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供應鏈管理來源于供應鏈管理思想與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循環經濟是一個系統工程,在循環經濟的產業鏈中,綠色材料、綠色設計、綠色制造、綠色包裝、綠色使用和綠色回收共同組成一個閉環綠色供應鏈系統。只有重視循環經濟的每一個環節,才能達到社會、生態、經濟綜合效益的系統優化,推進環境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從而提升國家的綜合競爭力。
綠色供應鏈管理與循環經濟
綠色供應鏈管理( green supplychain management)的研究時間不長,其內容和概念還在不斷完善和發展之中。國外有關綠色供應鏈的研究可以認為最初開始于綠色采購,1994年Webb研究了一些產品對環境的影響,美國國家科學基金(NSF)資助了40萬美元在密歇根州立大學的制造研究協會( MRC,1996)進行“環境負責制造”研究,該研究組織于1996年提出綠色供應鏈的概念,開始將綠色供應鏈作為一個重要的研究內容。國內有關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研究最初起源于對綠色制造的相關研究。
綠色供應鏈是供應鏈在綠色制造中的應用,但較之一般意義上的供應鏈要復雜(見表1)。綠色供應鏈中流動的物流不僅是普通的原材料、中間產品和終產品,更是一種“綠色”的物流。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品、廢料和在運輸、倉儲、銷售過程中產生的損壞件及被用戶淘汰的產品均須回收處理。綠色供應鏈沒有終止點,如經處理后可繼續使用的產品可重新銷售;拆卸后可重新使用的零部件可回到制造廠;可重新回爐的報廢零部件可作為原材料使用。綠色供應鏈信息流中,大量流動的是有關綠色制造的“綠色”信息。
表 1 綠色供應鏈管理與傳統供應鏈管理的區別
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一詞是對物質閉環流動型 (closing materials cycle)經濟的簡稱。20世紀90年代以來,有關學者提出人類社會的未來應該建立一種以物質閉環流動為特征的經濟,即循環經濟,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所要求的環境與經濟雙贏的戰略目標。循環經濟與線性經濟的根本區別在于,后者內部是一些相互不發生關系的線性物質流的疊加,由此造成出入系統的物質流遠遠大于內部相互交流的物質流,造成經濟活動的“高開采、低利用、高排放”特征。
綠色供應鏈的構建要點
綠色供應鏈管理從社會及企業可持續發展角度出發,根據企業營運流程,綠色供應鏈管理可分為五個主要階段及部分:綠色設計階段、綠色生產階段、綠色營銷階段、綠色消費階段及綠色回收階段。每個階段加上綠色是將“環保”及“可持續發展”貫穿其中。
圖1 綠色供應鏈流程圖
綠色設計:綠色設計主要采用產品的生命周期分析,即研究所有投入和產出的材料,充分考慮對資源和環境的影響,在充分考慮產品的功能、質量、開發周期和成本的同時,優化各有關設計因素,使得產品及其制造過程對環境的總體影響和資源消耗減到最小。綠色設計概念的產生,使傳統生命周期的概念得到延伸。綠色設計將產品的生命周期延伸到“產品使用結束后的回收,再利用及處理”。綠色設計過程中也可運用一些科學的方法,如生命周期分析,質量性能分析等。
綠色生產:綠色生產就是要根據制造系統的實際情況規劃和采用物料和能源消耗少、廢棄物少、對環境污染小的工藝方案和工藝路線。綠色生產過程要求供應鏈企業的生產過程中對環境無污染或減少污染。
綠色材料是指具有良好使用性能,并在制備、加工、使用乃至報廢后回收處理的全生命周期過程中能耗少、資源利用率高、對環境無污染、且易回收處理的材料。國際上,1993年,美國要求對釋放臭氧物質或者生產過程中使用ODS的產品必須加以標注。適當減少使用材料的種類也是供應鏈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一些企業已經開始使用替代品,使用替代品來減少廢物產生和降低原材料消耗也非常重要。
所謂綠色供應商是指,選擇供應商需要考慮的主要因素是:產品質量、價格、交貨期、批量柔性、品種多樣性和環境友好性等。在美國密歇根大學學者所做的一項有關環境調查的研究中提出,供應方環境評估中的十大重要標準是:環境記錄中的公眾揭發;第二層供貨方的ERP評估;危險物管理;有毒廢物污染管理;是否通過ISO14000(K)相反的物流計劃;產品包裝中的管理;危險氣體排放管理。
綠色工藝技術是在產品制造過程中采用綠色工藝是實現綠色制造的重要環節。在工藝方案選擇的過程中要對環境影響比較大的因素加以分析,如加工方法、機床、刀具和切削液的選擇,盡量根據車間資源信息, 生成具有可選擇的多工藝路線, 提高工藝選擇簡捷化程度,達到節約能源, 減少消耗,降低工藝成本和污染處理費用等。
綠色營銷:通過綠色營銷活動,可以宣傳企業的綠色理念,讓公眾了解企業所進行的環境努力,也可以讓企業的顧客共同參與到綠色活動中來。綠色營銷要求將綠色管理思想貫穿于整個營銷環節,它以可持續發展為指導思想,是一種環境生態營銷方式和新的操作方式。綠色營銷使企業在公眾中樹立良好的綠色形象,擴大企業的綠色影響。而且眾多企業的共同宣傳,更加可以強化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企業在此過程中還應做好綠色營銷渠道和綠色定價等相關組織要素。
綠色消費:循環經濟的綠色消費理念的特點是消費的生態化和科學化。綠色消費又稱可持續消費,企業通過綠色營銷把一種“綠色理念”傳達并影響著消費者。促使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主動進行綠色消費。它強調適度的消費規模、合理的消費結構和科學健康的行為習慣。同時,循環經濟觀要求通過稅收和行政等手段,限制以不可再生資源為原料的一次性產品的生產與消費,大力發展綠色消費市場和資源回收利用產業。
綠色回收:在循環經濟的產業鏈中,綠色回收其他部分共同組成一個閉環綠色供應鏈系統(見圖2-1)。綠色回收是一項貫穿于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多層次、多方位的系統工程。產品回收后可以有多種不同的處理方案,各種方案的處理成本和回收價值并不相同, 產品綠色回收需要考慮產品及零部件的回收處理方式、成本與回收價值,以最少的成本代價獲得最高的回收價值。經濟活動形成良好的內部循環機制,應該將原來“原料——產品——廢料”的生產模式轉變為“原料———產品———廢料———原料”的生產模式,以極大地節約物質和能量,將污染控制到最低。
發展循環經濟下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戰略思考
定相應法規和政策是綠色供應鏈管理實施的前提:要確保綠色供應鏈管理有效的實施,制定相應法規和政策,加強綠色循環經濟的立法與執法力度是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綠色循環經濟是一種新型的、充滿活力的經濟形態,由于資源的利用涉及到社會、經濟、環境等各個方面,這就需要建立有效的行政管理體制和機制,進行科學和嚴格的管理,加強對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目前我國為保護環境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和綠色政策。這些將促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形成綠色循環經濟體系,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宏偉戰略目標。
從資源的長遠利用角度,需要引導綠色消費:循環經濟的3R原則(減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資源化(Recycle))表明,資源的節約利用和環境保護是循環經濟的原則之一,其實質是社會經濟與生態系統和諧發展,以實現經濟可持續、生態可持續、社會可持續。我國目前的狀況是:一方面資源不足,而另一方面是在資源利用過程中的浪費。同時,在生產中還要求盡可能地利用可循環再生的資源替代不可再生資源,如利用太陽能、風能等,使生產合理地依托在自然生態循環之上。
用綠色供應鏈管理思想、理念來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要充分貫徹循環經濟理念,這就需要首先體現綠色供應鏈管理思想。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以綠色理念為主導。以綠色設計理念指導循環經濟發展;以綠色生產理念保障循環經濟發展;以綠色技術理念支撐循環經濟發展;以綠色消費理念推動循環經濟發展;以綠色核算理念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
啟示
循環經濟下,綠色供應鏈管理是個系統工程,用循環經濟與可持續發展思想指導綠色供應鏈模式的構建,并且對綠色供應鏈閉環的每一個環節給予精心的制定和計劃,才能達到社會、生態、經濟綜合效益的系統優化,推進全球資源、環境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我國在這方面雖然還處于起步階段,可以預見,隨著我國法制的健全,人民環保意識的提高,科技的發展,循環經濟下綠色供應鏈的發展必然邁向更進一步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