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2008中行軌跡:決定命運的國際結算

2008-1-5 13:1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從緊的金融調控形勢以及人民幣加速升值的預期,將在2008年使中國銀行最具核心競爭力的國際結算業務面臨雙重壓力。而另一個事實是,即便這項因百年積淀而具有明顯優勢的業務,也越來越受到來自國內同業的強勁挑戰。   不過,盡管2007年12月18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中行國際結算部總經理王國勝坦言“已非常深刻地感受到了壓力”,但他表示,這對中行也是個機會,而且“不會敗給任何一家國內銀行”。
  應該說,王國勝此番表述并非只是工于技巧的“外交辭令”,而是來自其背后強大實力的支撐。
  1萬億美元:中國銀行業的“奇跡”
  由外匯業務起家的中國銀行,其國際結算業務近百年來一直有著無可替代的特殊地位,而目前更成為中行最為市場熟知和認可的品牌。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僅2007年前11個月,中國銀行全轄的國際結算業務總量就已突破1萬億美元,執全球銀行同業之牛耳。這意味著,無論以業務規模還是專業素質相比,中行的國際結算業務都不遜于世界上任何一家以貿易融資見長的銀行。
  其中,中行國內機構2007年前11個月敘做國際貿易結算業務較上年同期增長兩成多,增長速度超出同期外貿增速;市場份額超過31%。而在全世界的任何一家銀行,哪個單項業務市場份額若能超過20%,就已經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2007年10月30日,中行董事長肖鋼在披露前三季度財務報告時稱,依托自身在國際結算等方面的優勢,中行中間業務獲得了快速發展,非利息收入占營業收入比重的19.46%,已成為利潤增長的重要來源。
  而現在,當整個中國銀行業都在走向國際市場之時,國際結算業務又成為中行打開那些過去從未有過往來、始終為他行客戶的“敲門磚”。因為這些企業發現,中行在國際業務方面的傳統優勢、先進技術、豐富經驗以及多樣的產品,才真正能夠迅速地幫助他們在海外獲取突破的機會。
  上述事實,恰好印證了兩年前某國際知名咨詢公司一份研究報告得出的結論:“中國銀行的國際結算業務,對中國銀行的貢獻遠遠比它財務上的貢獻大得多。”
  直面格局變幻:從“獨霸一方”到“三分天下”
  然而,無論過去多么輝煌,歷史賦予的優勢依然無可比擬,中行仍然不敢掉以輕心。畢竟今非昔比,現在的市場早已不是以往那個能夠輕易獨霸一方的舞臺。
  隨著中國銀行業全面對外開放,花旗、匯豐等國際金融界巨頭的進入,首當其沖加劇了國際結算業務的競爭。另外,國內各商業銀行紛紛通過并購、設立分支機構等方式加速向海外市場滲透。而國際結算業務,以其在風險與收益平衡前提下獲得回報最高亦成為國內同業的必爭之地。
  最強勁的競爭對手,莫過于另外兩家已經上市的國有大型銀行。隨著海外擴張加劇,這兩家銀行的國際結算量也急劇增長。據建行年報披露,2006年該行完成國際結算業務量1903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5.05%。工行增速更快,數據顯示,該行2006年辦理國際結算業務3996億美元,增幅高達36.5%。
  “現在,中行做這塊業務的員工有近6000人,我們肯定不愿意也不能在自己手上敗給任何一家國內銀行。”但王國勝坦誠:“老實講,我們深刻地感受到了來自競爭對手的壓力。”
  目標確立:做市場領導者
  事實上,在2005年,中行曾聘請某國際知名咨詢公司做過一個戰略咨詢報告。隨后,中行確定了國際結算業務“保持中國市場份額,長期做市場領導者”的總體目標,并提出,未來3到5年內在這一領域的市場占有率不低于30%。
  此后,從調整組織結構入手,中行首先在總行層面設立了國際結算部,繼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整合各個產品條線的流程,并組建了“貿易融資”、“保函”、“保理”和“福費廷”4支產品研發隊伍,負責全轄國際結算和貿易融資業務的產品管理、新產品研發和營銷。
  2006年,適應客戶在不同貿易環節的特定需求,中行創新了“達”系列融資產品,“出口全益達”、“進口匯利達”、“進口保付達”、“融信達”、“融付達”,以及回流保理等組合產品的推出,促使國際結算業務取得突破性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此間,國內貿易融資業務作為一項相當重要的業務,被納入中行國際結算部的職責范圍。而“這部分業務給我們帶來了非常光明的前途,成為中行結算和貿易融資業務的重要補充。”
  與上述總體目標相匹配,2007年年初,中行又進一步實施了“堅持規模和效益并重,推動產品創新和營銷”的發展戰略,并在前11個月迅速取得成效,累計為企業客戶提供本外幣貿易融資分別超過600億元和300億美元;此外,前11個月,中行敘做的外幣保函、人民幣保函、保理及福費廷業務等均呈現大幅增長態勢。
  2008:調整與創新并行
  不過,市場的格局變幻總是此消彼長。一面是中行自身基數已經很高,一面是競爭對手業務量不斷擴大。那么,未來國際結算業務的發展空間究竟能有多大?
  “應當看到,中國目前的經濟結構一個很鮮明的特點,就是外貿依存度很高。所以,我認為,未來的機會仍然會很大。”王國勝說。
  據透露,2008年中行國際結算業務將會在31%的水平上“繼續做加法”;技術上仍然保持領先;而過去被業內視為“孤芳自賞”的中行不降價策略,也可能有所調整。
  盡管在從緊的調控形勢以及人民幣升值壓力之下,使即2008年顯得有些撲朔迷離。不過,就國際結算和貿易融資業務前景而言,中行的預期較為樂觀。
  在中行看來,實行從緊的調控政策,必然要控制融資,這當然會對國際結算業務形成影響。但這也給了中行一個機會,因為從公平的角度講,大家都一樣,就看誰有本事讓產品出新更快,讓資金轉得更快一些。
  至于人民幣升值加速,對進出口企業影響會比較大。但是,中國經濟結構的特點,并不會因為匯率的漲落發生根本性變化。只不過企業對銀行服務的需求更高、更精細。“這將促使我們更快地推出新產品,幫助客戶盡可能地減少匯率變化帶來的損失。銀行的產品創新,并不會像計算機的出現或者電的發明那樣產生革命性的變化。說到底,傳統商業銀行所做的只有兩件事:一是支付,二是融資。誰能把這兩個功能組合好,誰就能取得成功。”王國勝說。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