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方物流能否從“庸俗”中解脫
2008-3-15 10:3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沒有車隊、沒有倉庫,卻從事物流服務就是第四方物流公司,這種說法好像正成為一種時髦。“第四方物流”這個飄洋過海來到中國的概念,似乎正在一種不自然的合力下走向庸俗化。在發展4PL為時尚早的環境下,人們究竟應以怎樣的姿態來迎接它的到來?
如果你想跟專家或者業內人士打聽關于“第四方物流”的種種,大部分人都會對你說:“是的,這個問題你最好去請教‘海歸派’,也許他們會對你的問題感興趣。”如果被 你請教的專家正好就是“海歸”,他或者會點點頭告訴你,“是的,這個問題我是可以說說的。”
記者找到的“海歸派”田學軍就是這么回答的。7月16日上午,記者在中郵物流有限責任公司的辦公室里,見到了這位從美國歸來的物流博士。
在國內走向庸俗的“4PL”
“第四方物流(4PL)”在中國似乎是從去年開始見諸報端的。當時,南方的一些物流公司、咨詢公司甚至軟件公司紛紛宣稱自己的公司提供的是“第四方物流”服務,他們的公司就是從事“第四方物流”的公司。而在田學軍的視野里,最為深刻印象是,北京中關村新近成立的一家物流公司,其公司全名竟然就直接叫“第四方物流公司”。田學軍 說:“標榜沒有車隊、沒有倉庫,卻從事物流服務就是第四方物流公司,好像正儼然成為一種時髦。”
“這些現象表明,在國內,‘第四方物流’正在被庸俗化!”田學軍指出。
在田學軍看來,第四方物流正在被庸俗化的表現有很多,歸納起來無非是將沒有車隊、沒有倉庫當成一種時髦;號稱擁有信息技術,其實卻缺乏供應鏈設計能力;將第四方物流只是當作一種商業模式;還有就是直接將咨詢公司等同于第四方物流公司。總的說來,其根本癥結都在于并沒有完整、準確的理解第四方物流的概念,沒有深入調查、分析中國目前是否真的需要第四方物流,只是將第四方物流停留在商業炒作的階段上。
海外來的“4PL”正本清源
只有在田學軍真正開始介紹第四方物流的時候,所謂只有“海歸派” 對這個問題具有發言權的說法,才開始呈現出它的合理性。
第四方物流的概念,是1998年美國埃森哲咨詢公司率先提出的。他們對“第四方物流”是這樣定義的:“ 第四方物流(4PL)供應商是一個供應鏈的集成商,它對公司內部和具有互補性的服務供應商所擁有的不同資源、能力和技術進行整合和管理,提供一整套供應鏈解決方案”。第四方物流的主要作用是:對制造企業或分銷企業的供應鏈進行監控,在客戶和它的物流和信息供應商之間充當惟一“聯系人”的角色。
埃森哲公司關于4PL概念的提出改變了以前咨詢公司只受貨方或者 3PL公司單方的聘請,只扮演咨詢角色的位置。埃森哲公司甚至率先將 “4PL”注冊為公司的商標。他們認為,第三方物流(3PL)是對功能性物流(2P L)的優化,但是卻沒有完成對整個供應鏈的完全優化,而這方面的任務現在將由第四方物流(4PL)來承擔。而在這方面,埃森哲公司認為他們擁有最好的專家和專業技能,具有絕對的優勢。
埃森哲公司的成功案例,讓人們看到了4PL的發展前景,很多公司都想在這個市場里分一杯羹。由于4PL 的商標已經被埃森哲公司注冊,因此,人們只好另“辟”新名,一時間叫“領銜的物流公司”的有之,叫“供應鏈管理公司”的有之,還有的自稱為集成商、總承包商的,其實都是在做著第四方物流的事情。
然而這個過程并非一帆風順,第三方物流公司和第四方物流公司發生了激烈的爭吵。以埃森哲公司為代表的4 PL公司認為,4PL有著3PL不能比擬的好處。首先是中立,他們認為,3PL公司為了充分利用自己的資源,會存在私心,使客戶不能盡量節省成本。而4PL公司因為沒有這些資源,因此會站在一個絕對公正的立場上。其次,4PL公司還認為3PL 不具備流程重組的能力和缺乏持續改進的能力。
被埃森哲公司攻擊了的大型3PL公司也開始作出反擊。他們認為物流服務本身就是要為客戶降低成本的,第四方物流的出現分明就是增加了一個環節,增加了客戶成本,這樣做只是為了搶占第三方物流的市場。
在這方面,中國國內對第四方物流的看法也有類似。有一部分人認為,在當今物流鏈中,買賣貨物雙方分別為第一、第二方,物流公司被稱為第三方,所以叫做第三方物流。因此,所謂第四方物流顯然是一個多余的角色。
但是,在田學軍以及他所代表的“海歸派”的觀點看來:所謂第一方物流(1PL)是指生產企業自身做倉儲、貨運的概念;第二方物流( 2PL)是指生產企業聘請車隊、倉庫來做倉儲、貨運的概念,屬于功能性的服務;第三方物流(3PL)則是整個供應鏈提供整體管理服務的概念。
但是,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世界環境發生了三方面的變化:供應鏈的全球化、復雜化;由互聯網興起帶來的透明化;市場需求個性化,也即同步化,使傳統的第三方物流已經不適應、滿足不了這種需求。而 4PL在此時的出現,顯然帶有某種應運而生的意味。
“因此說,從第一方物流到第四方物流,事實上是個概念延伸的過程,事實上都是在提供物流服務。”田學軍說,“學術界一般用3個坐標值來進行衡量,即復雜性、信息技術和增值服務。而物流服務從一方、二方、三方發展到現在的四方,事實上就是對這三個坐標值的不斷突破。將來也許還能夠對這四個坐標值進行突破,到時也許會出現第五方物流 (5PL)甚至XPL。”
這代表了西方學術界對這一問題的判斷標準,即關鍵是要看這種服務形式有無價值。因此,學術界普遍認為, 4PL出現的積極意義在于它指出了3PL的局限性,4PL的出現是對現有第三方物流服務能力的一種挑戰。
學術界的這一論點,使許多大型3PL公司得到了啟示,他們認為,事實上他們所掌控的資源也能做4PL服務。現在來看,4PL公司可以是多種來源,包括咨詢公司、第三方物流公司、大型物流軟件公司、中小型物流公司通過合資或者聯盟成立的公司以及供應商聯盟。
但不管其來源如何,關鍵是要看能否做到全程的惟一性,成為客戶惟一的合作伙伴;其次要看是否有自己的資源,又具備整合別人資源的能力,即整合性;三是要看是否確實達到上文提到的三個坐標值的標準。
在田學軍看來,盡管很多不同性質的公司都能夠成為第四方物流公司,但是只有UPS、TNT這種大型第三方物流公司,在向第四方物流公司的發展過程中才會成為主流;其次,真正需要4PL的客戶將主要是汽車、 IT、手機、醫藥等具有鮮明行業特征和超大企業規模,并且是供應鏈比較復雜的企業。
“國外用5年的時間把第四方物流從一個概念變成了一種現實或者說理念”,田學軍說。
中國發展“4PL”為時尚早
現在的中國是否需要第四方物流?現實的情況是,在中國,第三方物流的發展尚處在初始期。國際上第三方物流公司在中國尚未被允許經營真正的第三方物流業務。國有的以物流為主體的公司也沒有完成經營機制的轉換,民營的第三方物流公司雖在崛起卻羽翼未豐,同時制造企業把物流外包給第三方也尚未形成氣候。盡管政府和媒體一直在推動這個行業的發展,傳統的運輸倉儲企業也紛紛翻牌,但第三方物流占整個供應鏈市場的分額仍然很低(大大低于7%的水平)。用田學軍的話來說,就是“現在中國的企業仍然是以1PL、2PL為主的,連3PL的需求都不多。其表現,一是很多 3PL的公司提供的是2PL的服務;二是潛在的需求也是以2PL為主的”。
鑒于第四方物流的發展必須在第三方物流行業高度發達和企業供應鏈業務外包極為流行的基礎之上才能夠發展起來,田學軍以及國內許多物流專家普遍認為:“中國現在還幾乎沒有對第四方物流的需求,因此,發展第四方物流還為時尚早。”
“所以,目前來說,中國物流發展的任務應該是普及3PL,傳播4PL”,田學軍說,“不管怎樣,4PL 概念的傳播還是有價值的,至少能用4PL來促進3PL的發展。如果將來中國物流市場上出現了第四方物流的需求,使 4PL市場變成現實,其運作模式無非是三種:一是合資,是以客戶為核心將供應鏈外包;二是行業整合,是以行業為核心,提供公共服務平臺,形成規模效應,特別是在最具有行業特點的如化工行業,將率先出現。三是由3PL公司延伸出4 PL,是以3PL為核心來尋找同盟產生的。”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也只有大型3PL公司能夠最先進入,如國內幾個中字頭企業,中郵、中遠、中海等。因為他們具有很好的資源,有豐富的運營經驗,有很好的客戶基礎,此外,在人才、技術、系統方面的投入也是最大的。因此,4PL最有可能從這些3PL 公司首先剝離出來。”
作者:湯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