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錢-跨國競爭與供應鏈管理
2008-3-16 20:1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日前,漢普管理咨詢有限公司首席管理顧問金達仁在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發表學術演講時指出,隨著科技和新經濟的迅猛發展,促使全球化市場競爭趨勢和企業管理模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種變化標志著世界范圍內新一輪的市場競爭和企業重組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并由此推動經濟全球化向縱深方向發展。跨國競爭新趨勢
金達仁認為,近年來,西方工業發達國家為了全面提高國家和企業競爭力,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都在進行企業間的購并和重組活動。20世紀初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到20世紀90年代成了“活魚吃休克魚、快魚吃慢魚”;如今,則是“大魚吃大魚、活魚吃活魚”。如美國波音公司購并麥道公司和惠普公司購并康柏公司案就是兩個非常典型的例子。通過購并和重組提高了這些跨國公司的市場競爭力,也將迅速改變全球化市場競爭的格局。
全球化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使得以往那種企業與企業之間單打獨斗的競爭形式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以協同商務、協同競爭和雙贏原則為商業運作模式的,由客戶、供應商、研發中心、制造商、經銷商和服務商等合作伙伴組成的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或者是一個跨國集團和另一個跨國集團之間的競爭。
一個企業所參與的供應鏈規模越大,運作效率越高,那么,這個企業的競爭力和生命力就越強。由此,西方專家、學者們提出了一種新的管理理論——供應鏈管理模式。
金達仁分析,在以知識經濟為特征的新經濟時代,企業與企業的競爭,供應鏈與供應鏈的競爭,乃至國家與國家的競爭,歸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誰擁有足夠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俱全的人才,誰就能創造市場、獲取資本,誰就能在激烈的全球化市場競爭中贏得主動權,直至取勝。
因此,傳統的資本結構和獲取資本的形式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人力資本作為資本的一種重要形式,其意義和作用已經逐漸被資本市場、勞動力市場和企業家們所充分認識。供應鏈管理模式研究
在談到供應鏈管理模式時,金達仁說,供應鏈管理模式是當今世界全球化市場競爭環境下的一種最有效的管理模式。事實上,自從有商品市場和商品交換,供應鏈和供應鏈管理模式就已客觀存在。
早期的供應鏈管理表現形式是農夫在土地上辛勤耕耘,收獲的農作物由作坊和工匠進行加工,產成品進入店鋪出售,最后被買主購買,這些單體活動聯結到一起,就是一個最原始的供應鏈管理模式。
新經濟時代的供應鏈管理模式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客戶需求為中心,從而將客戶、供應商、研發中心、制造商、經銷商和服務商等合作伙伴聯結成一個完整的網鏈結構,形成一個極具競爭力的戰略聯盟。
金達仁說,支撐供應鏈管理模式運作的除了信息技術平臺以外,還包括企業發展戰略、市場分析、營銷體系、人力資本、虛擬企業、敏捷制造、企業資源計劃、協同產品研發、客戶關系管理、物流、價值鏈管理和電子商務等現代企業管理理論和方法在內的管理平臺,兩者互為依存。在研究供應鏈管理模式和供應鏈競爭力水平時,不能僅著眼于供應鏈本身的物理結構和邏輯關系,一定要深入研究供應鏈管理模式中每一個合作伙伴自身競爭力水平和管理水平,每一個環節活動的內容、形式與方法,以及他們之間的合作模式與合作機制。只有這樣,才能使供應鏈管理模式研究落到實處,才能實現供應鏈價值和利潤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