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業探路國際化應對外資包
2008-1-4 23:0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少具備實力的物流企業已經走出國門,但從總體上講,我國企業還缺少全球化運作的經驗,價值觀和文化融合是中字號物流企業向海外擴張面臨的主要問題
德國物流巨頭DHL近日與上海機場集團正式簽約,計劃由DHL投資1. 75億美元在浦東國際機場興建北亞轉運中心。繼美國UPS和FedEx之后, DHL由此成為將區域性轉運中心落戶中國的又一跨國物流巨頭。
隨著跨國物流巨頭的紛紛進入,本土物流企業已現實地感受到了競爭壓力。對國有物流企業而言,做強做大的愿望更加迫切。于是,這些企業競相尋求戰略突破以謀求快速發展。而國際化作為積極防御的手段和快速發展的有效方法,已成了一些羽翼漸豐的物流企業的首選路徑。
外資發起全面攻勢
資料顯示,在即將過去的一年里,外資物流企業的勢力范圍開始從京穗深等國內大型城市滲透到二三線市場。
其中,FedEx以4億美元的價格拿下天津大田集團有限公司所持有的大田-聯邦快遞有限公司50%股權,又吸納民營奧凱航空公司作為自己在中國開展國內快遞業務的合作伙伴,并以二者為基礎進軍國內快遞物流市場,將自己的網絡觸角伸向200多個二三線城市。
與此同時,TNT宣布完成了對華宇集團的收購,從而憑借后者在中國內地最密集的獨家經營的陸路運輸網絡,全面進入沿海城市以外的物流快遞市場。
而UPS則表示,從今年開始第二輪品牌宣傳,力求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前使UPS的品牌擴散到二三線城市。
"目前,外資企業在中國國際快遞市場的份額已經達到80%。"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研究室主任賀登才表示,隨著沿海開放城市市場布局的完成,外資企業開始逐步進入到內陸市場,業務范圍也逐漸轉型到國內快遞領域。
他還指出,不僅快遞業,跨國物流公司在航運物流、汽車物流等領域都占據了高端市場,甚至涉及到教育、培訓等方面,可以說,跨國物流公司已經全方位地進入了中國物流市場。
本土企業探路國際化
進攻是最好的防守。專家指出,越來越多的本土物流企業實施國際化戰略,并非他們一時頭腦"發熱",而是緣于諸多因素的推動。
作為國內第一家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民營物流企業,北京寶龍物流公司董事長孫京學對如何選擇國際化戰略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說: "我們為什么要在美國上市呢?就是想在中國建立一套完整的圖書供應鏈。"而對于公司今后是否會向國外發展,孫京學表示,目前公司還不具備這方面的實力,只是想借國際資本開拓國內業務,占領國內市場。
"中國物流企業肯定要走出去的。"賀登才對我國物流企業的國際化戰略充滿信心。他說,中國物流企業競爭力的增強最終決定了企業國際化將向縱深發展,一些企業通過制定和實施有效的戰略,將成功進入全球物流市場,成為舉足輕重的跨國物流公司。
事實上,以中遠物流、中外運物流、中油物流、中海物流、中鐵物流等為代表的國有物流企業在重組改制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在國內市場占有率進一步擴大,有的企業正在融入國際物流的大市場。
"中遠物流的國際化道路是伴著客戶、伴著業務走出去的。"中國遠洋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葉偉龍這樣總結企業的國際化路徑。他認為,作為一家成熟的物流公司,它與客戶之間一定是一種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而中遠物流的戰略合作伙伴正在加快國際化步伐,這成為促使中遠物流加快國際化步伐的重要因素。
據了解,中遠物流通過國內客戶的海外業務拓展,已進入美洲、歐洲、西亞和香港的物流市場,在歐、美、日、韓等國設有8家子分公司和代表處,實現了擴張海外業務的初步目標。他們還利用在電力和化工物流領域的專業優勢,進入中亞和東南亞電力物流市場,成功運作了多個國際項目。
"伴著客戶走出去"為中遠物流帶來了可觀的利潤。"今年,中遠物流在物流業務上的收入利潤率可能超過2 0%,但卻遠遠不及其海外公司。 "葉偉龍表示,在今后的兩至三年內,中遠物流的國際業務將發展到50 %左右。
不僅中遠物流看好國際化,許多中字頭的物流企業都在嘗試走出國門。中外運去年分別與美國國家零售系統公司、巴思科國際公司、優質物流公司、空運包裹快遞公司等進行了接觸,為中外運走向國際物流市場,特別是打開美國物流市場創造契機;中海將其設在新加坡的東南亞區域總部遷到馬來西亞巴生港,其獲取港口資源的意圖十分明顯;中儲正在謀劃進入新加坡資本市場和物流市場……
文化差異問題突出
"雖然近幾年我國物流產業取得了很大進步,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從總體看,我國物流業還處于發展初期,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存在著較大差距。"賀登才說。
他認為,我國物流企業運作成本比較高,效率相對比較低,地區差異、城鄉差異、行業差異比較大,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物流資源的市場化、物流運作網絡化的水平和能力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盡管不少具備實力的物流企業已經走出國門,但是總體上來說,我國企業還缺少全球化運作的經驗。"價值觀和文化的融合是中字號物流企業向海外擴張、兼并并購面臨的主要問題。"中國郵政物流公司副總經理李凱表示。
據介紹,從2003年開始,中郵物流開始構建自己的國際化網絡,在信息系統的構建、網絡的支撐、流程的清理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模式,發展比較順利。但是,中西文化的差異問題卻顯得越來越突出。
對于上述問題,中遠物流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法。葉偉龍認為,中國物流企業要單獨到海外去開發市場,依靠目前的市場開發能力和技術能力是不夠的。"我們現在在海外有8個地區的分公司,其中總經理都是中方員工,并且有長期海外留學經驗,其余的員工基本上都是當地員工。目前,公司共有外籍員工5000多名,這樣可以充分利用當地的人力資源。"
"2008年,國際化將是中國大型物流企業關注的一個焦點。國內大型物流企業將加快國際化步伐。"葉偉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