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企業ERP系統的精髓是集成化?
2008-3-11 2:5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當今世界經濟的發展快速步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即“信息時代“或“知識經濟時代”。1)世界經濟的全球一體化。2)以計算機為代表的現代信息化技術滲透到經濟發展的各個領域,并促進經濟的迅速發展。3)企業間的競爭規則發生了改變,從單個企業核心力的對抗發展到圍繞核心企業組成合作雙贏的供應鏈之間的競爭。這是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三大特點。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只有徹底擺脫傳統的陳舊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手段,將先進的現代化管理方法和信息化技術導入自己的管理機制,才能獲得生存和持續發展的可能。“集成化”是現代管理的重要內容和發展趨勢,它特別重視企業的整體性需求和信息在各系統之間、各組織之間、各部門之間的完全集成,使得傳統的以勞動分工理論為基礎的企業管理理論和方法,受到了巨大的挑戰。傳統企業管理理論強調的是專業分工管理,各管理部門的界限分明,整個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是職能驅動,信息管理分散落后,很難做到共享;而現代管理理論則強調企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要以系統的觀點、流程的觀點、集成的觀點去分析傳統企業中的各種弊病,并與先進的信息技術相結合,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對企業的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進行集成化的管理,從而實現企業資源的更有效利用和整合,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是流程驅動的。
在信息化的初級階段(20世紀50~60年代),企業信息化僅僅是用計算機代替人工的重復性的管理活動,一般是模擬手工管理的局部應用,各個部門形成一個個的信息孤島。這種信息故島現象使得企業的信息和數據更新不同步甚至不一致,使得信息不能自動傳遞,不能共享,各部門使用的數據不一致,為各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帶來困難。同時,各局部子系統都產生了大量的數據,但這些數據不能進行深加工和充分利用。因此,這樣一些孤立的系統不能為企業帶來更大的效益。到了20世紀80年代,企業界開始意識到集成應用的必要性,因此很多企業開始試圖在企業系統整體概念的指導下,進行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和開發。在這種需求的拉動下,出現了很多企業管理軟件的開發商,為企業提供了各種集成化的企業管理應用的商品化軟件產品。其中最有影響的就是遵循MRP—MRPII—ERP軌跡發展起來的企業資源計劃(ERP)系統。
二.ERP系統的精髓是集成
ERP系統不僅僅是一個軟件工具,實際上也是一種新的管理模式。它把信息技術作為一種管理工具,并與先進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結合起來,形成一種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創新模式。從本質上講,ERP系統是一種集成化的管理模式。集成性是ERP管理模式的最重要的特征,ERP系統區別于傳統的管理思想,它不僅僅考慮企業一個職能部門的運作,而是企業的整體角度出發來解決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問題。因此,ERP不是一種職能部門或局部的管理系統,而是企業整體和全局性的管理模式,其目的是使企業的整體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ERP系統實現了企業內部核心業務和企業之間供應鏈的信息集成。在企業內部通過ERP系統將企業的銷售、生產、采購、財務、質量、人力資源管理等核心業務集成起來,共享信息,合理利用資源,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降低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對市場的快速反映能力。此外,ERP還是一個面向供應鏈的管理系統,在互聯網的支持下,核心企業與供應鏈中的合作伙伴:上游的供應商、下游的分銷商、代理商、客戶等集成起來,組成一個資源共享、互相協作、互相配合、雙贏的利益共同體。
ERP系統在兩個層次上完成了集成,即功能層次上和數據層次上。ERP集成化的思想體現了制造業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客觀規律和需求,它全面覆蓋企業所有的管理功能,將企業的各項業務活動看成是一個緊密結合整體中的一環。相對于企業的各主要業務環節,ERP系統相對應地劃分成若干個相互獨立而又相互關聯的子系統,如銷售管理子系統、庫存管理子系統、采購管理子系統、主生產計劃子系統、物料需求計劃子系統、車間管理子系統、財務管理子系統、成本管理子系統、質量管理子系統、人力資源管理子系統等等。ERP通過這些子系統分別完成企業各相應業務的管理功能,而這些子系統又依照其內部的邏輯相互關聯,并把各個功能子系統結合成一個一體化的系統,實現了企業各項功能的集成。ERP系統功能層次上的集成是建立在數據集成的基礎上的,ERP是一個完全集成化的軟件系統,各個功能子系統在運行中所有的數據來源于一個共同的數據庫系統,各子系統在統一的數據環境下工作,將企業的各個業務環節連接在一起。通過公共數據庫各個子系統可以實現數據的共享,它們可以獲取其他子系統的數據,從而打破了傳統管理中的數據私有,消滅了信息孤島現象,所有數據統一存放、統一維護,減少數據冗余,各個子系統通過數據和信息的集成,當某項業務發生變化時,系統就將與之相關的信息自動輸送到它所被定義好的相關業務單元中去,從而實現了功能之間的集成。如圖1所示。
圖1 ERP系統通過數據和信息上的集成(數據共享)完成和支持了系統在功能上的集成
ERP系統是一個由多個功能子系統集成的、整體性的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它的最大的特點是以業務流程導向的模式集成企業內部的所有功能,并以互聯網為基礎與其他的企業相集成,形成供應鏈系統。任何一個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都是由一系列相互關聯、相互交叉、錯綜復雜的業務流程來實現的。如市場營銷和銷售管理流程、生產制造管理流程、采購供應管理流程、財務管理流程等。在傳統的手工管理中,這些流程往往是各自獨立運行和互相脫節的,這些本來應該緊密關聯的業務流程,沒有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ERP系統就是以業務流程的集成為導向,將企業所有的核心功能集成到管理系統之中,使企業完成系統化、集成化改造,提高企業管理水平。ERP系統是一個商品化的應用管理軟件,它提供了豐富的、相當完善的標準流程,即所謂的“最佳流程實踐”及參考模型。在企業管理信息化建設中,引進ERP商品化軟件,作為改造和優化企業現行管理模式和業務流程的解決方案,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三.ERP集成化特點的體現
ERP系統集成化的特點在企業應用中的具體體現可表現在以下幾點:
(1)ERP系統的縱向集成
企業應用ERP系統可以實現管理功能和信息的縱向集成。所謂縱向集成是指在應用ERP系統的企業中,實現了管理功能和信息在企業各層次之間的集成,或者說實現了各層次的業務流程之間的集成。以制造業企業為例,一個制造業企業的管理系統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層結構:計劃層(或決策層)、執行層和控制層。計劃層的任務是根據企業的生產經營目標和市場以及客戶的需求,制定企業的各級的各種計劃,如銷售計劃、主生產計劃、物料需求計劃、采購計劃、車間生產作業計劃、能力需求計劃、資金需求計劃等等。ERP系統對企業的各種計劃進行了重新的整合,建立了集成化的計劃管理體系,它是整個企業管理系統的龍頭,為各管理職能提出了計劃指標,指導各種業務工作的執行。執行層的管理是指對企業的各項執行性的業務活動,如采購部門的各種物料的采購活動、各生產車間的生產制造活動以及各種輔助生產活動等的管理。執行層的是執行各項計劃規定的生產經營目標和各項任務,生產出市場和客戶需要的產品。在生產和采購等執行活動中,必然會受到各種干擾,如車間生產過程中設備故障、人員短缺、停工待料、質量事故等,都會影響生產的正常進行,使執行的過程偏離計劃指標,必將影響到生產任務的完成和對客戶的按時交貨。因此,需要設立控制管理層,通過監督和統計等手段對企業各項執行活動進行監控,及時發現各項業務活動的執行結果對計劃規定的指標的偏差,為計劃管理人員和調度人員提供決策依據,從而完成整個生產經營過程的閉環控制。而ERP系統真正有效地將企業管理中的這三個層次集成為一個緊密關聯的閉環的生產經營管理的控制系統。如圖2所示。
一.集成化是現代化管理的重要內容
當今世界經濟的發展快速步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即“信息時代“或“知識經濟時代”。1)世界經濟的全球一體化。2)以計算機為代表的現代信息化技術滲透到經濟發展的各個領域,并促進經濟的迅速發展。3)企業間的競爭規則發生了改變,從單個企業核心力的對抗發展到圍繞核心企業組成合作雙贏的供應鏈之間的競爭。這是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三大特點。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只有徹底擺脫傳統的陳舊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手段,將先進的現代化管理方法和信息化技術導入自己的管理機制,才能獲得生存和持續發展的可能。“集成化”是現代管理的重要內容和發展趨勢,它特別重視企業的整體性需求和信息在各系統之間、各組織之間、各部門之間的完全集成,使得傳統的以勞動分工理論為基礎的企業管理理論和方法,受到了巨大的挑戰。傳統企業管理理論強調的是專業分工管理,各管理部門的界限分明,整個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是職能驅動,信息管理分散落后,很難做到共享;而現代管理理論則強調企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要以系統的觀點、流程的觀點、集成的觀點去分析傳統企業中的各種弊病,并與先進的信息技術相結合,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對企業的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進行集成化的管理,從而實現企業資源的更有效利用和整合,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是流程驅動的。
在信息化的初級階段(20世紀50~60年代),企業信息化僅僅是用計算機代替人工的重復性的管理活動,一般是模擬手工管理的局部應用,各個部門形成一個個的信息孤島。這種信息故島現象使得企業的信息和數據更新不同步甚至不一致,使得信息不能自動傳遞,不能共享,各部門使用的數據不一致,為各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帶來困難。同時,各局部子系統都產生了大量的數據,但這些數據不能進行深加工和充分利用。因此,這樣一些孤立的系統不能為企業帶來更大的效益。到了20世紀80年代,企業界開始意識到集成應用的必要性,因此很多企業開始試圖在企業系統整體概念的指導下,進行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和開發。在這種需求的拉動下,出現了很多企業管理軟件的開發商,為企業提供了各種集成化的企業管理應用的商品化軟件產品。其中最有影響的就是遵循MRP—MRPII—ERP軌跡發展起來的企業資源計劃(ERP)系統。
二.ERP系統的精髓是集成
ERP系統不僅僅是一個軟件工具,實際上也是一種新的管理模式。它把信息技術作為一種管理工具,并與先進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結合起來,形成一種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創新模式。從本質上講,ERP系統是一種集成化的管理模式。集成性是ERP管理模式的最重要的特征,ERP系統區別于傳統的管理思想,它不僅僅考慮企業一個職能部門的運作,而是企業的整體角度出發來解決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問題。因此,ERP不是一種職能部門或局部的管理系統,而是企業整體和全局性的管理模式,其目的是使企業的整體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ERP系統實現了企業內部核心業務和企業之間供應鏈的信息集成。在企業內部通過ERP系統將企業的銷售、生產、采購、財務、質量、人力資源管理等核心業務集成起來,共享信息,合理利用資源,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降低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對市場的快速反映能力。此外,ERP還是一個面向供應鏈的管理系統,在互聯網的支持下,核心企業與供應鏈中的合作伙伴:上游的供應商、下游的分銷商、代理商、客戶等集成起來,組成一個資源共享、互相協作、互相配合、雙贏的利益共同體。
ERP系統在兩個層次上完成了集成,即功能層次上和數據層次上。ERP集成化的思想體現了制造業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客觀規律和需求,它全面覆蓋企業所有的管理功能,將企業的各項業務活動看成是一個緊密結合整體中的一環。相對于企業的各主要業務環節,ERP系統相對應地劃分成若干個相互獨立而又相互關聯的子系統,如銷售管理子系統、庫存管理子系統、采購管理子系統、主生產計劃子系統、物料需求計劃子系統、車間管理子系統、財務管理子系統、成本管理子系統、質量管理子系統、人力資源管理子系統等等。ERP通過這些子系統分別完成企業各相應業務的管理功能,而這些子系統又依照其內部的邏輯相互關聯,并把各個功能子系統結合成一個一體化的系統,實現了企業各項功能的集成。ERP系統功能層次上的集成是建立在數據集成的基礎上的,ERP是一個完全集成化的軟件系統,各個功能子系統在運行中所有的數據來源于一個共同的數據庫系統,各子系統在統一的數據環境下工作,將企業的各個業務環節連接在一起。通過公共數據庫各個子系統可以實現數據的共享,它們可以獲取其他子系統的數據,從而打破了傳統管理中的數據私有,消滅了信息孤島現象,所有數據統一存放、統一維護,減少數據冗余,各個子系統通過數據和信息的集成,當某項業務發生變化時,系統就將與之相關的信息自動輸送到它所被定義好的相關業務單元中去,從而實現了功能之間的集成。如圖1所示。
圖1 ERP系統通過數據和信息上的集成(數據共享)完成和支持了系統在功能上的集成
ERP系統是一個由多個功能子系統集成的、整體性的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它的最大的特點是以業務流程導向的模式集成企業內部的所有功能,并以互聯網為基礎與其他的企業相集成,形成供應鏈系統。任何一個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都是由一系列相互關聯、相互交叉、錯綜復雜的業務流程來實現的。如市場營銷和銷售管理流程、生產制造管理流程、采購供應管理流程、財務管理流程等。在傳統的手工管理中,這些流程往往是各自獨立運行和互相脫節的,這些本來應該緊密關聯的業務流程,沒有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ERP系統就是以業務流程的集成為導向,將企業所有的核心功能集成到管理系統之中,使企業完成系統化、集成化改造,提高企業管理水平。ERP系統是一個商品化的應用管理軟件,它提供了豐富的、相當完善的標準流程,即所謂的“最佳流程實踐”及參考模型。在企業管理信息化建設中,引進ERP商品化軟件,作為改造和優化企業現行管理模式和業務流程的解決方案,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三.ERP集成化特點的體現
ERP系統集成化的特點在企業應用中的具體體現可表現在以下幾點:
(1)ERP系統的縱向集成
企業應用ERP系統可以實現管理功能和信息的縱向集成。所謂縱向集成是指在應用ERP系統的企業中,實現了管理功能和信息在企業各層次之間的集成,或者說實現了各層次的業務流程之間的集成。以制造業企業為例,一個制造業企業的管理系統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層結構:計劃層(或決策層)、執行層和控制層。計劃層的任務是根據企業的生產經營目標和市場以及客戶的需求,制定企業的各級的各種計劃,如銷售計劃、主生產計劃、物料需求計劃、采購計劃、車間生產作業計劃、能力需求計劃、資金需求計劃等等。ERP系統對企業的各種計劃進行了重新的整合,建立了集成化的計劃管理體系,它是整個企業管理系統的龍頭,為各管理職能提出了計劃指標,指導各種業務工作的執行。執行層的管理是指對企業的各項執行性的業務活動,如采購部門的各種物料的采購活動、各生產車間的生產制造活動以及各種輔助生產活動等的管理。執行層的是執行各項計劃規定的生產經營目標和各項任務,生產出市場和客戶需要的產品。在生產和采購等執行活動中,必然會受到各種干擾,如車間生產過程中設備故障、人員短缺、停工待料、質量事故等,都會影響生產的正常進行,使執行的過程偏離計劃指標,必將影響到生產任務的完成和對客戶的按時交貨。因此,需要設立控制管理層,通過監督和統計等手段對企業各項執行活動進行監控,及時發現各項業務活動的執行結果對計劃規定的指標的偏差,為計劃管理人員和調度人員提供決策依據,從而完成整個生產經營過程的閉環控制。而ERP系統真正有效地將企業管理中的這三個層次集成為一個緊密關聯的閉環的生產經營管理的控制系統。如圖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