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農產品物流體系存在多方制約因素
2008-1-8 3:0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記者:您認為出現菜價高漲而菜農收入卻受損問題,最根本的原因出在哪里?
胡書金:若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講,農產品本身屬于缺乏需求彈性的商品,農產品需求量受價格變動影響不是很大。農業種植成本也大大提高。
另外,當前農民經營的分散性、無組織性也是導致信息不靈經營失敗、農產品儲存和加工技術弱化、中間環節成本過高、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差而使農民獲利不高甚至虧損的現象發生。這樣說,從產業鏈的源頭來看存在斷層。產業鏈的初始端是廣大的分散的、小規模的農戶,他們規模小,力量薄弱,信息滯后,談判能力低,抗風險能力弱。農民始終處在產業鏈的末端。
農業物流投入不足成制約因素
記者:我國農產品物流體系的建立存在哪些制約因素?
胡書金:從我國農產品流通體系整體方面來看,正在走向逐步完善階段,但是眾多的參與個體和組著規模小、層次低、離散性強、聯合性差、組織化程度低。制約我國農產品流通體系的因素主要有:(1)流通渠道比較單一。農產品的大宗物流一般都會經過這樣幾個主要環節:生產者-產地市場-運銷批發商-銷地市場-零售商-消費者,由于農產品未經加工的鮮銷產品占了絕大部分,而這樣多環節的流通鏈條,無論是時間和流通效率,還是現有的保鮮手段都無法適應農產品的鮮銷形式,因此相當一部分新鮮產品由于運價、運力、交通基礎狀況和保鮮技術原因而損失巨大。當農產品集中上市時,物流不暢,加工能力不足,產銷脫節嚴重,損耗情況更為突出。(2)物流技術比較落后。 “新鮮”是鮮銷農產品的生命和價值所在,但由于鮮活農產品的含水量高,保鮮期短,極易腐爛變質,會大大限制運輸半徑和交易時間,因此對運輸效率和流通保鮮條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我國目前農產品物流是以常溫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為主。(3)物流投資不夠。一直以來,我國在農業增產上的投入是全力以赴,但保鮮技術和物流等方面卻明顯相對投入不足。從農業產業鏈的整體來看,如果能夠更多地關注生產、流通、加工一條龍的產業鏈經營,開發采用保鮮技術使果蔬損耗率減少一半。(4)物流信息體系不健全。農產品物流流體的流向和流程,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效率和效益與農業物流的信息體系密切相關,而現在農業物流信息系統所能提供信息品種和質量都不能滿足需要,農資和農產品物流的流向帶有盲目性,流程不合理,導致在途損失嚴重、影響流體保值增值。(5)物流成本過高。農產品供應鏈中產銷價格差是農產品采購和經營的 “瓶頸”之一。目前,我國農產品的物流成本偏高,運銷成本的波動較大。盡管一些地方在當地開辟了農副產品運銷 “綠色通道”,但地方保護主義仍然不同程度存在,農副產品的跨地區外銷障礙重重,這無形間增加了流通成本,加大了農產品大宗物流環節的經營風險,造成了大量積壓和損失。(6)農產品交易方式落后。我國農產品的交易多采取 “協商買賣”。這導致透明度較低,競爭性較弱;一對一的議價需要尋找多個對手,不利于節約交易時間和提高流通效率。
穩定產品價格是根本之策
記者:對于以上問題您有何解決的措施和建議?您認為如何建立完善的農產品產業鏈條?
胡書金:針對以上分析,提出以下針對性的措施和建議:(1)建立農產品合作組織,提高農戶的組織化程度;(2)加快農產品信息化建設;(3)縮短農產品流通環節,降低農產品物流成本;(4)延長農產品產業鏈條,走農產品專業化、品牌化道路;(5)加強對農產品物流保鮮技術的研究開發。研究農產品的包裝技術、冷凍保鮮技術;(6)大力發展農產品第三方物流企業,加快與服務市場的對接;(7)充分發揮政府的積極作用。讓農戶的利益真正得到保障就必須穩定農產品價格,而穩定農產品價格就必須先穩定農產品生產。建立以農業行政部門為主的農產品物流管理體制,消除多頭管理、政出多門的弊端,提高流通效率和行政管理效率;(8)加大對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培育與壯大農產品物流主體。應通過體制創新,改造、培育與壯大農產品物流主體,使其在農產品物流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9)提高農民素質,增強現代物流意識。應通過教育、培訓,增強現代物流意識,徹底轉變自貨自運的經營理念。
發展3PL實現訂單農業
記者:您提到了要大力發展農產品第三方物流企業,目前我國農產品第三方物流企業和服務市場存在哪些不足之處,如何才能更好實現發展?
胡書金:農產品物流主體可以是以下幾類企業:一是國有流通企業,如國有糧食公司、供銷社;二是農業公司,即我國農業產業化經營中的龍頭企業;三是農產品第三方物流企業。
用第三方物流進行農產品配送,可以極大地減輕農產品生產經營企業的負擔,使其能夠更好地集中自己的核心業務,將占到經營總成木65%以上的物流成本分流給專業的物流公司。農產品第三方物流企業根據零售商的信息反饋,對農戶或農產品生產直接下訂單,可以減少農業生產的盲目性,真正實現 “訂單農業”。目前,我國農產品經營企業較少采用第三方物流。在農產品產業鏈條的銷售終端,眾多農產品企業由于受自身物流經營能力的限制,往往不能達到農產品物流的高效、最優。目前,我國對農產品第三方物流的研究以及農業物流的研究還剛剛起步,雖然剛剛起步,但已然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必將成為今后農產品物流的發展趨勢。
需要指出的是,可大力發展民營物流企業。民營物流企業相對于國有大型物流企業和外資物流企業,有著自身特有的優勢。民營企業在農產品物流業競爭中占一定優勢,它們終將成為物流產業中的生力軍。
(胡書金:河北金融學院經濟貿易系主任,教授,多次深入農村基層及物流部門,掌握來自農村物流第一線的資料,撰寫《我國農產品物流發展的關鍵性制約因素及對策分析》等大量學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