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對話升級彰顯"經貿分享區"擴大
2008-2-28 11:3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中歐貿易逆差以每小時1700萬歐元激增的背景下,正在訪華的歐盟貿易委員彼得?曼德爾森迫切希望將計劃于4月啟動新的中歐高端經貿機制看作是一次解決中歐貿易和投資爭端的機會。這一新的對話機制實質上是中歐對話的升級版本,這一"升級"恰恰發生在歐洲對中國貿易順差貢獻度越來越大的時刻,也發生在疑慮"2008年可能是中國外貿近七年來最困難的一年"的時刻。
最近,商務部不再提"減順差",這一變化代表著風向的轉變。此前,貿易順差被認為是中國經濟過熱和流動性過剩的最主要的兇手,但是,由于美國的次貸危機造成的對華進口需求急劇放緩,造成了中國對外貿易走勢的詭異變化,而外貿變化對中國經濟增長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于是,貿易順差不再是"壞的",它獲得了必要的"正名"。
在這個時候,歐洲在中國外貿上的地位和角色愈發珍貴。根據歐盟方面的資料,歐盟從中國的進口量每年增長大約27%,當美國對華進口下降的時候,歐盟對華的進口開始飆升,有力地填補了"美國的下滑"。
令歐洲人苦惱的是,歐盟對中國的出口額盡管最近也有很大的增長,但是總量還是偏低(以至于對華逆差非常醒目),歐洲人希望中國能更大程度開放市場,提供更大的投資便利,市場準入以及更好的知識產權保護。
同美元不同,歐洲人在貨幣幣值穩定上更具可靠性。中國的美元資產縮水,但是歐元資產卻是相當保值增值。在金融開放和寬容度方面,歐洲人對中國的主權財富基金更寬容和更公平。歐盟高層既希望主權財富基金在一個"可控"的狀態下運行,既有挽救歐盟金融體系的初衷,也給中國介入歐洲金融提供了契機。而中國經濟內部的過熱苗頭與高漲的通脹數據也讓中國不得不為過多的貨幣尋求出路。從這個意義上說,中歐之間的"分享區"正在遞增。
相比之下,中美之間的經貿"沖突區"正在擴大。美元走軟,通脹難下,國際油價高企,這些都給處于次貸危機中的美國經濟蒙上了諸多陰影。而危機造成的消費疲軟和中美巨額順差所引發的美國國民情緒直接影響到正在進行中的美國大選,這些都給中美經貿的未來增添了諸多變數。
在對待主權財富基金的問題,美國人比歐洲人更狐疑,顯得相對保守,而歐洲和日本顯得更開放。歐盟正積極面對部分成員國的保守壓力制定相應的主權財富基金準則,日本股市在聽聞中投將投資日本后立即上漲,可見其歡迎和渴望的態度。高層溝通層面,中美之間的對話機制早有建立,其運作效果也日漸顯著,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中美高層會晤,中國即表示在當前世界經濟形勢風險加大的環境下需確保中美經貿穩定加強溝通并協商處理雙方分歧,中方愿與美方一道為維護金融市場穩定作出努力。這不能不說是中方為穩定外在經濟環境確保出口的一大舉措。
歐洲在中國外貿戰略上地位的提升和分享區的擴大并不表示中歐沒有劇烈的對抗。歐盟內部成員國一直認為中國經濟對本國造成了難以估量的沖擊,歐洲不應該成為中國出口在美國消費不景氣前提下的"替代者"。
可以想見,通過更深廣的高層對話,在戰略層面擬定中歐經濟互動的框架和原則,對于解決當下和將來的中歐之間的經濟摩擦有著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在這一對話良性發展的基礎下,中歐之間的經濟聯動也將迎來嶄新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