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促進消費,投資,出口相協調
2008-3-19 11:1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要堅持擴大內需方針,調整投資和消費關系,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關鍵是合理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著力優化投資結構。
要進一步完善消費政策,拓寬服務消費領域,穩定居民消費預期,擴大即期消費。只有把經濟發展成果合理分配到群眾手中,才能得到廣大群眾的擁護,才能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摘自溫家寶總理3月5日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
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以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措施。
“2007年,消費對GDP的貢獻7年來首次超過投資,躍居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首位。”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社會科學院院長宋林飛說。堅持擴大內需,促進消費、投資、出口相協調,是我們在相當長時期內都要面臨的任務。
優化投資出口結構
“抑制投資過快增長、優化投資結構,需要嚴控土地、信貸兩個閘門,提高環保、能耗兩個門檻。”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政協原主席蔣以任建議,制定單位土地面積產出率標準,嚴格限制那些占地多、效益低的項目;嚴格環保和能耗指標考核,鼓勵各地引進那些綜合實力強,環保節能設施齊全的企業和項目,提高投資的質量。
蔣以任委員還談到,在產業選擇上,應注意形成上中下游相銜接的產業鏈,著力打造產業集群,避免重復建設,提高投資效益。
“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投資是優化投資結構的重要舉措。”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表示,近年來中央不斷加大對農村的基礎設施投入,為農村經濟發展蓄足了后勁。
“在投資構成中,企業自籌資金占到70%,優化企業的投資結構意義重大。國有企業應該加大科研投資力度。”全國政協委員、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鄭新立說,“目前全國規模以上企業每年研發投資占銷售收入的1.7%,中央企業研發投資占銷售收入的1.5%。央企擁有雄厚的科研資源,應該著眼長遠,加大研發投資,提高產品技術含量。”
談及我國的出口形勢,鄭新立委員說,“我國目前的外貿結構中,加工貿易占到57%,而加工貿易產品附加值較低,鼓勵發展產品附加值較高的一般貿易對優化出口結構很有必要。”
全國政協委員、黑龍江省饒河縣副縣長付剛說,“應通過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優化出口產品結構,努力減少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產品的出口,鼓勵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產品出口,提高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
讓消費“馬車”加速發力
擴大消費首先要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切實增加城鄉居民尤其是廣大農民的收入,是保障消費需求不斷增長的現實基礎。”全國人大代表、新鄉市市長李慶貴說。
宋林飛委員認為,消費信心來自收入預期。這就需要讓多數人的消費預期增強,進一步調整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城鄉居民的收入水平,比如完善增加農民收入的長效機制,提高農民的購買力。
“目前,大中城市消費升級的趨勢較為明顯,汽車與住房成為城市消費的重點領域;大多數農村在跟進城市消費。農民對中高檔耐用消費品的需求進入了快速增長階段。”
李慶貴代表說,一些產業鏈較長的消費品,如汽車類、家具類、建筑裝潢類商品銷售均大幅攀升,人們在旅游、教育、醫療保健和文化方面的消費逐步增加。
其次,要讓產業結構升級和消費升級相互促進,良性互動。“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必將帶動產業結構升級。”宋林飛委員說,產業結構調整要適應消費需求的變化、消費結構的變化,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改變過去用供應拉動消費的傳統思路,并使產業政策與消費政策協調起來。消費結構升級與產業結構升級形成的良性互動,將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隨著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消費者對科技含量高、環保含量高的產品的需求將不斷提高,轉變以往粗放型的投資增長模式,多在技術研發、品牌創新方面下功夫,才能在未來消費結構與產業結構的變動中把握主動。
“旅游是朝陽產業,從發達國家的消費來看,旅游消費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內容。發展旅游需要交通有大發展。目前,交通因素是我們發展旅游的一個制約因素。”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黃山市黃山風景區管委會副主任程迎峰告訴記者,近年來,黃山旅游持續上升,黃山旅游去年接待人數達到203萬人,旅游產業給當地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動力,單是景區上繳的稅收就達1.22億元,比3年前翻了一番。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文化廳副廳長李修松建議,在擴大消費的進程中,要加快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提高居民的消費信心,把握好各項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出臺的時機、力度及導向,穩定居民收入與消費不斷增長的心理預期。
代表委員們認為,2008年消費品市場有望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良好勢頭。尤其是奧運會的舉辦,將大大促進服務消費的增長,給相關城市的旅游、住宿、餐飲、購物等行業帶來發展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