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眼中的中國供應鏈
2008-2-5 2:3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過去10年間,歐洲和北美工廠停的停,關的關,其資金和設備均被制造商迅速轉移到中國、印度、越南等地,其目的就是最大化利用亞洲國家制造業和服務業等廉價開發運營成本。與此同時,全球貿易蓬勃發展,集裝箱貿易運量與日俱增,物流供應鏈不斷延長,在幾乎達到全球每一個角落的同時,供應鏈自身結構變得越發復雜。 目前,全球大部分國外投資,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的制造業,生產裝配流動線和供應鏈服務等投資多集中在中國,可以說,國內眾多廉價勞動力和低價土地使用租金是促成這一現象的關鍵因素。以制造業為例,中國已經掌握全球玩具產業和服裝產業總量超過90%和60%的份額。1997年,中國出口至美國和英國襯衫分別為7100萬件和2400萬件;2006年,中國出口到美國和英國襯衫則分別為1億1200萬件和3400萬件,增幅為58%以及42%。
但目前,包括襯衫出口貿易在內的中國對外貿易經濟運營機制中仍存在軟肋,即路程時間越來越長、結構復雜、風險無處不存在、成本居高不下以及難以穩定的供應鏈。中國貿易企業與海外客戶之間的買賣交易,是不是建立在成本低廉、穩定可靠的供應鏈渠道上,包括分揀包裝、交叉配送、存貨控制等環節在內的中國外貿物流成本是年年居高不下,還是逐年有所下降等問題均成為關心中國經濟,尤其是中國外貿經濟發展的業內人士最為關注的話題。畢竟,成本一高,收益必然下降。據英國倫敦《國際集裝箱化》雜志的數據資料,類似一件襯衫,從意大利出口到英國,其供應鏈成本僅僅占勞動力成本的0.2%,而從中國出口到英國的襯衫供應鏈成本相當于勞動力成本的8%。與十分低廉的中國勞動力成本相比,中國供應鏈成本無疑成為昂貴的代名詞。
供應鏈成本過高將延長中國產品交易周轉期,擴大供應鏈操作風險,額外提高產品成本,降低中國產品國際市場競爭力,從根本上削弱我國經濟增長力。
目前,中國制造的襯衫總成本大約高出洪都拉斯同類產品的7%,也高于墨西哥同類產品。所以中國制造的襯衫在美國,乃至國際市場的優勢并不突出。其關鍵問題就在于中國供應鏈成本居高不下。雖說上述現象的存在有物流基礎設施相對落后、經營管理理念并不先進等方面的原因,也有地理位置的問題,但是諸如中美洲自由貿易協定等優惠待遇恰恰也是部分國家享有而中國所缺的。所以從該層面上講,中國供應鏈運營成本所承受的壓力遠比其它同美國有貿易關系的國家大得多。《國際集裝箱化》副主編約翰·福賽表示,未來中國只有進一步瘦身供應鏈成本,大打翻身仗,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與相關國家和地區合伙人擴大合作,最大化使用全程供應鏈優勢,從而在供應鏈成本方面轉被動為主動,才能更有效促進中國外貿經濟的增長。此外,中國必須高度重視東歐國家或地區加速發展的經濟步伐。例如,已經加入歐盟組織的羅馬尼亞正在擴大投資,積極生產與外貿出口的相關產品;土爾其也在積極發展紡織品、服裝和鞋帽產品等中高檔消費品;西班牙和葡萄牙等老牌歐洲制造業國家也在擴大紡織品、服裝和鞋帽產品等中高檔消費品出口貿易。毫無疑問,這些國家或地區交通運輸渠道基礎設施網絡功能以及海洋和陸地物流供應鏈效率和成本優勢等等不亞于中國。目前由于空運成本過高,中國出口貨物大多通過海上運輸。即使將中國出口貨物空運到目的地,例如每件襯衫提前一天到達,也僅節約了物流機遇成本的0.2%。而類似襯衫的出口貿易產品利用航空物流模式的優勢十分有限,因此在國際市場上,中國頗有幾分腹背受敵的態勢。約翰·福賽表示,目前中國唯一可行道路就是牢牢把握中國供應鏈優化經營管理,奮起直追,加大力度,最大化提高其供應鏈經營管理操作規程效率和質量,持續降低供應鏈成本。惟有如此,作為對外貿易重要基礎的中國供應鏈的前景才能更加光明。
同時,中國不可輕視正在奮力趕超中國的印度。目前印度的物流供應鏈機遇和勞動力成本等方面的優勢不亞于中國,甚至其產品總成本低于中國同行。但《國際集裝箱化》副主編約翰·福賽樂觀地認為,盡管中國物流成本仍然居高不下,但近期不會在整體上給中國出口貿易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只要中國供應鏈應做得更好,改革開放業績將更加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