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綜合物流論文

借鑒發達國家農產品的物流發展經驗

2008-2-28 17:2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農產品物流,是指為了滿足消費者需求而進行的農產品物質實體及相關信息從生產者到消費者之間的物理性流動,包括農產品生產、收購、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配送、加工、營銷、配送和信息活動等一系列環節。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產品的物流量十分巨大,前景十分看好。發展農產品物流,不僅有利于實現農產品“貨暢其流”,而且還可以降低農產品生產成本和流通成本,使農產品在物流過程中增值,從而促進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提高農業整體效益。當前我國農產品物流條件和運作模式極其落后,借鑒發達國家農產品物流發展經驗,改善農村物流條件,采用現代農產品物流理念和技術設施,是發展我國農產品物流的重要舉措。

  一、發達國家農產品物流發展分析

  目前,發達國家農產品物流模式主要可以歸納為兩種。一種是以美國為代表的歐美農產品物流發展模式,由于歐美農業生產者規模較大,經銷農產品的大型超級市場發展又很快,因此批發市場的部分功能逐漸受產銷一體化組織的沖擊被削弱,出現了市場外流通規模不斷擴大的趨勢;另一種是以日本為代表的東亞農產品物流模式,由于這些國家和地區的農業生產者規模普遍較小,超級市場尤其是綜合性的大型超級市場的發展落后于歐美國家,農產品批發市場作用較為突出。綜觀兩種不同的農產品物流模式,發達國家農產品物流模式具有以下特征:

  1.農產品物流主體呈現組織化、規模化

  在發達國家,農產品物流的主體主要是企業化經營的農場、農產品批發與零售企業以及農戶聯合起來的協同組織(如農協、合作社),而非個人;同時,農工商一體化經營的程度較高。例如美國的農場規模大,但農戶仍按協同聯合方式進入市場。在美國的果蔬營銷中,主要是農場主與生產合作社、產地中間商和大型超市或批發企業簽約進行銷售(占銷售量的98%)。全國有150多萬農場主參加了“全國農場主聯盟”和“美國農業聯合會”,還有眾多農戶參加了不同類型的農業生產與銷售合作社。在日本,約有97%的農戶加入了“農協”,90%的農產品由農協銷售,80%的農業生產資料由農協采購。在發達國家,單獨的農戶在農產品物流組織體系中不占有重要地位。具有一定組織化程度的物流主體不僅在營銷中具有較強的談判實力,而且還具有其它組織所沒有的速度優勢,尤其是在開拓國外市場時更具優勢。

  2.農產品物流渠道日益縮短,批發市場作用突出

  農產品物流渠道日益縮短,這是美國農產品物流的一個顯著特征。其原因在于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互聯網的普及為異地交易提供了基礎,便利的交通運輸加快了農產品的物流速度。美國 78.5%的農產品物流鏈條為“生產地-配送中心-超市與連鎖店-消費者”。經由批發市場的農產品相對數量在不斷下降,銷往批發市場的農產品交易量只占交易總量的20%。盡管如此,批發市場仍發揮著主導作用,這不僅是因為它為供求雙方提供交易場所、交易信息、交易方式和過程管理,從而實現交易和集散功能,更為重要的是其具有價格形成、發現和結算功能。在日本、韓國與臺灣等在內的一些亞洲國家和地區,農產品生產規模較小,農產品批發市場可以有效解決小規模農業生產和大市場、大流通之間的矛盾,在這些國家和地區農產品經由批發市場的流通率高達80%以上。

  3.遠期交易、遠程交易、拍賣交易成為農產品批發交易的主體內容

  在當今世界農產品貿易中,期貨交易應用廣泛,85%的世界農產品價格是由期貨價格決定的。成立于1848年的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是農產品各市場主體了解市場行情、獲取價格變化信息的直接窗口,方興未艾的農業網站、信息咨詢公司也為農民了解信息提供了方便的途徑。在現貨交易市場中,發達國家的農產品,凡需經過批發環節的大都以拍賣方式實現,如荷蘭王國是一個人口1600萬,面積4.1萬km2 的小國,通過拍賣的方式每年出口到世界各地的鮮花和溫室蔬菜竟達數十億歐元。在日本,農業和國民經濟水平也很高,產銷一體化的條件也基本具備,但是由于日本人多地少,人地關系相對緊張,其農業生產只能建立在小規模經營的基礎上。因此,日本農業生產小規模與大流通的矛盾始終難以解決。在這種情況下,日本農產品市場向拍賣市場的方向發展,走出了一條節約交易時間和費用的高效的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之路。

  4.連鎖超市經營成為農產品零售終端的主要形式

  發達國家很少有我國居民所熟悉的“農貿市場”這種零售形式,而主要是經營生鮮食品的小型專業店,自20世紀60年代以后,這種商店逐漸被連鎖店的超市所取代。連鎖超市經營農產品安全、衛生,從保鮮條件來看,超市里擁有先進的冷藏設備,農產品的質量和衛生能夠得到有效保障;另外農產品進入超市可以發揮品牌效應,可以得到全程質量監控,也可以杜絕假冒偽劣農產品,實現真正的優質優價;超市經營也可以緩解經由農貿市場銷售過程中初級農產品尾垃圾對環境的危害和污染。連鎖經營超市以無可比擬的優勢在農產品物流中的主導作用日益突出。數據顯示,歐美等發達國家連鎖經營的生鮮食品已占總消費的80%,目前美國和德國的農產品的95%是通過這類終端銷售的,日本的店頭銷售比例也達到70%。

  5.農產品物流的基礎設施和設備發達

  發達國家便捷的交通網、完善的服務體系和配送系統、有效的保鮮設備、快速的信息處理網絡,為實現農產品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服務體系和物流配送系統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美國的交通運輸設施十分完備,公路、鐵路、水運四通八達,高速公路遍布城鄉,公路呈網狀結構,能夠直接通往鄉村的每家每戶。鐵路運輸也十分方便,一些農產品收購站、倉庫和加工廠都建有專門的鐵路線。美國農產品78.5%從產地通過配送中心直接到零售商,農產品物流環節少、速度快、成本低、營銷效率高。日本農產品物流的公共設施以及保鮮、冷藏、運輸、倉儲、加工等服務體系十分完備。如日本的批發市場實現了與全國乃至世界主要農產品批發市場的聯網,批發市場能夠發揮信息中心的功能,不必進行現場看貨、實物交易,而實行只看樣品的信息交易,實物則由產地直接向超市籌配中心運送,做到商物分離。

  二、我國農產品物流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國農產品物流體系經過逐步完善,形成了從生產、收購、流通加工、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配送到銷售的一整套組織環節,但是眾多的物流主體規模小、層次低、離散性大、聯合性差和組織化程度低,已經嚴重影響了我國農產品物流的發展。

  1.物流主體數量多、規模較小、競爭力不強

  經過多年改革發展,原有農產品國有商業企業、供銷社轉制成為農產品物流企業,其中既有農戶單獨或多個農戶合作經營的農產品產供銷物流,也有專業從事農產品產供銷的公司,農產品物流主體呈現多元化趨勢,從業主體數量不斷增加。但是在我國農產品物流主體中,普遍是一些小農戶行為,以簡單、零散的經營方式從事小規模運銷,缺乏規模效益,從規模和市場競爭力上很難應對來自市場和大型現代物流企業的沖擊,更不用說與具有先進物流理念和現代管理模式的大型跨國物流公司競爭。在我國農產品物流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其物流系統也極為落后,主要體現在硬件設施落后、交易方式落后、農產品交易非標準化、信息化程度低,這些都嚴重影響農產品物流市場效益的充分發揮。

  2.農產品物流投資結構不合理,物流環節損失率高

  我國非常重視農業生產上的投入,但對于保鮮技術和物流等后續農產品加工方面的投入卻明顯不夠。據統計,由于缺乏冷凍冷藏設備和保鮮技術,目前我國水果、蔬菜等農產品在采摘、運輸、儲存等物流環節上損失率高達25%-30%(發達國家果蔬損失率一般在5%以下),保鮮儲藏比例不到20%,加工比例不到10%。糧食平均損失也有14.8%。我國物流費用占國內生鮮產品總成本的70%,比國際上高出20個百分點以上。此外,我國農產品加工技術水平較低,農產品物流鏈過短,致使絕大多數農產品未經加工或僅經過簡單的粗加工后就進入消費市場,農產品增值度很低。目前我國只有10%的肉類、20%的水產品進入冷鏈系統,而歐美國家進入冷鏈系統的農產品比例為85%。

  3.現代物流運營方式沒有完全建立,農產品物流信息系統不完善

  隨著物流規模增大和現代物流業的發展,要求有現代物流運營方式與之適應。但目前我國物流業還處于不完善時期,各物流企業獲取利潤的方式還不規范,單純依靠在車輛噸位上降低成本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這種粗放經營模式越來越失去市場競爭力。因此,以現代物流理念引導現代物流運營方式建立和改造,是各物流企業的當務之急。另外,近年來,我國從中央到地方的農業信息化工作體系已初步形成,全國97%的地市和80%的縣級農業部門具有信息化管理和服務機構。截至目前,全國已有18000個涉農網站,農村信息員有18萬人,80%鄉鎮信息服務站擁有可以聯網的計算機,“三電合一”試點已經推廣至100個縣。但就農產品物流信息而言還存在著信息不集中、信息傳遞面窄、信息質量低、物流信息不暢、信息無法“進村入戶”等問題,導致農產品信息難以收集、傳遞,信息化建設明顯滯后。

  4.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不完善,自營物流占主導地位

  我國高速公路和高等級公路少,農村交通網絡不健全,沒有形成多式聯運交通網絡,致使農產品流通不暢,從而大大增加了物流成本和經營風險。物流設施和裝備的標準化程度低,農產品物流專用技術設備短缺,農產品物流設施、設備發展相對滯后,加上農產品生產的季節性和上市的集中大量性,造成了農產品“賣難”、“豐產欠收”等問題。部分地區農村交通網絡不夠發達:不通公路、路況不好、交通阻滯、設卡收費和沒有多式聯運網絡等,使農產品物流不暢,增加了物流成本和經營風險。此外物流設備落后。目前我國汽車運輸七成是敞蓬卡車,只有三成密封式廂式汽車,而備有制冷機械、保溫箱式冷藏車輛還不到汽車總數的一成。經過多年發展,第三方物流在農產品物流的比重在增大。部分農產品生產企業和農戶認識到第三方物流的優勢和作用,愿意把物流業務交給第三方物流企業做。而自營物流要占用相當的資源和費用,易成為農業發展的包袱,但目前它仍占據主導地位。

  三、借鑒發達國家農產品物流的做法

  目前,我國的農產品物流發展尚在起步階段,農產品物流的信息化和自動化程度較低。普遍存在農產品物流設施、設備和技術落后;農產品物流信息體系不健全,信息渠道不暢通;農產品流通環節較多,流通效率低;農產品的流通以現金交易為主,交易方式單一;物流過程增值能力弱等諸多問題。借鑒國外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驗和教訓,筆者認為我國應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和發展,才能使我國農產品物流發展有一個質的飛躍。

  1.加大對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及設備的投入

  農產品物流業是固定資產投入較大的產業,很大程度上依賴完備和便利的基礎設施,所以發展農產品物流業首先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才是當務之急。農產品物流業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建設,農產品倉儲、交通運輸條件和工具等設施的建設。要做好這方面工作,必須加強農村道路建設和農產品運載工具的開發生產,加強各種農用倉庫的建設,發展農產品加工配送中心以及產地、銷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為此首先要加強交通運輸建設,要不斷完善運輸網絡,提高公路網的通達深度和能力,確保農產品的運輸道路暢通無阻、貨暢其流。其次要加大對農產品儲運設備的投入,改進原有的設備或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運輸設備,及時淘汰不符合公路及食品衛生標準的車輛,加強保鮮冷藏庫的建設,以確保冷藏農產品的質量。

  2.積極穩妥地推行拍賣制,健全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

  農產品實行拍賣制具有透明度高、信息集中、價格合理、交易規范、成交迅速等優點,我國農產品物流市場體系應該積極推行拍賣制。拍賣通過買方的競價購買,使價格的形成過程公開透明,能明顯提高信息的集散傳播效率,有利于理性的交易決策。另外,拍賣能使同一批產品賣出最高價格。買方投標競價在公開場合短時間決策,依據的是經營效率和預期利潤的約束,這既符合資源優化配置原則,又有利于利潤分割的公平、公開。但是目前我國批發市場由于交易主體經營規模小、流動性大、數量眾多等特點,拍賣制的產生與發育受到制約。因此,要一方面發展大型的批發商組織以擴大交易規模,另一方面要促進委托代理批發貿易的發展,以提高交易的組織化、專業化程度,從而為拍賣制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

  3.培育和壯大農產品物流主體,發揮農民合作組織作用

  要充分重視在農民中培育物流主體,在農村與城市建設物流載體。所謂物流主體就是物流企業,這一主體的主要形態包括:糧食公司、供銷合作社、農業公司、第三方物流企業、運輸公司、農產品物流經紀人隊伍。應在壯大原有農產品物流主體的基礎上,鼓勵“生產基地+農戶”、“龍頭企業+農戶”、“配送中心+農戶”等模式發展,實現物流規模化。另外應大力發展農產品第三方物流企業,通過專業化運作,降低物流成本。此外,借鑒日本政府把大量的涉農業務委托給農協進行專業化協作的思路,鼓勵農民發展自己的合作組織——農協。通過農協,在農業生產與市場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引導農戶或農產品順利進入市場,以此更有效的推進農產品物流發展。

  4.建立以農產品批發市場為主體的農產品物流體系

  根據我國的農產品物流現狀,宜采用以日本為代表的物流模式,呈現以批發市場為主的農產品物流體系。鑒于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已有基礎,重點以改造為主。借鑒荷蘭花卉批發市場的經驗,在軟件建設方面,加緊對現有市場的股份制改造,完全按市場化模式運作;在硬件方面,強化投資,加快設備的更新改造,建立較為現代的電子服務和結算中心,加大信息網絡建設力度,把批發市場真正辦成農產品交易和服務的多功能市場。目前需要重點改造輻射面廣、帶動能力強的全國性和跨區域農產品批發市場,加強倉儲、物流配送等基礎設施和檢驗檢測中心等準公益性設施建設,進而發揮標準化市場的示范作用和輻射效應,帶動和引導農產品批發市場全面改造,提升和完善服務功能。

  5.積極發展連鎖經營等現代流通方式與新型流通業態

  發展現代農產品物流,必須積極推進以連鎖經營、物流配送和電子商務為代表的現代流通方式,提高新型流通業態經營比重。連鎖經營是現代市場經濟中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發展潛力的一種流通組織形式和經營方式,是實現農產品物流業現代化的有效途徑之一。發展連鎖經營首先要加快建設“萬村千鄉”“新農村現代流通網絡”等工程,鼓勵物流業、郵政等多種投資主體到鄉村建設和改造連鎖化農家店;其次要鼓勵各類投資主體進入農資流通領域,建立連鎖化、規范化農資超市,形成覆蓋面廣、高效、安全的農資連鎖經營網絡;另外也要支持與發展農產品訂單交易、電子商務等,支持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等直接向城市超市、社區菜市場和便利店配送農產品。

  6.加快農產品物流信息化建設

  現代農產品物流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信息化程度很高,可以說沒有現代化的信息體系支撐,就不可能完成現代復雜的農產品物流活動。發達國家之所以農產品物流發展快速,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農產品物流信息化程度高,而我國目前農產品物流信息體系建設十分落后,嚴重影響了現代農產品物流發展進程。為了建立現代化的農產品物流信息體系,就必須對現有的農業網絡進行集成、整合,改變重復建設、小而散的局面,提高網絡信息質量,尤其要加強硬、軟件建設。加快農產品物流信息化建設,推廣網上訂單、拍賣、配送等物流方式,實現信息共享、資源共用,整合農產品物流分散運作資源,對農產品物流各環節進行實時跟蹤、有效控制與全程管理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