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口增長放緩
2008-3-17 22:4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中國1月份和2月份貿易順差有所減少,這符合人們的預期:自2004年以來,出口的迅速增長已經使中國的貿易順差增長了8倍,現在這種趨勢可能終于開始放緩。
中國上兩個月的貿易順差達280億美元,較上年同期下降29%,大量季節性和一次性因素令這一數據失真。中國的農歷新年(發生在這一期間)使這兩個月的貿易數據難以解讀。在此期間,導致交通和電力陷入中斷的暴雪天氣也增加了不確定性。
但即使存在這些限制條件,中國貿易順差的下降仍然符合去年第四季度開始顯現的趨勢。當時,主要市場(尤其是美國市場)的需求不斷走軟開始令中國的出口增速放緩。
同期,中國國內經濟繼續保持強勁,這表現在進口同比增長31%,而出口同期增長16.9%。
美國銀行(BankofAmerica)駐北京的王濤表示:“進口增速的提高反映出中國的內需頗為強勁,進口價格大幅上漲,以及可能在暴雪天氣后能源、大宗商品和食品進口的增長。”
“(但)整體出口增長的突然放緩,則歸因于中國南方在暴雪后某些產品出口的中斷,以及交通中斷影響生產和運輸。”
但王濤估計,即便出口增速相對放緩,但中國今年仍有可能再次創下約2600億美元的巨額貿易順差。
在努力控制人民幣升值速度的過程中,規模如此之大的貿易順差將使中國央行面臨過去數年在控制流行性方面所遭遇的相同挑戰。
上述貿易順差將直接計入已在不斷膨脹的中國外匯儲備中。據路透社(Reuters)稱,今年1月底中國外匯儲備已達1.589萬億美元。中國政府尚未證實該數據。
如果情況屬實,那么僅1月份中國的外匯儲備就增加了616億美元,相當于該月貿易順差和境內外國投資總和的兩倍,并且意味著外匯儲備今年還將增加7000億美元左右。
人民幣升值步伐加快,推高了出口商品在海外市場的價格,也正對出口商形成壓力。折合成年率計算,1月份人民幣兌美元的升值幅度約為20%。
中國政府昨日還宣布,衡量企業成本的生產者價格指數(PPI)2月份同比增長6.6%,為2004年12月份以來的最快增速,從而進一步表明中國經濟面臨的通脹壓力正日益上升。
中國1月份通脹率創下7.1%的11年新高,政府擔心價格上漲正在從食品向其它領域蔓延。2月份的消費價格指數(CPI)將于本周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