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休閑消費漸成中國內需又一動力源
2008-1-31 16:0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隨著我國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與居民消費水平的迅速提高,城鎮居民早已從溫飽型消費邁向享受型消費,從以物質消費為主向以非物質消費為主轉變,吃、穿等生存資料消費比重進一步降低,享受資料和發展資料消費比重逐步上升,居民對文教娛樂的消費需求大大提高。
因此,我國開發娛樂休閑產業具有巨大的市場和潛力。休閑產業的誕生符合時代的發展規律,休閑娛樂作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將對相關產業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帶動一系列產業的形成與發展。
進入新世紀,隨著我國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與居民消費水平的迅速提高,城鎮居民早已從溫飽型消費邁向享受型消費,從以物質消費為主向以非物質消費為主轉變,吃、穿等生存資料消費比重進一步降低,享受資料和發展資料消費比重逐步上升,居民對文教娛樂的消費需求大大提高。
現在春節將至,人們除了走親訪友之外,消費也成了居民節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商品消費市場熱度不減的同時,娛樂消費市場將更加火爆異常。
據國家統計局調查資料顯示,2007年前三季度累計,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7395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4.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8%;其中娛樂教育文化服務支出1074元,同比增長8.7%。占消費支出的比重由上年的13.1%提高到14.5%。文教娛樂消費逐漸成為城鎮居民消費的新熱點。
從近幾年的數據也可以看出,居民對娛樂消費的需求大幅度增加。2006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8697元,比2000年增長74%,年遞增9.7%。其中人均文教娛樂消費支出1203元,增長79.6%,年遞增10.2%,比消費支出增長高0.5個百分點。文教娛樂消費支出占消費支出的比重由2000年的13.4%上升到2006年的14.5%,提高了1.1個百分點。
文教娛樂消費支出增速快于居民家庭消費支出和所占比重的增大,表明城鎮居民在收入獲得較快增長后,居民支出更多用于文化消費方面,文教娛樂消費已逐漸成為城鎮居民消費的新熱點。表明人們在物質消費獲得初步滿足后,加大精神文化消費需求已成為必然,居民的消費觀念已經由生存型逐步向享受型轉變。
目前,城市居民對健康體魄、娛樂身心的需求正在加大。 “少請你吃飯、多讓你出汗”,已成為人們交往的時尚行為。為健康投資、為娛樂身心而消費,已成為城市居民新的消費理念。
許多高精尖技術成果已普遍應用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市場上的家用高清晰數字化彩電、家用電腦、攝像機等高檔文化娛樂用品不斷升級換代,加速了居民家庭文娛用品消費的快速增長。資料顯示,2007年9月底城鎮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戶擁有家用電腦53.2臺、攝像機6.1架、健身器材4.4套,比2004年分別增長60.7%、90.6%和5.5%。
更多的居民在滿足物質生活的同時,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生活。目前旅游、健身和假日活動消費已成為文教娛樂消費中新的消費熱點。資料顯示,2006年,我國城鄉居民人均旅游花費447元,比1994年增長1.3倍,其中城鎮居民766元,增長84.6%,農村居民222元,增長3倍。
城鄉居民娛樂消費迅猛增長的因素有以下幾點:
一是收入的加快增長,為娛樂消費提供了強大支撐。2007年國家出臺的一系列增收富民措施,對居民消費的拉動作用明顯增大。據統計,2007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12.2%,比上年加快1.8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實際增長9.5%,加快2.1個百分點,為改革開放以來最高增幅。
二是隨著物質財富極大的豐富,人們開始轉向文化精神的消費與追求,更多的時間和錢財用于休閑,費用的投向也將發生明顯的變化,諸如購書、接受各種技能的培訓、完善自我的再教育、健身美容、旅游、欣賞。
三是傳統的“先生產,后生活”的概念已發生重大變化,人們逐步認識到“生活”和“消費”對發展經濟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
四是國家越富有,休閑時間就越多,而休閑的普及將會變成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消費成為主要動力。
五是人的壽命的延長使人生的后20-25年基本處于休閑的狀態中,隨著社會保障制度的不斷完善,人的晚年的各種費用主要用于休閑消費的支出。青少年也是一個龐大的消費群體,在美國,接受初中級教育的學生每年有180天的假期,在日本有120天的假期,在我國則相對較少,約80天左右,假期的休閑消費本身蘊藏巨大的市場。
在看到娛樂消費市場潛力巨大的同時,也應看到對支撐娛樂消費市場的一些“瓶頸”問題亟待解決。交通擁擠、娛樂健身設施不足、住宿不配套、價格不合理、服務質量差,等等。這些問題自雙休日制度實行以來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仍制約相當多的人不敢隨意花錢,放心消費,瀟灑旅游。休閑的項目也缺乏個性和創新,專業人員匱乏,政府缺乏統一規劃和協調等。這些都需要社會各部門盡快轉變觀念,為培育休閑娛樂消費創造必要的條件。
十七大報告中指出“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為此,我們應當培育健康的文化市場,積極引導群眾形成健康、文明、高雅的文化消費觀,使文化消費成為構建和諧社會、建設全面小康社會過程中拉動內需增長的消費新熱點。
從發展趨勢看,我國娛樂消費市場潛力十分可觀。據世界旅游組織預測,到2020年,中國旅游業總產出將占國內生產總值的8.6%,旅游消費將占總消費的6.79%,旅游投資將占投資總額的8.16%,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據國家旅游局預測,2020年全國旅游業總收入33000億元人民幣,相當于國內總產值的8%,真正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另據一份報告特別指出,預計到2009年,中國娛樂消費市場將超出日本,成為亞洲最大的媒體娛樂消費市場。
由此可見,我國開發娛樂休閑產業具有巨大的市場和潛力。休閑產業的誕生符合時代的發展規律,休閑娛樂作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將對相關產業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帶動一系列產業的形成與發展。
巨大的發展潛力,需要有相關的政策支持與保證。有關部門要加大文化市場的開放力度,加快發展新興服務業,擴大服務消費領域。培育群眾文化消費習慣,通過各種宣傳媒體對文化消費的倡導,引導人們合理搭配精神文化消費比重,提高閑暇消費質量。要大力提高居民特別是低收入戶的收入水平。
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是拉動消費的根本保證。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大力推進體制創新、技術創新和發展思路創新,拓展經濟發展空間,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逐漸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要加快城市文化設施建設,加大健康娛樂文化場所和體育設施的建設力度,大力發展旅游、文化娛樂、體育消費市場,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豐富居民的業余文化生活,從而使方興未艾的娛樂消費發揮對經濟應有的強大拉動力。