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外貿從“出口沖動”變為“理性增長
2008-2-20 10:1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今年外貿開局,有一個新現象引人關注。從1月1日起,出口歐盟紡織品不再有數量限制。正當相關人士擔心,拆除了門檻,將可能引發江蘇外貿“瘋長”之際,昨天,南京海關發布的最新數據,讓他們提著的心放了下來。
統計表明,今年1月,歐盟依然是我省紡織品出口第一大市場,共計出口3600萬美元,但和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僅為2.2%。
入世初期,歐盟曾取消中國紡織品配額限制。但“閘門”一開,中國出口紡織品便“潮水”洶涌,以至于不得不重設新的門檻。此次根據中歐雙方規定,取消數量限制后仍有8個類別將受到雙邊監控,如果增幅過猛、超過了一定限度,就會啟動新的制約措施。
但出口運行情況出人意料。負責辦理全省紡織品出口許可證的江蘇省對外經貿行政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開始幾天,不僅網上辦理企業不斷,辦證大廳也一直人頭攢動。1月,全省共出證10451份,比上年增長63%;涉證金額21181萬美元,增長97%。不過,這股“領證潮”持續時間并不長。2月18日上午,已是節后上班第六天,記者在省外經貿行政服務中心看到,偌大的辦證大廳里只有兩人在辦理原產地證。工作人員說,春節以后,來辦理對歐盟出口臨時出口許可證的很少。
業內人士分析,這種反差的出現,既有外貿綜合經營環境、出口難度加大的因素,也在某種程度上表明經過多年歷練后,我省廣大外貿企業正越來越理性、越來越成熟。
省貿促會專家表示,有的企業爭相辦理出口許可證,是對新規了解不夠,以為有了許可證,什么時間都可以出貨。實際上今年開始是有時限的,規定中文許可證45天內必須在中國海關報關,外文許可證75天內在對方海關清關,否則就要停發許可證。還有一些業務員是因為心里不踏實。一家大型外貿公司的單證員告訴記者,歐盟是他們公司主要市場之一,業務員都爭著領證,“落袋為安”。當這些誤解澄清后,這種“沖動”也就自然平息了。
采訪中,記者發現,更多外貿公司已走出了過去靠“跑量”取勝的慣性思維。一家大型紡織品生產企業的外貿公司吳經理也告訴記者,現在他們對歐盟、美國等的出口都很謹慎,今年1月紡織品出口40多萬美元,出口總量和對歐盟出口都和上年差不多。他們不會因為數量放開了就徹底放開手腳,畢竟有很多細賬要算。
省紡織品進出口公司的李志華做歐盟紡織品貿易已整整十年,按照新政策,他所做的窗簾布、絎縫被等去年就已不受數量限制。即便如此,他所在的業務小組也沒有一味在量上放大。去年,全小組出口近千萬美元。今年1月,出口100多萬美元,數量上相差無幾,金額則提高了兩成左右。他坦言,雖然出口難度越來越大,比如客戶曾拿著巴基斯坦的樣品要求他們降價,但靠著開發新品、靠實實在在的質量,還是甩開了競爭對手。比如,新推出的具有防火、抗靜電等功能的窗簾布,賣價一下提高了十幾倍,還讓國外同行只能干瞪眼。普通品種,在花型等方面作些改變,賣價也都能提高20%—30%。“盡管做得比較辛苦,但動了腦筋,做起來就會比較輕松”。他誠懇地說,他們不會再靠量去比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