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 今年"三農"投入增長或超千億
2008-2-2 11:5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昨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分析,200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了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總體性要求,即按照統籌城鄉發展要求切實加大“三農”投入力度,其中包括財政支農資金、國家對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和政府土地出讓金用于農村的增量,都要明顯高于上年。此外還提出要進一步深化農村的金融體制改革等。
著眼解決農業深層次問題
“今年的一號文件強調加強農業基礎建設,與整個農業地位是特別相符的。”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王守聰昨日在接受網友提問時表示。
數據顯示,2007年農業生產總值達到28910億元,比2006年增長3.7%。糧食總產量達到10030億斤,比2006年增長了70億斤,增幅大約是0.7%。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140元,比2006年增加了553元。從農民收入增長的絕對額來看是歷史上農民增收最多的一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扣除了物價指數后和2006年相比增長了9.5%。農村的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也有了很明顯的發展。
據陳錫文介紹,盡管當前農業形式發展良好,但還面臨很多深層問題。最突出的問題就是農業基礎建設還比較薄弱,農業基礎性建設投入不多,農村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不能適應農民當前的需求。而保證中國農業能持續、穩定發展,滿足市場需求,同時又能促進農民收入不斷增加,必須要進一步改善中國農業基礎建設,使得農業基礎地位不斷的牢固,在有限的耕地面積上不斷提高單位面積的產出,提高效益增加農民的收入。
今年“三農”投入的重點領域包括:第一,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小型水利建設和病險水庫的治理。第二,加強對農業技術和流通加工領域的服務,根據當前的市場供求狀況和價格波動狀況,對農民的生產性經營給予更多的補貼。第三,加強農村水、電、路、氣這樣一些和生產生活有關的基礎設施的建設。第四,加強政府對農村的公共服務,比如加強農村義務教育,增加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補貼,進一步加大對于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轉移支付。
探索城鄉一體化發展機制
從總體上看,陳錫文分析,一號文件圍繞加強農村基礎建設、圍繞著加強農村的基礎性工作可概括為四方面:一是提出了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總體性要求。包括加大“三農”投入力度,即財政支農資金、國家對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和政府土地出讓金用于農村的增量,都要明顯高于上年;調整耕地占用稅、城市維護建設費的使用方向,調整國家貧困縣公益性、生態性建設項目的地方配套比例。近幾年,中央財政對“三農”的投入增長幅度非常大。2007年對“三農”投入大約4200多億元,增加了800多億元,是歷史上對“三農”投入增加數量最多的一年,陳錫文說,今年中央財政對“三農”投入的預算還有待審定,“但是據我所知,2008年的增長額會超過2007年,可能是超過千億元的增長。”
二是繼續鞏固、完善、強化強農惠農政策。主要措施為“四個增加”,即增加對農民的種糧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和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綜合補貼。同時,要形成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良性互動格局,探索建立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體制機制。
第三是強調要提高農村生產和農村生活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第四是要加強農村的體制建設和組織建設,特別是進一步加大農村金融體制改革。中央要求中國農業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完善農村信用社的運行機制。今年農村金融改革方面還有兩個突出的亮點:一是進一步放寬對中小金融機構進入農村的門檻;二是進一步發展農業政策性保險。
王守聰也在隨后回答網友提問時指出,在種植業方面,糧食要穩定面積,提高單產,改善品質。繼續實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鞏固糧食主產區,建設一批核心產區,開發一批后備產區,建設農墾等大型糧食生產基地,力爭糧食面積能夠穩定在15.9億畝以上。今年農業部將在全國范圍內大力開展“糧食高產創建年”活動。
在發展糧食生產的同時,決不放松油料的生產,針對現在世界市場和中國市場的油料市場變化,我國也準備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振興油料生產計劃,來擴大油料的面積和大豆面積,爭取2008年油料面積恢復到2006年的水平,即3.46億畝,平均單產達135公斤,總產量要達4700萬噸,以增加有效供給。
農業部畜牧業司副司長陳偉生還表示,受到政策的支持,從2007年12月的數據來看,生豬存欄同比增長了6.5%,規模戶生豬存欄同比增長20.6%,豬肉供給是有保障的。預計到今年第二季度以后,全國生豬生產供應才能得到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