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皮革業四大抓手策動“中國創造”戰略革新

2008-2-3 10:5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結構調整、名牌戰略、環保創新、“走出去”
皮革業四大抓手策動“中國創造”戰略革新
編者按: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和產業轉移帶來的機會,中國皮革產業切實把握行業特點和發展趨勢,因勢而動,主動變革,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產品升級,強化節能減排與環保推廣,力推品牌戰略,不斷創新服務,使行業得以持續健康發展,為推動中國從制造大國向品牌強國發展起到了積極地促進作用。 
  2007年,中國皮革行業度過了不平凡的一年,雖然受到國際貿易摩擦、國內相關政策調整、環保和標準壓力以及企業成本增加等內憂外患,中國皮革產業仍以積極變革、沉著應對的主動策略,把資源環境約束和貿易摩擦轉化成為促進產業升級的內在動力,積極進行結構調整,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推動名牌戰略,加快皮革行業“二次創業”步伐,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使皮革行業在2007年得以持續穩步健康發展。
  中國皮革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蘇超英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上一個五年,是中國皮革行業發展最快最好的時期,我們共同經歷了中國加入WTO后國內外新形勢的洗禮,中國皮革行業的產業新格局日益完善、名牌戰略效果明顯,東鞋西進、特色區域建設成效顯著,國際交流、“走出去”戰略初見成效,中國皮革行業基本實現了由快速發展向健康平穩發展的轉變。”
  據統計,從2002年到2007年底,中國皮革、毛皮制品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從業人員、工業總產值、銷售收入、利稅總額和進出口均有大幅度增長。截至2007年,全國皮革行業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約1.6萬個,直接從業人員550多萬人。2007年1-11月,全部國有企業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皮革、毛皮及制品企業工業總產值4349億元,同比增長25.6%, 銷售收入4155億元,同比增長26%,利稅總額299億元,同比增長31.3%. 2007年皮革、毛皮及制品出口385億元,同比增長11%;鞋類產品出口24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5%,成為世界第一大皮革、毛皮制品出口國。
  產業結構突圍
  為適應全球產業轉移和完善國內產業布局,中國皮革業實施主動調整策略,轉變增長方式,積極探索產業發展的新模式,提升產品附加值,發展產業基地,提高規模效益。中國皮革協會在輕工行業率先推出《關于授予中國皮革行業特色區域榮譽稱號的行業規范》,先后授予浙江溫州“中國鞋都”、浙江海寧“中國皮革之都”、河北辛集“中國皮革皮衣之都”、廣州花都“中國皮具之都”等九個皮革特色區域榮譽稱號。如今,全國皮革行業已經形成了不同特色區域和生產基地錯落有序、發揮優勢、競相發展的產業新格局。
  為促進中國輕工行業的戰略轉型,中國皮革協會敏銳地把握溫總理對輕工行業發展的批示精神,重新歸納了新時期皮革行業的四個特點:完整產業鏈;富民優勢;吸納勞動就業優勢;產品常青優勢。積極推進皮革產業在全國范圍內的產業布局,開展東鞋西進戰略,為積極促進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服務“三農”已經發揮并繼續發揮積極作用。同時,基于對世界皮革產業格局戰略調整和轉移的客觀規律的深刻分析,以及中國皮革產業加工能力強大、產業鏈完整等優勢和特點,皮革協會提出了“本世紀頭20年仍然是中國皮革產業發展的大好時機”的戰略預測,并將對行業的新思考、新見解、新經驗在行業中廣泛推介宣傳,使行業統一了思想、堅定了信心,明確了目標。
  從制造大國到品牌強國
  作為中國輕工業在當時形勢下探索行業協會進行質量自律的試點,中國皮革協會自1994年在國家工商局注冊“真皮標志”證明商標以來,“真皮標志”和“真皮標志生態皮革”就承載了引領皮革和皮革制品企業開展走品牌化發展道路的歷史使命。2007年,真皮標志辦公室采取多項宣傳和提升“真皮標志”的措施,不斷提高中國皮革和皮革制品在國際上的知名度。
  經過嚴格的審核和篩選,截至2007年底,全國共有400多家企業的產品被批準配掛“真皮標志”和“真皮標志生態皮革”。中國皮革協會每兩年還在這些品牌中評選出佼佼者,授予他們“中國真皮領先鞋王”、“中國真皮衣王”、“中國真皮名鞋”、“中國真皮名裝”等稱號。
  在中國皮革協會名牌戰略的推動下,一大批國際、國內名牌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有39家企業榮譽“中國馳名商標”,5家企業獲“中國出口名牌”,康奈、奧康、金猴、森達、百麗、蒙努、束蘭等皮鞋、皮衣品牌享譽海內外。在溫州、海寧、辛集等特色區域內已經產生了品牌集團軍,品牌的規模效應初現成效。
  環保與創新
  面對國家對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的高度重視,以及國際貿易面臨的綠色壁壘,中國皮革協會堅持科學發展觀,積極發揮主動性和能動性,以創新手段加大環保和節能減排工作,成立環保技術推廣中心,編制《皮革及毛皮加工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中國皮革協會副理事長李玉中表示,中國皮革協會已經設專人負責節能環保工作,加強聯合國工發組織在中國皮革協會設立環保技術推廣中心的工作,以創新手段,積極推進節能減排工作,走循環經濟發展道路。由中國皮革協會制革專業委員會牽頭,吸收行業環保專家,積極開展對全國制革污水治理技術進行評估表彰推薦工作,設立皮革行業“環保創新獎”,鼓勵和支持循環經濟與環保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推動皮革行業污水治理技術的提高。
  此外,皮革協會還以環保為內在動力,積極推進生態皮革發展,設立“真皮標志生態皮革”證明商標。目前已經有26家企業獲準配掛“真皮標志生態皮革”標志。蘇超英表示,“真皮標志生態皮革”是“真皮標志”的延續,適用于符合特殊環保要求的成品革和毛皮,強調了環境友好和對消費者生態環保需求的承諾。它在提高行業環保意識、保證皮革工業可持續發展、滿足消費者綠色消費需求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李玉中認為,推動生態皮革發展不僅有利于節能環保,而且對于促進產品升級、提升品牌競爭力、開展技術創新也大有裨益。
  “走出去”戰略
  在過去的5年里,中國皮革協會積極引導企業開拓多元化國際市場,“走出去”戰略初見成效。雙星、森達、康奈、奧康、百麗等一大批品牌企業以各種形式,開展國際化經營,在“走出去”戰略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然而2007年以來,國際貿易形勢日益嚴峻,貿易摩擦不斷,同時,中國積極調整貿易策略,實施平衡貿易,成品革被列為加工貿易禁止目錄,中國皮革產業面臨戰略性調整。
  面對國際化的挑戰與機遇,中國皮革行業積極創新,提升產品附加值,開展品牌國際化,增強中檔以上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促進皮革行業標準與國際接軌,積極應對國家貿易摩擦,特別注重培育歐美以外的國際潛在市場,鼓勵有實力的品牌企業實施品牌國際化戰略。
  中國皮革協會通過組織展覽會、海外調研等國際交流活動,為中外皮革企業搭建合作交流的舞臺,提升中國皮革企業的國際地位。
  為促進促進企業提高品牌的國際競爭力,皮革協會啟動“真皮標志”英文版,助中國企業以國際化的視角來建設品牌、管理品牌,更加有效地拓展國際市場。
  中國皮革協會理事長張淑華表示,“十一五”時期,中國皮革行業發展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發展綠色皮革產業,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新型工業化發展之路,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加強自主創新,轉變增長方式,使全行業從數量主導型過渡到以質量、品牌、環保、出口、效益型為主導的“二次創業”發展新階段。同時,在《規劃》中明確提出了“到2010年或更長一點時間爭取創出3-5個世界知名品牌”的奮斗目標!罢嫫酥尽庇⑽陌鏄伺频膯⒂,是推進皮革行業爭創世界知名品牌的具體措施之一,對于促進這一目標的早日實現將發揮積極的作用。
  中國是皮革大國,但不是皮革強國。過去幾十年來,“中國制造”已經成為低檔廉價的代名詞,這一現象也存在于皮革行業。按照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轉移規律,我國皮革業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是大勢所趨,因此,積極調整結構,轉變增長方式,重視自主知識產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在國際市場上努力塑造中國品牌的新形象成為新時期對皮革行業提出的新要求!罢嫫酥尽庇⑽陌鏄伺频膯⒂,通過行業協會以第三方的公正立場對皮革行業的優秀品牌進行認證和監督,有助于提高國外買家和消費者對中國皮革行業品牌的認知度,有助于提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品牌的競爭力,有助于推進中國品牌產品盡快走向國際中高端市場。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