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流通資訊

應對礦石壓力中國鋼企“采購”突圍

2008-3-27 12:0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一頭沉睡了多年的雄獅覺醒,饑餓是它的第一感覺。這就是中國,一個對礦產資源有巨大需求、蓬勃發展的泱泱大國。”
    2005年,在澳大利亞出版了中英文雙語的礦產勘查開發雜志 《亞洲礦業》,扉頁上赫然這樣書寫這樣的言辭。它告訴我們,那些礦石勘探生產大國對中國鋼鐵業走向的認識沒有停留在表面。在經濟全球化,尤其是中國鋼鐵在世界鋼鐵界崛起的大背景下,鐵礦石資源供應也由前些年的 “買方天下”演變為當今的 “賣方天下”,鋼鐵生產企業在這個產業中開始承受越來越沉重的成本壓力。
    一些國際礦石供應商為牟取暴利,對中國出口鐵礦石采取現貨交易甚至是招標出售的方式,致使鐵礦石離岸價格遠高于長期協議價格,二者相差最高可達100%以上。怎樣化解礦價高企帶來的成本壓力?
    中國鋼鐵企業從采購環節切入,期望通過降低采購成本來降低整體鏈條上的運營成本。
礦石尋求:
    緩沖境外高價
    立足國內自給
    2008財年淡水河谷公司兩種不同鐵礦石的基準價格分別上漲65%和71%……
    經過激烈的角逐,2008年度國際鐵礦石協議價格談判緩緩降下帷幕。時間定格在2008年2月18日。這一結果對中國鋼鐵界來說,又是一個令人無奈又必須默默承受的日子。
    “2008年中國鐵礦石總進口量將達到4億噸以上。按照進口鐵礦石協議價格上漲65%即每噸鐵礦石價格增加31.07美元計算,則2008財年(鐵礦石進口量按4億噸計)中國鋼鐵企業的原料成本增加量將達到124.28億美元。”中華商務網金屬咨詢部陳靂鄭重地說,“這就意味著,中國鋼鐵生產企業原料成本的增加量,將超過100多億美元。”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和商務部發表的聲明中稱,寶鋼與巴西淡水河谷達成2008年鐵礦石漲價65%的談判結果,將使我國每噸鋼材生產成本增加近400元人民幣。
    為緩解海外鐵礦石生產商的壟斷導致的鐵礦石價格高企,在海外投資采礦的同時,也要立足國內加大鐵礦資源勘測的呼聲也日趨高漲。“海外投資畢竟各種風險還是比較大。”鋼鐵大省河北省一位長期從事鋼鐵貿易的張宿剛認為,“我國有廣大的國土面積,礦產資源應該是很豐富的,所以,找資源也不要盲目舍近求遠,應該首先從自己的腳下開始!”
    2008年2月27~28日,在天津召開的全國鐵礦勘查研討會,標志著時隔28年后國土資源部新一輪全國鐵礦勘查的重新啟動。凡涉及鐵礦石資源的相關部委、協會、主要企業均齊聚津門,參與戰略部署。
    有業界人士分析后認為,自上世紀70年代末我國鐵礦石勘查投入就大幅下降,甚至從1996年到2002年幾乎處于一種停滯狀態。雖從2004年以后我國鐵礦勘查開始復蘇,但是新增資源儲量,仍然難以滿足鐵礦石需求的不斷攀升 (2007年國內鐵礦石產量達到7.07億噸,進口鐵礦石3.83億噸)。
    “開展新一輪鐵礦勘查,實現找礦突破,是提高國內鐵礦資源保障能力的有效途徑。”國土資源部副部長、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汪民在會上直切主題:關于我國的礦產資源戰略,中央領導明確指出,首先立足國內,積極開拓國外。當前,地質工作的首要任務就是立足國內,找大礦、找好礦,緩解資源壓力。
    3月25日,記者連線中華商務網,金屬咨詢部副總陳靂說:“價格飆漲的鐵礦石會刺激國內鋼鐵企業將開采視線轉向國內,然后,隨著國內礦山產能規模繼續擴大,國內鋼鐵生產對進口鐵礦石的依賴程度會日趨弱化。但是,有一個過程,而且時間不會太短。”
    據介紹,我國鐵礦資源已查明資源儲量607億噸,還有相當數量的過低品位鐵礦資源(平均品位15%),預測未查明資源在1000億噸以上。“國內鐵含量20%~30%的低品位鐵礦石開采,也將帶來高成本和環境污染的不利影響。”鋼鐵行業資深分析師賈良群擔憂地說。
易貨貿易:
    實施資源互補
    降低物流成本
    在各種從境外獲得鐵礦資源的模式中,以貨易貨的貿易方式進行原材料換購,開始在中越邊境興起。說起越南鋼鐵總公司 (VSC)向中國出口貴沙(QuySa)鐵礦的礦石,以換購中國的肥煤和焦炭貿易,賈良群稱之為“鐵換焦模式”,其核心就是實現了資源互補,互惠互利,促進產業發展的“三贏”效益。
    據介紹,2006年11月,中國昆明鋼鐵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越南鋼鐵總公司 (VSC)、越南老街礦產公司(LAOCAI) 三方共同創辦中越礦產與冶金有限責任公司,共同開發的貴沙鐵礦本身只是其中的一個經營項目。昆鋼集團規劃發展部常務副主任段蒙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這樣解釋自己對這個項目的理解:“這個項目是以昆明鋼鐵控股有限公司為主體來進行的。貴沙鐵礦的開采、老街鋼鐵廠的建設,還有貨物交換貿易相互配合,從資源開發利用的角度來說,相互之間的投資能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
    3月24日,記者連線中國管理科學院學部委員宋繼軍,宋認為:“在邊境貿易,尤其是區域性鐵礦石等鋼鐵生產原材料資源易貨模式不僅可以實現資源互補,而且會大大降低鋼鐵企業資源采購的物流成本,有利于行業的長遠發展。”
    煤炭行業專家李朝林認為,這種易貨貿易方式的”能源互換方式”,解決了中越雙方各自緊缺的戰略能源問題。就中方而言,可以減緩鐵礦石價格上漲帶來的沖擊壓力;就越方而言,隨著其國內龐大的鋼鐵制造計劃的實施,可以從世界上最大的焦炭生產國處獲得穩定煤源。雙贏互補,相得益彰。
    在過去的2007年里,廣西從越南進口的鐵礦砂約五六十萬噸,隨著貿易量的擴大,2008年里,應該會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量,面對飚長鐵礦石價格,李朝林表示,“中方與越方的貿易,至少可以讓中方獲得更多的鐵礦砂資源,加上由于運費因素,其綜合到岸價格可比巴西方面為低”。
    賈良群分析認為,這種方式并非不可復制,只要條件成熟,這種鋼鐵原材料采購的雙向物流,最具潛在效益,而且能夠有效地減低生產經營成本。
民企聯合:
    抱團廉價采購
    提升競爭實力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鞍山鋼鐵集團原黨委書記總經理劉玠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由于鞍鋼鐵礦需求的80%以上靠自產,所以,鐵礦石漲價對鞍鋼影響較小。”但這種情況對依賴進口鐵礦石生產的鋼鐵企業,尤其是那些既拿不到協議礦,又沒有自己的礦山的中小型民營企業來說,日子就不好過。
    “對于絕大多數游離在百萬噸規模的民營鋼鐵企業,由于根本沒有可能與境外的鐵礦石生產企業簽署長期協議,只能長期依靠現貨維持。再加上礦石貿易商多次折騰,鋼鐵廠拿到手里的礦石價格無疑要比協議礦價格高得多。”賈良群說。
    高成本運營讓不少鋼鐵企業,尤其是產鋼大省河北省的近六成中小型鋼鐵企業,陷入全面的緊張,許多小鋼廠被迫關閉。為了生存發展,部分企業已經行動起來,走聯合采購降低原材料成本路子。宋繼軍說:“在鐵礦石協議價格連續六次上漲的境況下,中小型民營企業已經認識到,靠現貨礦是很難生存下去,組成聯合體迫在眉睫。”
    對于由沙鋼集團牽頭,聯合一部分規模稍大的民營鋼鐵企業組建一個聯合體,然后集體到海外買礦的現象,賈良群這樣評價:“在鐵礦石價格飚漲,市場利潤空間極度壓縮的境況下,降低采購成本,優化鐵礦石采購鏈條,拿到協議礦,是民營企業捆綁發展、走向聯合的必然要求。因為這樣的聯合體,在生產上會達到相當規模,鐵礦石采購量大,不管從什么渠道采購,都會增加話語權。”
    同時,賈良群還表示,對于符合發展壯大條件的團體,國家在這些方面應給予政策方面的支持,包括在爭取境外的礦山資源上。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