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供應鏈管理

供應鏈管理:費舍爾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2008-3-20 12:1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在供應鏈管理的經典理論中,美國教授費舍爾提出的費舍爾模型以其簡單明了的表述和對公司的準確定位而為人們所推崇。費舍爾(Marshall L. Fisher)認為供應鏈的設計應以產品為中心,首先要明白用戶對企業產品的需求是什么?產品壽命周期、需求預測、產品多樣性、提前期和服務的市場標準等都是影響供應鏈設計的重要問題。因此他將產品分為了實用性產品和創新型產品,并特殊以家庭食品和時尚太陽鏡舉例來解釋這兩種商品的特性,以此來判斷其供求變化。 
  費舍爾認為實用性商品需求變化不會很大,可預測性強,且市場競爭趨于飽和,因此價格彈性極為敏感,企業需要盡力降低成本,提高盈利水平。而與之相對的創新型產品由于需求變化不確定,利潤水平高,應首先考慮企業生產反應能力的設計。費舍爾理論還有一個重要的觀點就是認為在現實中存在著大量的產品類型與供應鏈設計方向的不匹配,即實用性產品采取高反應能力供應鏈而創新型產品采用高盈利水平,他認為這些不匹配的企業會因此向匹配的方向轉移,即創新產品向高反應能力或實用產品轉移,反之亦然。
  費舍爾的理論在很大程度上為許多企業的產品和供應鏈設計提供了方向,但在現實中,我們發現了很多費舍爾認為不匹配的企業獲得了比那些恪守理論原則的公司多得多的利潤增長。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一向以特立獨行而著稱的蘋果公司,按照費舍爾模型蘋果屬于生產創新型產品卻追求高盈利水平的不匹配狀態,但正是這種狀態讓蘋果公司用ipod, iphone以及蘋果電腦的全球熱銷中獲得了巨大的利益。而對于生產實用性產品的企業來說,由于競爭對利潤的擠壓已接近極限,因此另辟蹊徑在售后服務等環節提高反應能力反而成了新的業務增長點。
  總結理論和實際業務,企業必須找到自己發展的合適模式,設計合適的供應鏈模型,采取行之有效的營銷策略,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創新的基礎上,技術領先和服務理念領先,總能夠使企業在各種環境下找到適合自己的增長機會。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