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終經濟述評:中國百姓的腰包越來越鼓
2008-2-5 12:1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新年伊始,各地紛紛傳出城鄉居民收入大幅增長的佳音。日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07年經濟數據證實:過去一年間,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實現了多年來少有的快速增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比上年增長17.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2%,加快1.8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140元,比上年增長15.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5%,加快2.1個百分點。另據記者觀察,最近三年,由于全面小康社會建設提速和一系列支農惠民政策的落實到位,我國農村居民收入正加速上行,城鄉居民收入增幅的差距呈逐步縮小之勢,已經由2005年的3.4個百分點、2006年的3個百分點,減至2007年的2.7個百分點。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中國農民的日子越來越好,中國百姓的腰包越來越鼓!
縱觀2007年各地區城鄉居民收入數據,亮點頻現,成績喜人。前三季度,上海、浙江、北京三地的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現金收入位居前三甲,分別是8916.2元、8213.9元和7814.2元。其中,工資性收入上海最高,人均6336.2元,是全國平均水平的5.56倍;家庭經營收入浙江最高,人均3951.8元,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05倍;財產性收入北京最高,人均680.7元,是全國平均水平的8.15倍;轉移性收入上海最高,人均1169.7元,是全國平均水平的6.8倍。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前五位的是上海(17831元)、北京(16553元)、浙江(15881元)、廣東(13405元)和江蘇(12412元),分別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72倍、1.6倍、1.53倍、1.3倍和1.2倍。
分析居民收入構成,不難發現,城鄉居民2007年大幅增收的主要因素來自四個方面:
一是城鄉居民工資性收入雙雙增長。過去一年,大部分城鎮在崗職工的工資都有所上漲,直接拉動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2007年前三季度,全國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16675元,同比增長18.8%,增幅提升4.6個百分點。其中,上調工資讓城鎮國有經濟單位在崗職工成為最大的受益者,平均工資增幅高達20.8%,較上年提升6.1個百分點;城鎮集體經濟單位和其他經濟類型單位的在崗職工工資也分別增長18.0%和15.6%,增幅提升1.7和3.5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前兩年的“民工荒”現象促使全社會更加重視解決農民工問題,農民外出從業環境得到改善,就業渠道進一步拓寬,進城務工農民的薪酬待遇顯著提高。去年前三季度,我國農村常住戶中外出務工勞動力人數首次超過1億人,達到10169萬人,同比增長6.2%,增幅高出2.4個百分點;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的月工資水平達到1015元,同比提高11.8%。這使得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中的工資性收入相應增長20.2%,其中外出務工收入更是猛增24.1%。工資性收入對前三季度全國農村居民現金收入增加的貢獻率為34%。據調查,在農民工輸出大省安徽,2007年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同比增長24.1%。其中,農民外出從業得到的收入增長22.8%,農民外出從業收入的增加額占工資性收入增加額的59.7%。
二是居民理財觀念更新,投資渠道進一步拓寬,財產性收入日漸成為城鄉居民提高收入的新增長點。近兩年,部分城鄉居民家庭靠出租房屋增收,許多百姓踴躍投資股票和基金,股息與紅利所得等財產性收入呈迅速增長態勢。十七大首次提出的“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已在逐步兌現。
剛剛過去的2007年,我國證券市場續寫輝煌,上證指數漲幅接近100%,基金的平均收益亦相當可觀。賺錢效應引發眾多城鄉居民紛紛躋身股民、基民行列。據統計,截至去年三季度末,我國基金持有人數量已高達1.14億,幾乎是2007年初基民數量的10倍。有專家估算,目前基金開戶數涉及到近1/4的中國家庭。而中國證券登記結算中心的數據也表明,截至2007年12月7日,滬深兩市賬戶總數已達到13658.7萬戶。
股民基民隊伍的迅猛擴大,A股市場“牛”氣沖天,的確為不少居民家庭帶來了財產性收入的超常增長。2007年,江蘇城鎮居民在紅利、股票上人均賺得91.1元,人均財產性收入增長77.5%,列四大項收入增幅之首;遼寧城鎮居民人均財產性收入比上年同期凈增117元,同比增長80%。不僅城鎮居民如此,去年我國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中的財產性收入增幅也在二成左右。
三是農副產品價格上漲,農民出售農產品收益頗豐。近年來,以豬肉為代表的農副產品價格上漲為農民增收提供良機。記者注意到,2007年全國農產品生產價格比上年上漲18.5%,尤以種植業、畜牧業產品價格上漲最為突出。種植業產品生產價格同比上漲9.8%;畜產品生產價格同比上漲31.4%,漲幅比上年高37.1個百分點。從去年前三季度的統計數據看,在畜牧業產品中,生豬生產價格同比上漲40.2%,肉牛生產價格上漲11.4%,活羊生產價格上漲13.8%,家禽生產價格上漲15.7%,禽蛋生產價格上漲14.9%。在此利好因素作用下,同期農民因出售農產品得到了實惠,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因此大幅增長19.8%,同比上升14.23個百分點。其中出售牧業產品收入高漲26.8%。記者估算,農民出售農產品增收對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增長的貢獻率逾50%。
四是各項惠民政策見效,城鄉居民轉移性收入所占比重提升較快。受益于土地征用補償、種糧直補、購買大型農業機械補貼、水稻良種補貼以及農村低收入保障和發放離退休養老金等惠農政策,2007年前三季度,我國農村居民人均轉移性收入在上年同期大幅增長26.8%后繼續攀升,同比增長又達21.2%。其中,單是糧食直補收入人均就增加4元,增長24.1%。此外,國家連續三年為離退休人員增加養老金,這一利好政策直接影響到城鎮居民轉移性收入的增加。2007年,地處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遼寧省城鎮居民人均轉移性收入同比增長10.9%。其中養老金或離退休金為3509元,同比增長13.6%。另據統計,前三季度,長三角十六城市居民收入來源中轉移性收入所占比重均在18%-32.5%之間,表明隨著社會保障機制的建立完善,轉移性收入正成為我國城鎮居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