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有批發市場發展受困
南京農副產品物流配送中心被列為南京市今年30個重點建設項目之一,集蔬菜、果品、水產、家禽、肉品、副食品、糧油、花卉及農副產品加工為一體,由南京農副產品物流配送中心有限公司承建。
據悉,截至目前,南京常住人口達740余萬人,市民所需70%的蔬菜、65%的肉制品、50%的水產均靠周邊地區供給。而我市農副產品集散中心主要集中在下關區,白云亭蔬菜批發市場、下關果品市場、惠民橋水產批發市場均擠在狹小空間,很難得到更大拓展。此外,大批運送農副產品車輛也給主城區交通帶來巨大壓力。
在此背景下,在新城區建設配送中心提上日程,并于2006年5月最終選址江寧。配送中心建筑面積148萬平方米,相當于白云亭蔬菜批發市場、下關果品市場等8家市場建筑面積總和的6倍。
物流基地輻射半徑300公里
據了解,該配送中心緊靠寧杭高速二期(在建)、滬寧高速、機場高速、寧馬高速、寧合高速等快速通道,距未來火車南站約6公里,距祿口機場不足20公里。
便捷的交通使配送中心輻射范圍加大。現場工程指揮部的一位負責人說,配送中心建成后,輻射范圍可達安徽、蘇北、魯南等區域300公里半徑。據測算,配送中心初期經營規模可達150億元左右,培育3年后總交易額有望達200億元,屆時配送中心將有望成為南京最大、華東一流的現代化農副產品物流配送中心。
現有農副產品流通格局將改變
“該配送中心有望改變目前農副產品流通格局。”有關人士說,目前南京市農副產品流通體系存在諸多問題。從生產、收購到消費終端,農副產品流通中間環節太多,流通環節損耗高達25%—30%,而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損耗僅約5%。
“中間環節過多還導致農副產品供求信息不暢,流通企業難以進行產業化運作,也無力采用先進的冷藏保鮮技術周轉產品,從而導致農副產品產銷對接困難,影響農民增收。”該人士認為,該配送中心將采用的“大物流”模式,恰好能夠解決以上問題。
據介紹,配送中心擁有信息化平臺,可有效銜接產銷雙方。中心建成后,將和江寧、南京周邊的農副產品基地簽訂合作協議,引導其生產、養殖,增加農民收入。此外,通過規模化的生產、加工、配送,農副產品流通成本將大大降低,在農副產品市場保供的同時,還有利于降低價格。(周愛明 魯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