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物流學苑

有關物流管理的相關資料

2008-2-2 3:1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選擇物流專業----黃金職業生涯的開始 
1.提起物流,大多數人都主觀的以為物流只是送貨、派發物品的前線工作,而忽略了物流牽涉到整個生產、采購、存儲、包裝到分銷的過程,需要相當高水平的專業知識。如今的物流業已經成為一個新興的職業! 
2.應該大力提高進出口企業的國際物流管理能力。中國進出口貿易中大量地以FOB(離岸價格)出口,以CIF(到岸價格)進口,將貨物的國際物流權交給了國外企業。要改變目前的不利局面,中國進出口企業必須建立國際物流管理的理念,重視物流管理人才引入,在對外貿易談判時,應盡量使用CIF出口、FOB進口條款,給國輪提供更多的可承運份額 
3.王德榮:中國現代物流業必須做大做強
 王德榮,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常務副會長,中共黨員,研究員,同時兼任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運輸與物流研究會會長、北京中交協物流研究院院長。還兼任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國際物流與運輸學會院士。其主持的重大研究項目曾分獲國家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
  自上世紀70年代末,我國開始從日本、美國引進現代物流理念,至今20多年來,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進入21世紀,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明顯加快,特別是我國加入WTO以后,物流業迎來了空前的發展機遇。2006年,“大力發展物流業”首次被列入國家“十一五”規劃,同時中國物流業也敞開大門,直接面對國際物流的競爭與合作.
4.我國物流業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我國物流業也得到了迅速發展,但在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上還不能滿足現代物流發展的需求,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常務副會長王德榮指出我國物流業發展過程中依然存在著問題。
 首先,中國大、中、小的物流企業加起來就有幾十萬家,由于國內相關企業眾多繁雜,且專業化程度不高,使得物流業陷入了市場局部混亂之中。
 第二,中國物流業人才短缺。物流管理實際上是一個策劃的過程,就是“用最少的錢,提供用戶滿意的服務”,在我國這樣的人才還比較少。
  第三,物流企業的信息化程度不高。物流企業的信息系統還沒有建立起來,為符合現代供應鏈管理的需要,靈活應用信息科技往往是致勝關鍵。因此,利用信息技術追蹤貨物、庫存管理電子化,都是急需研究的課題。
  第四,物流企業的服務質量管理系統還沒有完善。存在企業有沒有通過ISO9000、ISO14000等體系認證,有沒有質量保證系統,企業的貨損、貨差率能不能降到最低等問題。王德榮認為,目前的情況是,物流行業的整合速度遠遠慢于制造業的整合,畢竟多數制造業企業都有在全國范圍內銷售產品而產生的物流需求,但卻找不到全國意義上的物流服務供應商。
  第五,我國物流企業的網絡有待進一步健全。物流是一種網絡經濟,網絡不完善或不健全,業務開展就會受到制約。王德榮提出,要完善網絡有兩種辦法,一是企業自身投資建設,這樣做的成本比較高,但是有利于長遠發展,目前中遠就做得比較好;二是采取聯盟、合作的辦法,使聯盟企業的網絡資源能夠共享,網絡完善的同時也能夠節約成本。但最終,物流企業還是要想辦法提高核心競爭力,才能不受制于人。
5.  中國物流必須做大做強
  在我國兌現世貿組織的承諾,國際物流企業大舉進入中國的今天,要想避免中國物流業全部被外國人控制,造成產業鏈斷裂,危害我國的社會生產和生活,唯一的辦法就是中國的物流業盡快做強做大。
  目前,中國物流業在觀念上仍處于“傳統物流”的水平,大多數企業對物流的概念仍停留在運輸和倉儲的集成上。中國物流企業信息的收集、加工、處理、運用能力、物流的專門知識,物流的統籌策劃和精細化組織與管理能力都明顯不足。王德榮指出,物流是對物的流動的科學管理,其本質是“物”從始發地到經過地的流動過程,通過計劃、執行、控制,大幅度地降低物的流動費用,保證“物”安全、快速、及時地送到客戶手中。通過先進的物流系統可以大大降低占商品總價值30%~50%的物流成本,從而成為現代經濟增長的新型利潤源。
  我國物流業除了抓好基礎設施的整合與建設外,還要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中國物流業從起步,就受到多個部門的管理和控制,比如發改委、交通部、民航總局、鐵道部、稅務總局等等。而在物流業發達的日本和美國都只有一個機構來統一調度,多重的管理恰恰帶來的是低效和混亂。十多年來,王德榮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目前,“不對物流業重復征稅”的政策正在進行試點,其他涉及物流業的稅率問題、統一調度等問題也在積極的探索中。
  在行業中具有領航性質的標志性活動——“物流百強” 評選就是由王德榮會長發起和倡導的。他指出將全社會物的流動從生產環節中剝離出來,保證物快速、及時、安全地送達,并在此過程中盡量降低物的流通費用,是提高我國企業在國際社會上的經濟競爭力的重要環節。要推進中國物流企業做大做強,關鍵要建立一套指標體系,引導企業根據這一標準去做。物流百強的評選活動就是在這一思路下形成的,評選不是目的,真正目的是通過評選活動把這一套標準進行推行和推廣。國內物流企業普遍認為這幾項指標是引導他們把管理技術和服務理念做強,而不是僅僅把資產做大。王德榮說過,他搞這個活動不是靈機一動,也不是好奇和為了熱鬧,而是希望百強的評選活動能一直做下去,從理論到實際,不斷總結經驗、發現問題,永遠站在物流業發展的前沿,成為為中國物流業領路的標志性活動。
6. 中國物流業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
  目前大陸的物流業市場還不完善,主要原因是企業認識還不到位,體制改革上仍存在問題。這需要一定過程,未來的3~5年間,我國必然會出現一個龐大的物流需求市場。
  王德榮講述了其中的理由,首先,大量外國公司進入中國,需要物流系統的支持。其次,國內的生產企業逐漸認識到為了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需要把物流管理從主業中剝離出來,交給第三方物流。再次,就是農業的產業化,它意味著有大量的生產資料要進入城市,而一些消費品和生產成品則要進入農村,這也帶來了物流方面的需求。最后,中國社區的生活正在發展,需要強大的物流系統支持社區的正常生活需求。
  目前,我國物流已進入持續、快速、理智的發展階段。需要討論的主要是如何把物流企業做強做大;如何把物流企業融入管理鏈管理,作為供應管理的一部分;如何與客戶結成長期共贏的合作伙伴,為客戶提供良好的服務;要討論物流企業如何擴大服務范圍,提高增值服務。王德榮指出中國物流在“十一五”期間將面臨繁重的任務,對物流業來講,既是良好的發展機遇,也是嚴峻的挑戰。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業產業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加入WTO,對外貿易的不斷增加,中國經濟正逐步融入到全球大市場之中。所以說,在“十一五”之間,中國的物流需求必然會有一個大的發展,中國物流企業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
7.物流管理師職業前景看好 
  [揚子晚報網消息] 我國物流產業興起于上世紀 90年代,起步雖晚,但發展勢頭強勁,到2003年我國物流市場的規模已達到2400億元,預計在今后幾年仍將會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
  與此同時,專業人才缺乏的問題也浮出水面,據最近的調查,目前國內物流人才的需求缺口達到600余萬人,其中物流信息管理人才又成為行業內最緊缺人才。
  從目前物流人才市場實際情況來看,具有復合物流技能的人才非常少,可以說是彌足珍貴。不但物流企業的管理人員需要掌握物流信息技能,物流操作層面的人員更需要懂得怎樣使用信息系統,特別是在以信息技術為平臺進行流程優化和改造后的企業,需要嚴格按照信息系統的要求規范作業,因此,物流行業對掌握物流信息技能人才的需求缺口越來越大。
  物流信息業務從業人員作為物流業務處理中不可缺少的經濟活動主體已初步形成了一個新的職業群體,作為物流職場的新貴——物流信息管理師正在誕生,將在物流企業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