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理政資訊

上海口岸通關存在“七宗病”

2008-3-24 11:2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3月21日電 今天在滬舉行的中國港口展望高峰論壇上,上海市口岸辦主任周厚文歷數上海需要引起重視的7大相關問題,并提出優化口岸通關環境的對策、建議。   上海外貿企業曾抱怨自去年年底相繼遭遇比較明顯的通關排隊現象。上海市口岸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周厚文今天披露的一組數據證明了海關存在效率問題。他指出,上海相對短缺的監管資源難以適應口岸業務高速增長的需求。近年來,上海海關業務量增長25%,但人員編制只增長4%。
  他批評,上海傳統的通關模式難以滿足口岸物流高速發展的需要。現代物流要求快速準確、簡約集中,表現為跨國企業外包了物流環節。但是傳統的通關模式堅持多單多報、紙質單證流傳、人工審單、細化申報,仍然認定實際收發貨人為進出口貨物的主體。
  上海通關優惠政策覆蓋的企業面被認為還不夠廣泛。目前,上海有進出口企業21000家,其中與海關簽訂“無紙通關協議”的企業有1600家,為總數的8%;獲得“便捷通關”資格的企業有72家,百分比為總數的0.0034%,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沒被優惠的普通通關企業占據總數的92%。
  上海口岸信息化建設呈現條塊不平衡,口岸通關企業的信息化水平相對較低,應用程度不高,而且參差不齊;地方電子口岸平臺不能互聯互通。
  上海通關業務受理場所布局不盡合理,海關現有41處、檢驗檢疫有29處、海事有3處、邊檢有9處。口岸查驗單位行政成本高,通關環節相互分離,通關單證流轉不暢;銀行、外匯、保險等金融配套功能不能滿足需要,“一門式”場所難以提供快速便捷的通關過程。
  據統計,上海2100家航運物流企業只有10%屬于大中型企業,報驗關企業大多規模小;由于報酬低,這些企業的人員流動十分頻繁,直接后果是通關申報質量差,而口岸中介代理企業的服務不規范又導致通關梗阻。
  周厚文最后批評上海口岸的綜合管理法制建設滯后,缺乏整體系統性、明顯脫節于現實。他的這一觀點源自大部分法規的制定日期是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帶有較為強烈的計劃經濟特征。
  據周厚文介紹,上海口岸于2006年6月啟動了“大通關”工程,建立了統一的地方電子口岸平臺,創新了通關模式,對三高一大企業的進口貨物實行了便捷通關,簡化了企業的通關環節、節省了通關時間、提高了通關效率。但是高速增長的進出口貿易和貨物吞吐量對上海口岸通關環節形成了新的壓力;區域“大通關”聯動協作的深入,對上海口岸進一步發揮聚集和輻射作用提出了新的需求;廣大企業和社會公眾對上海口岸查驗單位轉變通關監管理念、提高通關效率,具有普遍的期待。企業普遍認為,口岸通關監管應該在確保口岸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改進工作。
  周厚文認為,上海應該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推動實施風險管理;推動口岸查驗單位的聯動協作、強化信息化手段對優化口岸通關環境的技術支撐、整合優化口岸通關服務場所、加強通關中介代理服務企業誠信建設、推動口岸綜合管理法制建設、按差別分類建設與推進區域“大通關”聯動協作機制。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