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過熱隱憂仍大于“滯脹”
2008-1-31 16:0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過熱”仍是今年經濟增長的主要矛盾,切不可因一時的波動就輕易否定剛剛形成的調控共識,只有通過堅定不移的宏觀調控,才能從根本上改變我國宏觀經濟內外失衡、結構不合理的現狀
近幾周,歐美股市繼續呈現頹勢,對美國經濟即將進入衰退的判斷也逐漸占了上風,而油價、金價再創新高更增大了人們對未來經濟形勢的擔憂。
此外,國內物價居高不下,股市在2周時間里連續暴挫,跌幅達20%,投資者損失慘重,再加上遭遇多年不遇的冰雪天氣,使我國南方各省的供電、供煤,及其他物資供應都面臨很大困難。在此種情況下,不少學者對今年的經濟增長形勢相繼發表悲觀的看法,甚至表示出對“滯脹”的擔憂。
但如果認真分析當前的經濟形勢,認真分析經濟運行的各個方面,尤其是幾個基本方面,就可以看出,影響、決定我國經濟運行的深層次因素沒有根本改變,“過熱”的隱憂仍遠大于“滯脹”,“雙防”仍應是今年經濟工作的重頭戲。
貨幣投放的基本趨勢沒變
貨幣投放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增長的基礎條件,只要在經濟運行中總有足夠的貨幣投放,經濟增長的基本趨勢就不會發生逆轉。2007年貨幣供應量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其中M2比上年增長16.7%,M1增長21%,增幅處于高位。M2的月度環比增幅圍繞1%上下波動,增勢非常平穩。從貨幣投放的主渠道外匯占款看,全年增長近40%,月度增幅在2%左右波動。
由于貨幣供應量保持快速增長,經濟增長所需的資金從整體上看是非常充裕的。雖然央行對商業銀行的信貸投放實施緊縮控制,但民間借貸、資本市場融資、信貸類理財產品發行、信托計劃等各類融資工具將會獲得快速發展,它們將彌補和替代銀行信貸不足所產生的融資缺口,推動經濟快速增長。
發展的基本動力沒變
由于文化傳統的特殊性和經濟增長的路徑依賴,各地政府在經濟增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今年是各地方政府的選舉換屆年,新任領導班子將紛紛走馬上任。
根據歷史經驗,換屆年往往會出現較高的投資增長。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政府換屆的1982、1988、1993、1998和2003年當年固定資產投資都出現了階段性增長高點。
2007年的固定資產投資中,有三個指標值得關注。一是新開工項目,前三個月,新開工項目同比都是負增長,從4月份開始轉為正增長,而且逐月加快,僅11月就新增2.4萬個新項目;二是在所有建設項目中,地方項目占比77%。就是因為地方項目占比高,所以要想抑制增長速度難度很大;三是上述項目的資金來源中,自有資金占比持續走高。11月末,國內貸款占投資資金來源比重已降低至16.76%,同比減少1.85個百分點。依靠自有進行項目投資的局面,使通過貸款進行調控的效果大打折扣。
對外貿易的基本走勢沒變
由于美國出現了次貸危機,金融市場出現了大幅度波動,許多學者擔心我國的出口因此受影響,從而波及經濟增長。通過對出口的相關數據分析,出口出現大的波動,尤其是萎縮的可能性并不大。比如對美出口,次貸危機是去年2、3月份爆發的,美國股市也先后在2月、5月、7月、10月出現過波動,但我國的對美出口一直保持穩步增長的態勢,一季度月均出口169億美元,二季度月均出口189億美元,三季度月均出口210億美元,四季度月均出口209億美元。雖然12月份出口同比只增長6.8%,但只是增幅下降,而不是絕對額減少。這正是我們擴大人民幣匯率波動區間、人民幣對美元主動升值所希望出現的局面。雖然我國對美出口增幅減緩,但對歐盟、韓國、印度、俄羅斯等地的出口快速增長,使2007年的出口增速仍達到25.7%,外貿順差再創歷史新高,所以大可不必因增幅下降而擔憂。
正向有利于持續發展的方向轉變
近幾年來,由于對外出口和投資的快速增長,消費率過低已經成為困擾我國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問題。
自東南亞金融危機后,我國一直在實施啟動內需的政策,但效果并不明顯。2000年消費拉動GDP增長比投資拉動高3.6個百分點,但從2001年起,投資拉動就開始高于消費拉動,到2006年,投資拉動GDP增長仍比消費拉動高0.3個百分點。由于貿易順差迅速擴大,消費增量占GDP增量的比重也不斷下滑,從2000年的63.8%下降至2006年的39.2%。但根據國家統計局對2007年國民經濟增長情況的初步核算結果分析,去年消費、投資、凈出口分別拉動GDP增長4.4、4.3、2.7個百分點,消費的拉動作用再度高于投資。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與國家近兩年實施的各項“民生”政策密切相關。受人均收入加速增長、消費需求擴大政策生效、奧運經濟刺激等因素影響,2008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可能將更加明顯。由于此次消費增長晚于經濟增長近兩年,無論是從社會生產能力上,還是消費者的儲蓄水平上,都有足夠的儲備和堅實的基礎。只要國家繼續實施啟動內需的相關政策,加大轉移支付力度,積極實現公共財政轉型,進一步減輕稅賦,強化對“三農”的資金和政策扶持,以內需為主導的持續快速增長是可以實現的。
正因為存在上述有利于今年經濟增長的因素,對于目前遇到的困難我們就不必太擔憂。無論是我國還是美國,作為一個龐大的經濟體,都有很強的自我修復能力。2001年美國遇到“9?11”恐怖襲擊,2003年我國遭遇“非典”,雖然當時對經濟增長、金融市場走勢也產生了很大影響,但很快都得到了修復,并沒有扭轉經濟增長的根本趨勢。
事實上,“過熱”仍是今年經濟增長的主要矛盾,切不可因一時的波動就輕易否定剛剛形成的調控共識,只有通過堅定不移的宏觀調控,才能從根本上改變我國宏觀經濟內外失衡、結構不合理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