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供應鏈論文

報業印刷企業該如何正視生產物流管理

2008-3-1 21:2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物流學中曾提出這樣一個數據:在機械類型的工業企業中考察機械產品的加工過程,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即從時間上來看,真正加工的時間只占全部時間的5%左右,而物流的時間占到90%以上。2002年,經濟學家厲以寧教授在一份報告中提到這樣一組數據:歐美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的物流成本只占生產總成本的10%, 而我國這個百分數則高達30%~40%,一個時間的數據和一個成本的數據足以反映物流在現代生產過程中的重要意義。盡管還不能把這里的物流理解為我們所要具體談到的生產物流,但生產物流作為整個物流體系的一部分,確實也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1.對生產物流的一般理解 

    廣義的生產物流由生產企業的供應物流、生產企業內部生產活動過程的物流以及生產企業的銷售物流所組成的群體,但由于供應物流和銷售物流有較強的社會屬性,和社會物流的界限很難劃分清楚,因此,一般而言的生產物流,是和社會物流相對應的生產企業內部的生產活動過程的物流。 

    生產企業內部的生產物流也具有一定的復雜性,這不僅是由于生產活動中勞動對象的復雜性要求而決定各種各樣不同的物流活動,也和企業的生產方式與企業制度有關。 

    按照生產操作對象的不同,具體的物流活動如下: 

    (1)原材料、零部件物流 

    企業內部所需要的原材料、零部件從企業的供應倉庫或者上游企業直接供應到生產線的物流活動,或者是不同車間之間、工序之間、工位之間的物流活動。 

    (2)半成品的物流 

    生產過程中的半成品從上一道工序(或車間)到下一道工序(或車間)的物流活動。 

    (3)產成品的物流 

    生產出的成品或最終產品,從生產線到產成品倉庫或者直接到下游企業的物流活動。 

    (4)回收物流 

    生產過程中的廢棄物丟棄或再生所發生的物流活動。 

    2.對印刷生產物流的理解 

    由于印刷行業的具體特點,更由于報紙印刷的特殊性,當我們用有關生產物流的這些觀點去審視報紙印刷的全過程時,不難發現,相對來說,報紙印刷生產的過程是一個很簡單的過程,這不僅由于其簡單的原材料—紙張,更是由于這樣一個過程本身就是在紙張的連續運動當中實現的。 

    報紙印刷生產有太多的特殊性,我們甚至可以認為,在報紙印刷生產的過程中,并不存在半成品的物流。報紙印刷中的關鍵物料是紙張,在紙張的整個移動過程中,只需將紙張從紙庫移動到車間,其余的紙張運動完全在印刷機上完成,生產的過程即是一個物料轉移的過程。而作為生產物流當中的重頭戲—紙張庫存,也是僅僅存在于報紙印刷生產的前端。 

    目前,在企業內部生產物流方面,生產和物流的一體化是主要發展趨勢,而報紙印刷的特點也決定了其生產和物流本身的一體化。事實上,生產物流也是生產工藝的一部分,貫穿于印刷生產的每一個環節。 

    為什么要重視生產物流? 

    1.物流推動生產發展 

    物流推動生產發展最震驚世界的例子,即美國福特汽車公司開創的流水線生產方式以及在這種生產方式基礎上建立的科學管理。這就是著名的“福特制”。1913年,福特汽車公司采用了傳送帶裝置,將生產過程組成流水作業線,把原來孤立的“島狀”生產方式改變成連續不斷的在傳送帶不同部位同時進行全部作業活動的生產方式,所有的工人都按照傳送帶的節奏,在指定的位置,按指定的要求,按同樣的速率進行指定的工作,這種方法使福特公司的汽車生產能力大大提高,生產成本大幅度下降,汽車的裝配時間更是減少到原來時間的10%。 

    這是生產的一次革命,但它改變的并不是產品本身的結構和性能,更不是什么新的機械加工的技術和方法,它改變的是生產當中的物流方式,減少甚至根除了反復不斷出現的搬運、裝卸,把獨立的操作變成一個系統,從而掙脫了當時落后的生產方式的束縛,使大規模生產得以實現。 

    據統計,我國的機械工廠每生產1噸成品,大約需要進行約252噸次的裝卸搬運,其成本為加工成本的15.5%。 

    2.“第三利潤源” 

    “第三利潤源”總是伴隨“物流”這樣的字眼而出現,盡管生產物流只是整個物流體系當中的一小部分,盡管報紙印刷生產是一個相對簡單的過程,但仍有許多可以挖掘的利潤點。 

    黑龍江日報印務中心的李濤先生也提到,在傳統的管理模式下,許多企業都不太注重效率的問題,其實,在提高技術水平的同時必須提高自己的效率,比如有些企業的物資供應原來都是由機臺的操作人員領取,他們在印刷技術方面有一技之長,但仍要騰出一部分時間去為日常領料去浪費時間。這個時候,操作人員就不能利用其自身的技術去創造效益,如果操作人員將這個時間也投入到機臺,就能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因此,如何科學合理地完成生產過程中的物料移動和供應,應該引起各個印刷企業的重視。 

    筆者認為,工序與工序之間的銜接以及物料和半成品等的轉移就好像是田徑比賽中的接力賽一樣,一般都要有一個傳單作為接力棒來表示上一道工序的完結與下一道工序的開始,并記錄整個過程的生產狀況。熟悉這種比賽的人都知道,再好的賽跑選手組合,如果沒有非常好的接力技術,也不會有好的成績,因為這樣一個銜接的過程是至關重要的。 

    在報紙印刷廠,工序之間的各種物料及信息的傳遞和銜接也基本上是靠人工和手工傳遞的,用一張紙質的傳單作為媒介,要從生產的上游走向下游。能不能將這種傳遞變為一種電子信息的傳遞,減少時間浪費,進而增加利潤,是值得考慮的。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