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飛架“鐵路橋” 歐亞貨運瓶頸有望緩解
2008-2-1 12:3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1月24日,在德國北部漢堡港貨運火車站,一條700多米長的列車從兩排耀眼煙花之間緩緩通過,這便是自北京遠赴萬里、歷時15天而來的“中德國際集裝箱示范列車”。在如雷掌聲中,德國鐵路集團總裁哈特姆特-梅多恩向眾人宣布:“這趟來自北京的列車行駛里程創下了世界紀錄!這是一項面向未來的工程!” “歐亞大陸橋”15天橫跨中歐
這趟試運行的貨運火車1月9日從北京大紅門火車站出發,途經中國、蒙古、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6國,在15天內跑完了全程9780公里,比原計劃提前了5天。
這趟列車的集裝箱裝運量為98個標準箱,滿載著來自中國的電子、鞋類和服裝等產品。其行駛時間比原先船運所需的34天減少了一半多,費用則比空運便宜得多。
梅多恩表示,來自途經6國的專家將對這次試運行進行分析,提出進一步的改善建議。到2010年將正式開通中歐常規貨運列車,每天將有兩列車同時從中國和德國對開,屆時最短的行駛時間將縮短到10天以內。另外,德國鐵路方面還表示,除了直通北京的列車外,該線路還將連接中國東北、上海以及東南沿海等。
梅多恩盛贊,這次試運行的成功有力證明了“歐亞大陸橋”鐵路貨運是有前途的,通過各國繼續合作以及改善基礎設施、克服技術困難等……它將能夠幫助各國工商領域的客戶更好地進行跨國投資。
六方合作結碩果
正如梅多恩所言,這次試運行的成功是沿途各國政府和鐵路部門通力合作的結果。早在1月9日列車從北京出發時,6國鐵路部門的主要領導便悉數出場,舉行了盛大的發車儀式。各國鐵路公司也在北京簽署了初步合作協議,全面的合作對鐵路試運行的成功和未來的改進計劃至關重要。
比如,目前由于不同國家鐵軌的寬度不同,貨運列車的車輪必須在整個路途中更換兩次。如果從歐洲出發,一次是在波蘭和白俄羅斯邊境,一次是進入中國邊境時。列車的司機也要更換,因為在不同國家,鐵路信號也不同。這都需要各國鐵路部門的通力合作。
根據6國簽訂的合作協議,在鐵路正式運行前各方需要完成的工作仍然非常艱巨,比如共同確定集裝箱列車運費、組織均衡貨源、完善信息交換、優化列車運輸組織等。在邊境通關方面,各國鐵路部門也需與海關和邊檢部門加強協作。同時各國還需進一步完善集裝箱列車的組織工作等。
有望突破中歐貨運瓶頸
列車的試運行成功,除了源于各國通力合作之外,還基于各方對“歐亞大陸橋”市場價值的共同認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字顯示,目前歐亞間年貿易額達到6000億美元,其中僅中歐之間的貿易額就達到約3000億美元,中德之間貿易額則達到1000億美元。該組織預計,到2010年歐亞間貿易額將超過9000億美元,兩地間的貿易往來正在日益活躍。
與雙方貿易額迅速增長不相適應的是兩地貨物運輸長期存在的瓶頸問題。目前中歐之間的貨運主要通過公路、海運進行,公路運費高,海運用時過長(約34-40天),且許多港口吞吐量已經飽和。中歐間現有的運輸體系已無法滿足不斷增長的貨運需求。
在德國杜塞爾多夫從事中國消費電子產品網上直銷業務的張素甫先生告訴記者,“目前我們只能通過海運從國內運送電子產品到德國,途中所需時間在一個月以上。當今電子產品更新換代迅速,一種新產品可能3個月就會被市場淘汰。中歐之間的貨運瓶頸,已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們的銷售”。
在此次“歐亞大陸橋”開通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的梅多恩,正是在2006年訪問中國時看到了中歐貨運的巨大市場潛力,下決心要促成這項跨國、跨洲的合作。德國鐵路方面對這條線路已投資了20億歐元,并將成為未來路線的主要運營方。梅多恩表示,這條線路對未來歐亞貿易的意義是重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