業、居民沉淀在銀行的外幣存款,在人民幣升值幅度加快之后結匯。不過,央行的統計數據顯示,1月外匯存款較去年年末減少86億美元,2月外匯存款反而增加近16億美元,似乎并不足以解釋上述巨額外匯儲備增量。
渣打銀行中國研究部主管王志浩則認為,由于人民幣信貸投放受限制,且境內美元貸款利率低于人民幣貸款利率,企業轉向外幣信貸,通過各種渠道變相結匯,進行套利活動。
《第一財經日報》此前從銀行了解到的操作方式包括企業借外匯貸款用于支付進口,而將自有外匯資金結匯。不過另一位外匯局人士對本報表示,上述方式只能說是減少了購匯,而不能說是增加了結匯。目前有關政策規定,境內金融機構發放的外匯貸款,除出口押匯之外不可結匯。
央行對沖壓力加大
央行收進來多少外匯即要放出同等規模的人民幣,這成為我國基礎貨幣增長的來源。粗略計算,2月份新增572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將帶來約3800億元外匯占款的投放,這也可以部分解釋近來銀行體系流動性異常充裕的原因。
“央行面臨的對沖壓力非常大!币簧虡I銀行分析人士表示。申萬研究所宏觀研究員梁福濤表示,“如果外匯儲備繼續呈快速增長,不排除央行會繼續加大回籠力度的可能性!
渣打銀行稱1~2月“不明資金”190億美元
渣打銀行中國研究部主管王志浩對外匯儲備增量中的非美幣種價值進行了調整,扣除包含服務行業在內的貿易順差和FDI、匯金和工行之間的外匯期權交易(每個月18億美元),加上1月份金融機構上交存款準備金轉移的約180億美元外匯儲備。他估算前兩個月外匯儲備的投資收益分別為64億美元和66億美元,并也將其扣除。
此外,王志浩假設當月全部的外匯貸款都結匯,扣除掉這一部分(分別為169億美元和217億美元)之后,得出前兩個月外匯儲備中的“不明資金”規模分別為119億美元和71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