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只青睞有準備的供應商
2008-3-2 20:5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與中標供應商笑逐顏開、喜上眉梢的開懷神情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落標供應商神態各異,自嘆弗如的有之,憤憤不平的有之,言辭粗暴的有之,無理取鬧的有之。落標固然可惜,但“勝敗乃兵家常事”,但如果經常落標,一敗再敗,供應商就應引起重視,深刻剖析,以圖良策,切勿陷入困局而不能自拔。
一、三次投標三次落標,空留遺憾
某地A公司前身是老字號國有企業,改制后主要經營電腦和辦公用品,總體實力十分雄厚,該公司曾連續三次參加計算機定點采購項目招標,但是結果卻無一例外地令人遺憾。
第一次,提供的投標文件全是散件,投標人言辭無禮,極不負責任,未能對招標文件做出實質性響應,成了無效投標。
第二次,輸在價格上,未做充分市場調研,憑感覺行事導致誤判,結果在價格分值上吃了大虧,又白忙活了一場。
第三次,按說事不過三,可這一次仍然功虧一簣,成了第二意向中標人。主要原因是輸在“粗心”上,招標文件要求提供的工資花名冊、納稅憑證、技術人員證書等評標依據竟有多項是空白,導致很多細項上得了0分,結果也就可想而知。
招標結果宣布后,該公司的投標人不服,招標單位安排評委會接受其質疑,可他一味地對評委們橫加指責,根本聽不進去別人講話,只是大呼“為什么我們價格低卻不中標?我們公司一年要交上百萬元的稅,有幾百號職工,不信你們可以實地去調查,不公平”。
評委們均講絲毫不懷疑該公司的實力,但是有實力不是嘴說就行的,需要證明材料。之前,招標單位在招標前也做過多次輔導,學習了招標文件有關內容,并告訴潛在投標供應商不懂就問,特地強調“評委會在評審投標文件對招標文件的響應性時只依據投標文件,而不尋求其他外部證據”,供應商要做好投標文件,全面展示自己實力。還要注意價格只是一個重要的評標要素,但不是唯一要素,也不是決定性要素,招標既不是單純的價格戰,也不是純粹的資質戰。
上述供應商的表現并不鮮見,一旦不中標,臉色大變,到處告狀,卻不反省自己,不找原因,普遍特征是中標心切,但缺乏細心和耐心,導致失誤百出,頻頻落標。
二、機會只青睞有準備的供應商
想中標、想成交、想成為定點供應商,其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中標、成交得靠實力去爭奪,暫時沒有取得定點資格的供應商或是經常投標卻屢屢落標的供應商,千萬不可自暴自棄,也不能怨天尤人,而應在現狀面前思考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一)積聚實力,大力拓展政府采購以外的市場
市場競爭是殘酷的,淘汰更是無情的,政府采購市場份額的爭奪將會更加激烈,供應商參加政府采購活動難免會遭遇種種挫折,有的供應商多次參加采購卻無法“中標”,就變得心灰意冷,供應商對此要有正確的認識,應該確立“屢敗屢戰”的意識,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要在失敗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不斷調整、完善、充實,要始終以積極的姿態參加政府采購活動,“西瓜要抱,芝麻也要撿”,并注意向成功者學習取經,才會最終成為令人敬畏的強大“對手”。
政府采購市場的確誘人,但政府采購之外的天地也很寬,暫時因條件不足未能進入政府采購市場的供應商不可“強入”,要甩下包袱,打消受優待、受保護的非份之想,把注意力放在政府采購以外的市場,公平競爭,切忌浮躁狂暴,在這樣的市場上摔打自己、錘煉自己,把自己發展得足夠強壯,再以強者的身份出現在政府采購活動中,相信必定會柳暗花明。
(二)有的放矢,毫無保留地展示自身實力
市場經濟時代,各類供求信息千變萬化,且在供求關系中供方往往處于弱勢地位,因而對眾多中小型供應商而言,政府采購所形成的商機不會主動跑上門,如果坐在家里等客戶上門,只會錯失一次又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只會愈加裹足不前。供應商應該具備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能力,時時處處做有心人,經常關注留意全國各地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研究政府采購的政策法規,適時調整企業的營銷策略,伺機而動。
供應商在關注各類采購信息的同時,也要把功夫和心思用在具體的投標項目上,一旦決定投標,就必須全心投入,詳細研究招標文件和每一個細節,不懂就問,不會就學,針對招標文件確定的評標標準準備投標文件,牢記“嘴上說的沒用”,“寶貝”放在家里,別人不知道沒用。A公司是個不錯的企業大家都知道,但是它“我行我素”,不按招標文件規定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因此務必要接受這方面的教訓,該展示的就要毫無保留,不要遮遮掩掩。
(三)舉重若輕,供應商要學會調適自己的“心情”
中標了不可驕狂,落標了要保持克制,做政府采購首先要學會做人,要坦然面對壞消息。因為競爭是無情的,誰都無法預料結果,在公正的招標環境下,誰都無法控制和左右招標結果,屢投屢不中標的原因并非全部出在他人身上,首先要審視自己,存在什么差距,然后再虛心向招標人和評委甚至是對手咨詢自己的差距所在,迎頭趕上。如果懷疑招標評標中有不公正行為,應在掌握確鑿證據的前提下投訴維權。
供應商在政府采購活動中如果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光生“悶氣”不管用,畏首畏尾只會徒增他人囂張氣焰,要大膽地拿起質疑、投訴武器向有關部門反映,據理力爭,討個“說法”,砸碎暗箱操作的“黑手”。
同時要注意在質疑、投訴過程中要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辦理,不能“蠻干”,要真正做到“狠”得有理,“狠”得奏效。不得由著自己的性子,惡語相向,侮辱他人,否則將自毀形象,擾人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